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其实往往当局者迷,王阳明在国内带有太多光环,以至于少有人能客观地评价和解读他的正反面。此外,如果你知道《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先的写作历程,也会明白为什么。看到这里有人就会疑惑了,一个日本人能怎么写清楚王阳明?所以我去阅览了《王阳明大传》,也听了一些解说。这里分享一些思考。了解王阳明心学,首先得了解王阳明这个人。 市面上有很多写他的书,但是大多带有成功学的味道。不过也有一本详尽、尊重历史、没有把王阳明描写得“智多而近乎妖”的著作,而且这本书是一位日本人写的,名叫《王阳明大传》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推崇王阳明以及王阳明的心学?这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什么是心学?

王阳明说,圣人之学,心学也。

对于王阳明心学,褒贬不一。因为还有人说王阳明先学,乃亡国之学。

所以我去阅览了《王阳明大传》,也听了一些解说。这里分享一些思考。

了解王阳明心学,首先得了解王阳明这个人。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1)

市面上有很多写他的书,但是大多带有成功学的味道。不过也有一本详尽、尊重历史、没有把王阳明描写得“智多而近乎妖”的著作,而且这本书是一位日本人写的,名叫《王阳明大传》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疑惑了,一个日本人能怎么写清楚王阳明?

其实往往当局者迷,王阳明在国内带有太多光环,以至于少有人能客观地评价和解读他的正反面。此外,如果你知道《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先的写作历程,也会明白为什么。

作者冈田武彦是日本大儒,世界级的阳明学大师。为了撰写《王阳明大传》一书,冈田先生,多次造访中国,重走了王阳明平生走过的路,待过的地方。足迹所至,多达中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

冈田先生还大力筹集捐款,修复阳明墓、纪念碑纪念亭等多处王阳明遗址。历时25年,在93岁完成这部《王阳明大传》。

著作折服了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

我们说回王阳明。

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很多,但是按照“立德 立功 立言”的标准,“三不朽”的文人、圣人不多,却也有三位: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

立德:树立高尚的品德,

立功:为国为民立下不世之功;

德立言:著书立说。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2)

都说三代培养出来一个贵族,圣人无法培养,需要祖辈熏陶传承。王阳明算幸运的人,有祖辈的文化基因和良好的教育,为他成为圣贤做了基石。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明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历数王阳明的祖宗先辈,祖宗是王导的唐侄子——书法大家王羲之;六祖学问也高,后被朱元璋封为兵部郎中;父亲被后人称为“龙山先生”,连臭名昭著的王阳大太监刘瑾也仰慕他,但求一见,刘瑾权势大的时候,说王华只要见他一面,他可以让他做丞相。

《王阳明大传》主要是作者概述,交代了王阳明的祖辈家世,以及王阳明幼年聪慧的表现,乃至他传奇的一生。穿插了幼年作诗、巧惩继母、小儿玩乐模拟行军打仗、静坐七天竹子格物、写状元赋、娶妻等主要事件。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不一样的王阳明。

以王阳明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私有交往及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3)

01 王阳明心学,有哪些核心思想?

王阳明心学,十分推崇“以心照物”的观点。

“以心照物”的本质就是:有什么心,就有什么物。有什么样的志向,就能成什么样的事业。

王阳明经常做一个比喻:我们看事物,就是以心照物,以善良的心性去照明万物。

如果心里不明朗,看世界也是模糊的。是非曲直,美丑贵贱,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所以王阳明说,“这世上哪里有心外之物,心外之理”。

以心照物,心在父母身上,见到父母亲自然知道孝顺。心在善良仁义,对视对物也会把良知展现出来。

王阳明心学里面讲到,新学的修炼都要经历存心、养心、不动心的这三个过程。

意思就是,要反思自己,静坐沉心,思量自己的对错。世事无常,需要时常保持一颗荣辱不惊的强大内心,对万事万物淡然处之。

除了“以心照物”的观点,王阳明心学还推崇“知行合一”。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心学)(4)

这种想法的产生背景,是王阳明发现,世上有一种懵懂做事的人,他们不知道观察和思考,稀里糊涂的做事,所以需要有一个“知”字指导他的行为。

那另外还有一种人——思想巨人,不肯实践。所以需要一个“行”字,来指导他的思想,通过实践学习真正的知识。

其实站在这个方面考虑,我还挺赞同“知行合一”的观点。

好坏自在人心,事物客观存在都有正反面。那王阳明心学,有什么样的“反”面。

02 为什么说,王阳明心学是亡国之学?

王阳明的唯物主义哲学在兴起一阵热潮之后,收到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等人的批评。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颜元等均对王阳明心学,有尖锐批评。

顾炎武甚至认为,明朝之所以亡,是由于“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的缘故。

基于这种认识,后面又兴起了“实学”的思潮。

时代在进步,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以及文化背景,同一种言论不一定适用。所以要适时的推陈出新,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最后,一种思想的好,好与坏、有用与无用。要看运用的人,及运用场景,不能以偏概全。

特别是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获取信息,而是思辨的能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