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截击机(高空高速截击机中的经典)
世界顶级截击机(高空高速截击机中的经典)米格25使用了苏联当时远程探测性能最好的旋风-A雷达,该雷达重达半吨,使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孔径超过一米,是当时苏联所有截击机中雷达天线孔径最大的战机。这使得米格25雷达的功率非常强大,峰值功率高达600千瓦。有夸张的说法认为如果该雷达在地面开机的话,可以杀死一公里距离内的野兔。不过,由于苏联电子系统比较落后,该雷达多采用真空管技术,虽然功率强大但能量大多都以热量的形式丧失掉了,雷达功率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由于真空管雷达波束控制能力低,导致该雷达只能以单脉冲进行对空搜索,并以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目标锁定,导引导弹进行攻击。旋风-A雷达对于轰炸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0公里,而且不具备下视下射的能力。米格25使用的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SR-71“黑鸟”侦察机米格25采用了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的气动布局。这使得米格25具备了很
提起米格25战斗机,人们对于它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作为一款高空高速第二代战斗机,米格25可以说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极致,甚至直到今天它依旧是少数可以达到该指标的战斗机。米格25凭借高速飞行能力,不仅在西欧、东亚、中东和北非等热点地区留下了无数的“传说”,还在海湾战争中创造了二代机击落三代机的经典战例(这也是目前唯一得到确认的二代机击落三代机案例)。不过,米格25同样也是简单、粗糙、落后的代名词。在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米格25“逃跑”的能力要远超过其战斗能力。那么,略显另类的米格25到底是一款怎么样的战机,为何即使它能够击落三代机也没能成为主流战斗机,反而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呢?
米格25战斗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米格25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战斗机。米格25研制于上世纪50年代末,此时世界主流航空界是高空高速战机的天下。当时美国先后开始研制了XB-70“女武神”轰炸机和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XB-70轰炸机和SR-71侦察机的设计指标为双三标准,即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飞行高度达到3万米。这一技术指标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的攻击范围。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广阔,机场数量有限,在面对高空高速侦察机和轰炸机时,防空漏洞非常大。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苏联于1958年开始了米格25的研制工作,其设计定位为一款具备3马赫飞行速度的重型高空高速截击机,要求拥有强大的远程探测能力,配合携带的远程空空导弹,可以快速赶到拦截区域,拦截入侵苏联领空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或轰炸机。
XB-70“女武神”轰炸机
SR-71“黑鸟”侦察机
米格25采用了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的气动布局。这使得米格25具备了很强的高速飞行能力。米格25采用了两台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设有5级压气机和1级涡轮,这让它拥有了强大的动力。该发动机增压比为7,最大推力86.24千牛,加力推力109.77千牛。该发动机还首先采用了液压机械推力调节系统和电磁阀助力器,保证米格25在高速飞行时具备良好的供油能力。R-15B-300发动机虽然推力强大,但却是以牺牲使用寿命换来的,发动机的大修间隔仅为150小时,而同时期美制F-5战斗机使用的J85发动机大修间隔为1500小时。
米格-25的气动布局很适合高空高速飞行
米格25使用的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
米格25使用了苏联当时远程探测性能最好的旋风-A雷达,该雷达重达半吨,使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孔径超过一米,是当时苏联所有截击机中雷达天线孔径最大的战机。这使得米格25雷达的功率非常强大,峰值功率高达600千瓦。有夸张的说法认为如果该雷达在地面开机的话,可以杀死一公里距离内的野兔。不过,由于苏联电子系统比较落后,该雷达多采用真空管技术,虽然功率强大但能量大多都以热量的形式丧失掉了,雷达功率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由于真空管雷达波束控制能力低,导致该雷达只能以单脉冲进行对空搜索,并以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目标锁定,导引导弹进行攻击。旋风-A雷达对于轰炸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0公里,而且不具备下视下射的能力。
米格25的旋风-A雷达功率很大,但利用率不高
米格25的标准武器系统为R-40远程空空导弹,它采用鸭式布局,X-X形布置的四对气动面。该导弹长6.8米,采用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最大射程可达40公里。这样的气动布局加上细长的弹体外型,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高速方向稳定性,从而使得 R-40成为了一枚非常适宜进行高速拦射的中距空空导弹。不过,由于R-40体积较大且方向稳定性过剩,这让它在攻击高机动性目标时性能有些不足。对于主要执行拦截任务的米格25来说,R-40使其具备了良好的超视距拦截能力,足以支持其拦截作战。
R-40空空导弹是米格25的标准武器
米格25机长22.3米,高5.7米,翼展13.95米,最大起飞重量37吨,最大速度3.2马赫,实用升限2.4万米,最大作战半径1130公里,北约绰号“狐蝠”。从米格25的作战模式和性能特点来看,该机主要用于高空高速状态下拦截敌方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等目标。因此,米格25具备了大航程、高速度、高升限的特点。同时,由于速度快,米格25也被大量用于高空高速侦察任务。该机各型号一共生产了1200架左右,其中60%为侦察型,足见其在侦查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米格25由于飞行速度快,所以需要突破高速飞行所带来的热障,因为空气高速摩擦,米格25的机身温度高达300度以上,为此米格25不仅在座舱内设计了通风冷却系统,还在雷达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位设计了散热冷却设备。全机还大量采用了被西方认为过时的不锈钢结构,来提高飞机材料的耐热能力,降低成本。
米格25的高速性能很适合执行侦查任务
不过米格25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它继承了苏式战机粗旷的设计风格。飞机的整体使用寿命不高,以牺牲发动机的寿命来保证高空高速飞行能力,以最高速度3.2马赫飞行后,发动机就要寿终正寝。而且它使用的发动机耗油量也高,大修间隔只有150小时。其次,米格25的航电系统落后,不具备下视下射能力。雷达尺寸巨大,但探测能力却有限。同时,米格25在中低空的机动能力比较差,属于典型的二代机,面对高机动性的第三代战机时可以说整体性能仍处于劣势。此外,1976年随着别连科驾驶米格25的叛逃,西方将这款战机摸了透彻。他们这才意识到原本大为忌惮的米格25,实际上并没有原想中的那么先进。
1976年别连科叛逃,让西方对米格25研究了个透彻
从米格25的性能来看,该机更适合于拦截作战,凭借高速飞行能力快速拦截入侵的敌方战机,特别是那些机动能力差的轰炸机和侦察机。格斗空战并不是米格25战斗机的主要任务,在与高性能战机的格斗空战中,米格25战斗机的中低空机动性非常差,根本不是对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米格25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空战表现得会比较差,甚至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比如1992年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遭遇美军战机后,以高速转弯机动的方式摆脱美军发射的AIM-120导弹,随后扬长而去。无独有偶,1971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夕,苏军驻埃及的米格25P侦察机也曾依靠自己的高速飞行能力,连续甩开以色列空军的F-4战机和它发射的响尾蛇导弹。
米格25最大速度3.2马赫,可令很多导弹望尘莫及
米格25的格斗空战能力不佳,但最大速度可达3.2马赫,如果全速飞行的话,很多空空导弹的确难以追上,这也使米格25获得了逃跑战机的绰号。实际上如果它不跑,在格斗空战中被击落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比如,在海湾战争中,由于伊拉克军队节节败退,在伊的苏联教官亲自驾驶米格25以双机编队的方式升空,企图与美军的F-15空战。米格25依靠侧转、降低高度超视距机动动作以编队掩护的队形逼近F-15。可是,美军的F-15却在E-3预警机的空情保障下,凭借自身高机动性在近距格斗中死死压制住米格25,并将其击落。事后美军的评估报告显示,这两架米格25在超视距机动上非常成功,但受限于近距格斗能力的不足才被击落。
海湾战争中的F-15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同样是在海湾战争中,伊军一名有着1500小时飞行经验的朱哈·达乌德上尉,就驾驶着米格25,单枪匹马闯入美军机队,击落了一架F-18战斗机。当时,联军开始空袭行动后的几个小时,由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上起飞的F-14与F-18战机编队直扑巴格达南部的塔穆兹基地。在基地地面雷达控制站的指挥下,达乌德立即驾驶米格25升空迎战,其以1.7马赫的速度在7000米的高空高速飞行,其目标正是满载炸弹的F-18。
美军护航的F-14在E-3预警机的支援下,也发现了这架米格25,不过达乌德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在距美军编队30公里的距离上反复穿插。由于当时米格25的速度很快,F-14携带的AIM-54很难准确锁定该机,导致F-14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开火环境。随后米格25开始进行逆时针机动,直奔F-18编队而去,并不断高速机动规避F-14的锁定。很快米格25便绕到了F-14与预警机的盲区,并锁定了一架F-18,在20公里距离处发射了2枚R-40导弹。短短十几秒后F-18化作了天空中的一团火焰。战后美军报告显示,那架F-18被击落,飞行员斯派克失踪,后被认定为战死。达乌德则顺利返回基地,后来升任伊拉克空军副司令,但在伊拉克战争后失踪。
海湾战争中米格25曾击落一架F-18C
这一战可以说是米格25战斗机最为传奇的一个战例,不过这个战例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和对米格25性能的极致发挥,而且美军在此次行动中也存在着骄傲轻敌的情况,要想复制这一战例实际上非常困难。在联军成体系化的空中作战力量面前,伊拉克军队节节败退,米格25也逐渐回归到了高速逃跑的套路上来。到了伊拉克战争中,米格25甚至已经没有升空作战的勇气,只能被埋在沙漠中等待着美军的拆解。
被击毁的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米格25的确是一款优秀的战机,依靠各部分并不先进的子系统,整合完成后的整体性能要远超各部分功能之和,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事。在管理学上甚至还专门有一个名词就叫“米格25”效应,用来形容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现象。米格25作为二代机来说非常成功,拦截和侦察能力都是同类机型中的佼佼者。
米格25的高空高速作战方式在作战思想和作战能力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追求中低空格斗机动的第三代战斗机。虽然它可以凭借高速飞行能力用于侦查(和保命),但是这样一款战机一旦用于空中格斗无疑是高性能战机的活靶子,所以它自然就不可能成为主流战斗机了。目前米格25战机早已停产,各国装备的米格25也已经进入了服役末期。现存的米格25更多的被用于执行侦察任务,那些在空中搏杀的主角们已经换成了更为先进的新一代战机。曾经叱咤长空的“狐蝠”,渐渐也只剩下传奇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