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蚁微单m1值得购买吗(小蚁微单国产担当)
小蚁微单m1值得购买吗(小蚁微单国产担当)M1本身的实体按键较少,更多的操作要通过背部的触摸屏来完成。无论菜单栏或者调整拍摄参数,M1都进行了自身的优化设计,将常用的功能分为了三类,分别是参数调整、拍摄实时影像及风格选择,三个界面通过左右滑动实现。M1的系统的UI及操作有些类似与手机操作,即便是新手,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也能很快的熟练操作。现在电子产品的趋势是智能化、互联网化,这从小蚁最初的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产品便可以看出。M1的相机系统操作主打简单、智能化,和传统的微单相机相比,操作上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加适应手机用户的操作习惯,只保留常用的参数设置,通过触摸及转盘来实现所有的操作动作。以上对相机的外观了解后,我们来看下随机所配的两款镜头,分别是12-40mm f/3.5-5.6(等效24-80mm)的变焦头,和小蚁42.5mm f/1.8(等效85mm)的定焦头。两款镜头各有千秋,变焦镜头适合出门旅游一镜走天下,而定焦头更适合于
前言
相机,曾经德国统治天下的年代,创造了徕卡、禄来、蔡司等著名品牌,但后来德国的相机产品逐步被后来日本居上,虽然日本多数品牌都是从模仿德国产品开始,但是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就是大众市场,更亲民的、性价比高的产品让大众开始普及了摄影的乐趣。国内的相机行业也曾经经历过辉煌的时代,北京相机、上海相机、南京相机及天津相机四大天皇在胶片时代争相开放。
单反相机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信息化的时代,优劣势也较为明显,在2010年左右,索尼推出了微单的概念,介于单反相机与卡片机之间的跨界产品,主打微型小巧并具有单反的画质,从此之后,各个品牌都开始了探寻“微单”之路。再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小蚁发布了自己生产的第一款微单产品——小蚁M1微单,开始正式进军微单相机市场。作为国产相机,要想与日系及欧美等老牌影响厂商的产品,必要脱颖而出,那么小蚁M1具体使用如何,接下来,小编带你来了解这款产品。
熟悉相机的朋友都知道M4/3为奥林巴斯早期推出的一种相机制式,得益于感光元件的尺寸,M4/3相机相比于传统的单反相机来说,机身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尤其对于女性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一类产品。
小蚁M1有两款颜色可选分别是银色及黑色版,小编此次拿到的是黑色款。第一眼看到M1的机身,让我想到了徕卡T,线条硬朗简洁,小编曾经玩过两年的M6胶片机,非常喜欢徕卡厚重的工业设计,以及磨损后泛黄的铜迹。M1与徕卡不同的是,走的是亲民的低中端产品,虽然造型很有范,但机身其实是塑料材质,好在机身表面的颗粒图层让手感增加了不少舒适感。
小蚁M1的按键采用了类似徕卡T的按键布局,模式拨盘、电源开关、控制转盘、相机拍摄按键全部都集中在右上侧,多功能按键的集中布置,让拍摄的过程中模式切换非常便捷。模式拨盘除了我们常见的全自动模式、P(程序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全景(电子扫描)、SCENE(场景选择)、还有一个特色的C(大师随行)模式,大师模式对于刚入门的使用者能够很快的指导用户拍出高质量的样片。小蚁M1没有设计内置的闪光灯,在顶部预留了单触电的热靴。
相机背面设计同样简洁,集成了一块3英寸、720X480分辨率的固定触摸屏,屏幕右下侧分布着两个按键,分别是回放按键及多功能按键,上方的拇指处采用防滑设计,即便单手操作,也非常舒适。
小蚁M1的卡槽、接口设计在相机右侧,内置Micro Usb与HDMI接口,相机卡槽支持SD、SDHC、SDXC等制式的闪存卡。相机底部为电池仓,小蚁M1采用了BXM-10的锂电池,容量为900mAh,实际使用大约可拍摄200-300张照片。底部中部与大多相机一样为三脚架连接孔。
标配镜头
以上对相机的外观了解后,我们来看下随机所配的两款镜头,分别是12-40mm f/3.5-5.6(等效24-80mm)的变焦头,和小蚁42.5mm f/1.8(等效85mm)的定焦头。两款镜头各有千秋,变焦镜头适合出门旅游一镜走天下,而定焦头更适合于拍摄人像及微距特写,等效85的焦段与佳能的大眼睛人像皇相同。
两款镜头分别采用了9组11片、6组6片镜头结构,最小光圈同样为f22,滤镜口径同样为49mm。
小蚁M1既然采用的为M4/3制式,那么意味着可以兼容市场上同样卡口的其他品牌的镜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性价比高的产品。镜头的安装卸载与佳能的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小蚁42.5mm镜头除了定焦外还具备微距功能,通过拨动镜头侧面的微距拨杆即可切换微距/远距模式,由此可以看到,两款镜头同时具备了广角变焦、长焦、微距三大常用焦距,加上镜头小巧轻便,使用户可以方便的带着两支镜头走天下。
操作篇:
现在电子产品的趋势是智能化、互联网化,这从小蚁最初的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产品便可以看出。M1的相机系统操作主打简单、智能化,和传统的微单相机相比,操作上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加适应手机用户的操作习惯,只保留常用的参数设置,通过触摸及转盘来实现所有的操作动作。
M1本身的实体按键较少,更多的操作要通过背部的触摸屏来完成。无论菜单栏或者调整拍摄参数,M1都进行了自身的优化设计,将常用的功能分为了三类,分别是参数调整、拍摄实时影像及风格选择,三个界面通过左右滑动实现。M1的系统的UI及操作有些类似与手机操作,即便是新手,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也能很快的熟练操作。
M1采用的反差对焦, 81个对焦点支持手指触摸选择,反差对焦在普通拍摄已经能够满足,虽然在对焦速度上面不占优势,但是具有对焦更加精准的优势。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选择对焦的同时拍照的选项,可以更快更方便的拍照。
点击回放按键,便可通过滑动屏幕来进行回放,可以通过双指进行照片放大或者通过控制拨盘放大或者查看照片信息等操作。
不过通过小编对M1的使用,觉得屏幕的触摸操作略有延迟,希望小蚁未来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提高触摸延迟。
手机的操作与相机操作类同,主界面同样为左中右三屏主功能界面,在熟悉小蚁UI后,手机操作起来也非常容易上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特色功能
诸如快门优先、光圈优先等普通的模式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小蚁独特的C档——大师模式。
为了方便更多入门新手,小蚁M1特此开发了独特的大师随行模式,在选择了c档之后,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人的坐姿,这就为新手提供了构图、模特姿势等等,新手通过选择适合的模板,便可轻轻松松的拍出出色的人像照片。目前大师模板库也在不断的在增加及更新,通过手机很容易的便可将心仪的模板载入相机内。不过大师模式更多的人物摆拍,如果是街拍、抓拍,往往要看使用者能否抓住那一瞬间了。
大师随行中的许多模板并不是所有镜头都支持的,由于多为人像照片,那么对应的也大多数为小蚁42.5mm定焦镜头,在非特定镜头的情况下,选择模板的时候会有相关提示信息。
除了大师随行模式以外, App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滤镜与特效效果,将相机内的照片下载至手机后,便可通过自带的编辑程序进行调整,同时还具有随拍随分享的功能,更加方便的目前大众使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分享,M1支持蓝牙4.1及WIFI连接模式,类似于小蚁运动相机,非常方便的将相机的照片传送至手机中,在手机中可以进行简单的美化、编辑,处理后可直接分享至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性能测试:
小蚁M1采用的2016万有效像素的感光元件,与目前的松下GX8和奥林巴斯的Pen-f采用的相同的COMS系列——索尼IMX269型,要知道GX8及Pen-f单机的价格达到了6700及7500的价格,小蚁能够使用此感光元器件并且能将价格做到如此之低,可见M1的诚心之处。
小蚁M1的iso的范围达到了100-25600的范围,接下来我们了解下M1在不同的iso范围下的具体表现。
如上图各个ISO档的对比图可以看到,M1在ISO以内照片的清晰度及噪点还算不错,但大于800后,照片细节很难控制,25600档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可以忽略。
微距对比:小蚁M1(F42.5)VS佳能5d(F100),原片
4K视频目前也大多成为了多个品牌中高端产品主打的功能之一,而小蚁M1此次也加入了4K功能搅浑了相机4K市场,仅仅2000多元的价位,可拍摄高达3840x2160/ 30fps的超高清视频,让小蚁M1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
总结
小蚁M1作为国产首款微单相机,具有入门的价格、中高端的配置,无论相机的产品设计、的画质还是小蚁UI带来的新的操作系统的体验,为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简约小巧的造型,便捷易懂的操控,高品质的画质及4K视频,随机所配备的两款走天下的镜头,再加上小蚁开发的大师随行等模式,让这款仅为2999的双头套机极具性价比,对于非专业的日常普通拍摄分享的用户足以满足,对于摄影爱好者,众多的M4/3镜头库可以扩展、丰富小蚁出片的质量。诸多的优势让小蚁在众多的同价位的相机机型中,及接地气有上档次。
当然作为小蚁第一款微单相机,此次仅仅为探水机型,小编也希望下一代为单中加入或改进一下部分:
1.可增加金属机身款,毕竟全塑料的机身的重量比较轻,对于某些用户会有把玩玩具的感觉。
2..改进屏幕的触摸灵敏度,现阶段触屏仍有一些延迟
3.对之后的小蚁UI进行改善,调整休眠后可按任意键开机的功能。
4.相机开关可以在优化设计,优化关机的波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