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怎样提高计算水平(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怎样提高计算水平(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六、近期,我录制了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算理及练习的学习视频,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借鉴学习。五、注重严谨的计算习惯,老师要随堂及时引领。例如要求学生在任何时候进行计算都要把每个数字写清楚,计算格式要书写规范,再有就是遇到多位数或较复杂的计算要打草稿不许口算等,从而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计算练习要少而精,做到重质不重量。学习某一类型的计算,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们在练习中理解算理,运用算理,熟记算理。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先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再推而广之。如果初学某种运算就做大量无目的的练习,学生们手忙脚乱,无助于能力的形成。三、加强专项训练。有些数学中的常识计算最好做到熟读成诵,例如3.14×2,3.14×3,3.14×4……又如1/4=0.25,1/8=0.125……。四、研究错误计算案例,找出错因,提高计算效率。通过研究计算错误的案例,发现是因为算理不清,还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许多孩子在计算时,缺乏基本的计算能力与技巧,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总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运算错误,对计算能力不重视,计算的成功率较低。
那么出现计算错误、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是学生不注重知识储备,不重视基础,不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反思和总结;二是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容易因概念模糊而运算失误;三是公式、性质记忆不准确,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排序、筛选、分类讨论等)差;四是运算习惯差,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另外,课程改革削弱了对学生的运算要求,计算器的运用也削弱了学生的运算意识。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呢?
一、教学中让学生弄清算理,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小学阶段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用、分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初中阶段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算法,各个计算公式、代数式各项计算的算法等。学生们一定要弄清楚计算的原理,在计算中应用算理,保证计算的正确,同时这些计算也是日后任何计算的根基。
二、计算练习要少而精,做到重质不重量。学习某一类型的计算,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们在练习中理解算理,运用算理,熟记算理。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先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再推而广之。如果初学某种运算就做大量无目的的练习,学生们手忙脚乱,无助于能力的形成。
三、加强专项训练。有些数学中的常识计算最好做到熟读成诵,例如3.14×2,3.14×3,3.14×4……又如1/4=0.25,1/8=0.125……。
四、研究错误计算案例,找出错因,提高计算效率。通过研究计算错误的案例,发现是因为算理不清,还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有针对性的补齐自己在计算中的短板。
五、注重严谨的计算习惯,老师要随堂及时引领。例如要求学生在任何时候进行计算都要把每个数字写清楚,计算格式要书写规范,再有就是遇到多位数或较复杂的计算要打草稿不许口算等,从而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六、近期,我录制了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算理及练习的学习视频,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