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滨从苏联回国了吗(王鹤滨从苏联回国)
王鹤滨从苏联回国了吗(王鹤滨从苏联回国)毛主席是一个念旧的人,舍不得他走,王鹤滨两次提出请求,都被主席拒绝了,直到第三次请求时,毛主席才问他:“你这次出国要多久?”王鹤滨也知道这样确实有点冒险,并深感自己医术的欠缺,于是就向上级提出辞职,想到苏联学习深造。不过,这是五官科前所未有的做法,王鹤滨也没有把握,就去征求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一向对工作人员很支持,就对他说:“你是医生,大胆尝试吧。”但是,王鹤滨刚刚做了几次,就被领导傅连璋制止了,说这样做太危险,严厉批评了王鹤滨。
1949年8月,王鹤滨被安排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其实,王鹤滨不光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还负责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看病,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光荣但是也非常艰巨的任务。
王鹤滨虽然尽职尽责,但是因为水平所限,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让他非常愧疚。
有一次,周总理的鼻子出了问题,经常流鼻血,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王鹤滨就想出了一个“革命式疗法”,用硝酸银对溃疡面进行腐蚀,以此来促进愈合。
不过,这是五官科前所未有的做法,王鹤滨也没有把握,就去征求周总理的意见。
周总理一向对工作人员很支持,就对他说:“你是医生,大胆尝试吧。”
但是,王鹤滨刚刚做了几次,就被领导傅连璋制止了,说这样做太危险,严厉批评了王鹤滨。
王鹤滨也知道这样确实有点冒险,并深感自己医术的欠缺,于是就向上级提出辞职,想到苏联学习深造。
毛主席是一个念旧的人,舍不得他走,王鹤滨两次提出请求,都被主席拒绝了,直到第三次请求时,毛主席才问他:“你这次出国要多久?”
王鹤滨说:“我想攻读博士,可能要六年。”
毛主席一听,有点难过地说:“六年啊,时间怎么这么长?”
王鹤滨不想让毛主席难过,就说:“那我不读博士了,读个研究生就行,争取三年就回国。”
毛主席这才露出了笑容,说:“好,那我们就说定了,你去读研究生,三年后回来,继续来我这里工作。”
王鹤滨去了苏联后,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只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58年回国后,王鹤滨带着妻子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留下他们俩吃饭,谈起了苏联的生活琐事。
当时,中苏尚处在合作期,但在许多问题上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经常引发争论,因此,毛主席非常关注苏联国内的真实情况。
按理说,我国有外交部,有信息情报部门,想要了解什么,都会有各种资料,但毛主席并不满足于看那些官方资料,而是更喜欢听一些亲历者讲述的故事,因此,毛主席就让王鹤滨多讲讲在苏联期间的见闻。
王鹤滨首先谈到了苏联的经济情况,说苏联重工业发达,轻视轻工业,老百姓的生活用品质量不高,因此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轻工商品,他们都夸赞中国的商品,质量高,耐用。比如中国生产的毛衣、暖水瓶,都是不可多得的畅销货,一听说哪里有,就会有很多老百姓排队抢购,他们都希望从中国进口更多的商品。
王鹤滨又谈到了苏联的党群关系,说苏联的党群关系非常糟糕,官僚主义早就成为顽疾,官员们都有豪华宽敞的住宅,甚至还有不同的别墅,官越大别墅越多,有进口的汽车和电器,而普通老百姓却住在拥挤狭小的楼房里,甚至一套房子要住进三个家庭。
王鹤滨还谈起了苏联的党员组织生活,说苏联的党员组织性纪律性荡然无存,只要有一张党员证,就可以终身是党员,根本没有什么纪律约束,他们的组织生活更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俱乐部,嬉嬉闹闹,喝酒野餐,一点都不严肃认真。因此,年轻人都不愿意入党,不知道苏联共产党未来的前途在哪里。
王鹤滨还聊到了赫鲁晓夫,说苏联老百姓一点都不尊敬他,还给他起了不少外号,有一个外号甚至传到了西方国家。
毛主席对这个很感兴趣,就问:“是什么外号?”
王鹤滨有点鄙夷地说:“玉米棒子!”
毛主席一听,哈哈大笑,问道:“为什么叫这个外号?”
原来,赫鲁晓夫为了改善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常去美国访问,为了作秀,还经常到美国老百姓家里和农庄参观,为了显示自己是劳动人民,在参观美国农场时,经常挽起袖子掰玉米棒子。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主张苏联也大面积种植玉米,根本不考虑苏联的气候不适合玉米生长,因此,老百姓就给他起了“玉米棒子”这个绰号,讽刺他愚蠢无知。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交往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他早就非常熟悉,哈哈大笑说:“太形象了,赫鲁晓夫就是门外汉,瞎指挥!”
这次见面,两人聊了很久,从王鹤滨的口中,毛主席也了解到了苏联的很多真实情况,为他日后与苏联的交往提供了帮助。
不过可惜的是,王鹤滨回国后,被组织安排了别的工作,没有再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医生,这也成为两人的共同遗憾。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毛泽东的保健生活与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