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南锣鼓巷来了解一下)
南锣鼓巷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南锣鼓巷来了解一下)但是明清时期,这里成了一处大富大贵之地,周边街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官邸数不胜数。也就是说,那时的南锣,每天进进出出的不是紫袍金带的官员,便是穿绸裹缎的富豪。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没落。南锣地区在元大都时期属于是市中心,但因地处皇城以北、属于“后市”范畴。元大都商业最发达的是什刹海附近的烟袋斜街,因为积水潭是那时的码头。南货北运主要靠水路的时代,发达的漕运带动了市中心北部的商业繁荣,南锣离什刹海不远,因此那时当以民居和商业为主。元朝时的南锣鼓巷一带,以南锣为界,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朝时延续坊制,但是进行了整合改造,昭回坊与靖恭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旗人占据内城,乾隆年间南锣地区属镶黄旗。从南锣的南口往北走,东侧依次是炒豆、板厂、东棉花、北兵马司、秦老、前圆恩寺、后圆恩寺、菊儿等8条胡同;西侧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区,这里曾经是达官显贵、王府豪宅汇聚之所,如今这里是禁行机动车的步行商业街,北京人习惯将之简称为“南锣”。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附近,呈南北走向,南起鼓楼东大街,北至平安大街,全长787米。南锣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几乎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周围连接多条胡同,东西两侧各有八条胡同与之相通,整齐的呈鱼骨状(或称棋盘状)排列。
明清时期,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在此营建规模整齐且较大的四合院,因此南锣周边有许多古建和名人故居。难得的是,多数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整个街区的格局也始终未变,因此,南锣不但是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最赋老北京风情的街区,而且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自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北京以来,元大都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格局营建,南锣属于是“后市”的部分,照此说,南锣的商业发达还是有历史渊源的。元代时北京实行坊制,大都城分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这也奠定了北京城今天的整体格局。
元朝时的南锣鼓巷一带,以南锣为界,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朝时延续坊制,但是进行了整合改造,昭回坊与靖恭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旗人占据内城,乾隆年间南锣地区属镶黄旗。
从南锣的南口往北走,东侧依次是炒豆、板厂、东棉花、北兵马司、秦老、前圆恩寺、后圆恩寺、菊儿等8条胡同;西侧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和前鼓楼苑胡同。实际上这些胡同在元大都建设之初并没有名称,这些名字都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而来的。
南锣鼓巷起初叫罗锅儿巷,因为胡同内的地势中间高、两端低,酷似一个驼背人(俗称罗锅儿),故名罗锅儿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时,认为罗锅儿巷这个名字太过不雅,借谐音改成锣鼓巷;又因为安定门内大街西侧也有一条锣鼓巷,为了区分,将这里称为南锣鼓巷,安定门内大街的胡同称北锣鼓巷。
南锣地区在元大都时期属于是市中心,但因地处皇城以北、属于“后市”范畴。元大都商业最发达的是什刹海附近的烟袋斜街,因为积水潭是那时的码头。南货北运主要靠水路的时代,发达的漕运带动了市中心北部的商业繁荣,南锣离什刹海不远,因此那时当以民居和商业为主。
但是明清时期,这里成了一处大富大贵之地,周边街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官邸数不胜数。也就是说,那时的南锣,每天进进出出的不是紫袍金带的官员,便是穿绸裹缎的富豪。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没落。
说没落,也仅仅是因为这些豪宅的主人,不管是王爷、贝子、还是高官,都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而失去了头衔儿。但是这些“独门独院”的宅子里住进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刚才咱说了,南锣周边有许多名人故居:最出名的当属位于炒豆胡同的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在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还提到过这位王爷。原僧王府规模很大,纵跨炒豆和板厂两个胡同,民国后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分成了许多院落;再有就是东棉花胡同的靳云鹏故居。
靳云鹏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同时他还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他在北京任职时就住在东棉花胡同39号,如今这里是著名的“中戏”。雨儿胡同13号还住过一位中国画坛巨匠——齐白石,现在作为故居可供参观,院门旁还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茅盾先生的故居,胡同7号曾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后来做过蒋介石行辕。另外还有帽儿胡同的可园、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秦老胡同的绮园等等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南锣鼓巷逐步被开发成了旅游商业区。如今,不足一千米的胡同,两侧遍布各种的商铺,由于保护老城区的关系,这些商铺大多是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改建而来。餐饮、服装、饰品、玩具、生活用品,本土的、外来的、北京特色的、异地风情的,特别是用平房四合院改建的、主打“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喧嚣”主题的酒吧。
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元素与古老的老北京风情形成混搭,一下子使南锣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北京新的时尚地标。近些年,南锣已经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电影在这里取景拍摄,一向“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南锣列为亚洲25处不得不去的好玩儿地方。
因此,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都把这里列为北京的必游景点。尽管从2016年4月起,南锣宣布不再接待旅游团体,并主动取消了3A级景区称号,但依旧无法阻挡人们的热情。每个节假日、尤其是旅游黄金周,南锣总是万头攒动、摩肩接踵,2017年国庆假期,仅700多米的南锣鼓巷,接待的游客超过了30万。站在胡同中心,眼看着越来越国际化的北京,紧盯着元朝古巷与新鲜元素混血的南锣,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迷失”在北京的感觉。
来源:老北京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