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毛芒乱子草花海基地(蔷薇基地包山拾菌)
潍坊毛芒乱子草花海基地(蔷薇基地包山拾菌)在宜良,有一种花是代表宜良的花,那就是县花——三角梅。记者来到为君开三角梅基地,在基地看到不同颜色的三角梅,花瓣呈现出黄色、粉色、白色,不同颜色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七彩画卷。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建有种植基地3000亩。其中,建设三角梅高标准自动化温室大棚6万平方米,年产三角梅达2100万株,年营业收入达9000万元以上。宜良地处昆明主城东南,辖区内共有植物资源684种(分属140科、459属),其中珍稀濒危物种13种(包括金铁锁、滇牡丹、白芨、小舌唇兰、长距玉凤花、宽萼角盘兰、西南手参、小班叶兰、香花羊耳蒜、绶草等);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6.62万亩,主要有盆栽花、绿化苗木、鲜切物资源261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76种、两栖动物27种;共有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22种(宝洪茶、宜良顶芒、宜良长芒、臭参、糠皮枣、野葡萄等)。记者在基地放眼望去,满山的绣球花竞相绽放。基地在物种培育
“山上有林子,山中有菌子,山间有塘子,山沟有谷子,村中有游子”。在昆明市宜良县完整地保留原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真正走出了一条“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生态发展新路子。而位于阳宗海湖畔的昆明南国山花蔷薇属培育基地鸟语花香,各式各样的鲜花在这里竞相绽放,同时这里也是国内活体种类最多的蔷薇属植物保育基地。
8月24日、25日由省委宣传部、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传统与现代·云南生态智慧——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行”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在花海里、林子下感受昆明生物多样性。
国内活体种类最多的蔷薇保育基地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1.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7米,平均水深20米,总蓄水量6.17亿立方米,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位于阳宗海湖畔的昆明南国山花蔷薇属培育基地是国内活体种类最多的蔷薇属植物保育基地。
记者在基地放眼望去,满山的绣球花竞相绽放。基地在物种培育之余,坚持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使传统优良品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推行花卉露天山地种植模式,探索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运用节水灌溉、精确施肥、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鲜切花低碳排放及环境友好型生产。其中,基地作为木本花卉种质资源及实验生产基地已种植800余亩,年产鲜切花300万枝(扎),是国内唯一的南半球木本花卉山地花园。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已收集国内外蔷薇属资源1800余种,绣球属资源属100余种,南半球木本花卉200余种。未来,基地将继续改善和保护环境,将基地打造成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不同用途的新技术实验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
花卉加创新,营造优美环境
宜良地处昆明主城东南,辖区内共有植物资源684种(分属140科、459属),其中珍稀濒危物种13种(包括金铁锁、滇牡丹、白芨、小舌唇兰、长距玉凤花、宽萼角盘兰、西南手参、小班叶兰、香花羊耳蒜、绶草等);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6.62万亩,主要有盆栽花、绿化苗木、鲜切物资源261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76种、两栖动物27种;共有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22种(宝洪茶、宜良顶芒、宜良长芒、臭参、糠皮枣、野葡萄等)。
在宜良,有一种花是代表宜良的花,那就是县花——三角梅。记者来到为君开三角梅基地,在基地看到不同颜色的三角梅,花瓣呈现出黄色、粉色、白色,不同颜色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七彩画卷。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建有种植基地3000亩。其中,建设三角梅高标准自动化温室大棚6万平方米,年产三角梅达2100万株,年营业收入达9000万元以上。
三角梅,别名九重葛、筋杜鹃、三角花、叶子梅、南美紫茉莉等常绿攀援状灌木。原产于南美洲,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并广泛用于家庭园艺、园林绿化、市政景观工程等,成为各地深受市民喜爱且广泛应用的一种观赏花木。
宜良县也正因为它的这一特点融入了大量的创新思维,充分展现三角梅的观赏性,将三角梅产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苗圃、苗木、园区平台的叠加功能。通过培育三角梅专业合作社,打造以三角梅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和文创产品,营造环境优美、苗旅结合的和谐生态环境。从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入手,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景观,既能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又能促进三角梅产业发展,获得苗木、旅游双项收入。
“包山拾菌”保护菌类多样性
走进距离宜良县城29公里的狗街镇小哨社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看到绿葱葱的山坡上形形色色的菌子在泥土里绽放,干巴菌、奶浆菌、铜绿菌、鸡油菌等这些深受吃货们喜爱的菌子分布在树林里,想要尝到美味,你可要探寻一番。“山上有林子,山中有菌子,山间有塘子,山沟有谷子,村中有游子”。小哨社区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海彬这样描述小哨社区现在的环境。
小哨社区林地面积15333亩,森林覆盖率近72.8%。山地广袤,箐壑幽深,森林资源丰富,以云南松、水冬瓜树、栗木等多种植被混合成林,林下盛产各类野生菌200多种,每年6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是小哨各类野生菌的盛产盛销期,品类繁多的野生菌中尤以富含钙、铁、蛋白质、硫胺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干巴菌最富盛名,产量每年约15吨左右。
李海彬说:“近两年,参股村民每年每户获得分红收益至少在3000元左右,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小哨社区把菌山承包收入的80%分给村民,20%用于社区以及居民小组的自身建设。多年来,公路修好了、村民富了起来、村庄亮了起来,这要归结为“包山拾菌”的模式。
小哨社区在全省首创“包山拾菌”模式,通过将野生菌产量汇总分片竞包的方法,将山林承包给有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人统一进行管理、采摘、销售,有效保护了野生菌品种,增加了菌源,提高了产量,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结合。
一直以来,小哨社区利用以干巴菌为主的林下产业经济链,以小哨林下特色大氧吧,野生菌干巴菌为主进行森林保护,为野生菌创造更适合生产的生态环境,从而促繁菌源、增产、增质,走出了一条创新开发林下经济的生态发展新路子。大范围推行“包山拾菌”后,小哨社区优渥的生态环境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生态保护行动更是在社区群众心中形成自觉资源遵守的共识。过去包山千亩要请至少30人来看山护林,现在一个人都不用请,因为承包了山林,保护山林便成了村民自觉自愿的行为,承包了山林的群众无一不是“一边巡视菌窝,一边扮演护林员”,“保护山林”已然成为了大家内心的默契。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角度,能够为游客提供“春赏花、夏拾菌、秋尝果、冬吃杀猪饭”的旅游体验。如今的小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迅猛的林下产业,拥有云南省内品质最好、数量最多的干巴菌,年平均旅游接待量近32万人次,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滇中菌王、彝乡氧吧”。
彩色水稻助力打造田园综合体
红色、黄色、黑紫色的水稻在大地上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记者在位于宜良县城以北44公里的九乡乡明月村委会的九乡明月田园综合体见到了用彩色水稻画出来的“心灯少女”。据种植这片水稻的宜良县某农业企业负责人黄云钢介绍:“心灯少女、明月河吊坠”彩稻景观,取材于当地山川地貌和民间故事。在明月河畔利用全中国仅有的200公斤蓝色水稻绘出一幅蓝宝石吊坠和镶嵌在宝石中的心灯少女。”
走进田园综合体,2100余亩梯田错落有致,石板河旁树木葱翠。“一公里”的步行小道,沿途种满了丁香、粑粑花、金黄国庆花、金凤花、格桑花、洋菊花、美女樱等10余种花草。
目前,明月田园综合体内建成三角梅景观道路3800米,打造陌上花海100余亩,向日葵200亩,种植高品质水稻2000亩,种植彩色水稻58亩。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九乡画卷。当地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用地、产业资源,整合传统民族村落、农业种植、峡谷、森林等生态系统,合理开发,追求生态效益的最佳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并融合田园景观、峡谷景观、森林景观等,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吸引了如白鹭、老鹳等珍稀动物。
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不仅使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50余名村民在景区讲解、餐饮服务、商品零售、观光车驾驶等岗位工作,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实现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结合起来。现在放眼望去,层次分明的梯田景观,茁壮生长的千亩稻谷田,盛情绽放的向日葵花海,蜿蜒曲折的田间小道,自由嬉戏的鱼虾,垂直而下的小河瀑布,川流不息的蜿蜒河流,辛勤劳作的当地村民等景象,展现了一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美丽画卷。
随着这几年彩色水稻创意农业的兴起,在距离月明田园综合体不远处的耿家营马蹄湾也用彩色水稻画出一幅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主题“COP15”字样的“水稻画”。不远处,彩色稻田、小溪,树木彼此间隔,黄绿相间。随着生态坏境越来越好,马蹄湾西岸灌木丛生,多为峡谷、峭壁、岩石,河内生长着稀有细磷鱼、木姑鱼、石扁鱼、马鱼等多种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