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家老屋的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

老家老屋的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在天空飞掠的燕子,蓝黑色的身体如同闪电,伶俐、迅疾,展开狭长的两翅,露出白色的腹部,尾羽分叉形成剪刀状。它在空中鸣叫着忽上忽下地疾飞,迅捷地变换方向,寻觅捕捉着狭路相逢的昆虫。在巡巡中捕食,在巡飞中捍卫着自己的领空权。燕子双双飞上天,在空中撒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最后像两枚音符一样栖落在电线上,转头、扭颈、举喙、展翅,摆“pose”,将羽毛梳理得一丝不乱,以勤劳的姿态和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燕子和人类的作息时间一样,都是早出晚归的。清晨,燕子从燕窝里探出圆乎乎的小脑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左看看右瞧瞧,啾啾地悄声细语,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又像催促窝里另一只贪睡的燕子。栖身屋檐下的燕子,在年复一年与人类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互信,托付人给它看家,作为对等回报,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人们以莺声燕语来形容女孩的甜美声音,足以说明燕子的语音悦耳动听、足够迷人。紫燕呢

老家老屋的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1)

乡情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

文:杨晓光

  若说喜鹊是报喜鸟,那么燕子即为当之无愧的报春鸟了。每当我读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自然就会联想起“尾巴似剪刀”的燕子。

童年时,我和奶奶生活在昌黎县晒甲坨老家,我们居住的西厢房北屋,在窗户上方两条椽子当间,就像旧夹袄前襟缝了个布袋,劳燕双飞筑有一只爱巢,里面住着一对燕子夫妇。秋天一到,燕子飞往南方过冬,这对南来北往的夫妻从不分开,来年的三月它们相伴而归,准时飞来,从不失信,依旧栖息在老屋老檐下的旧巢里。夫妻俩不辞辛苦,重整“旧河山”,相濡以沫衔新泥,将旧巢装修一新,犹如保留下来的昨日时光。它们爱意复蒙,爱语呢喃,齐心协力繁育新生代的小燕子。

燕子和人类的作息时间一样,都是早出晚归的。清晨,燕子从燕窝里探出圆乎乎的小脑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左看看右瞧瞧,啾啾地悄声细语,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又像催促窝里另一只贪睡的燕子。栖身屋檐下的燕子,在年复一年与人类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互信,托付人给它看家,作为对等回报,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

人们以莺声燕语来形容女孩的甜美声音,足以说明燕子的语音悦耳动听、足够迷人。紫燕呢喃,天然去雕饰,也不参任何杂音杂质,听起来仿若一首古韵歌谣。

老家老屋的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2)

乡情散文:老家屋檐下的燕子

燕子双双飞上天,在空中撒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最后像两枚音符一样栖落在电线上,转头、扭颈、举喙、展翅,摆“pose”,将羽毛梳理得一丝不乱,以勤劳的姿态和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在天空飞掠的燕子,蓝黑色的身体如同闪电,伶俐、迅疾,展开狭长的两翅,露出白色的腹部,尾羽分叉形成剪刀状。它在空中鸣叫着忽上忽下地疾飞,迅捷地变换方向,寻觅捕捉着狭路相逢的昆虫。在巡巡中捕食,在巡飞中捍卫着自己的领空权。

燕子是报春使者,也是勇敢的化身 作为能迎风接雨的鸟儿,即便风雷大作、细雨横斜,它也会义无反顾地飞往远方。每当天上的乌云犹如千军万马,朝向北或者朝向西全方位排兵布阵,燕子就会在田野里低飞。恰如诗词中所吟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看到“求雨”的燕子,我们便会飞奔回家,关好自家门窗,把搭在晾衣绳上的衣服快速收起。过不一会就起风了,风是雨的头,天空中一个闪电,一声炸雷,密密麻麻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兜头落下。如此说来,燕子还是暴雨的使者呢。

奶奶常说,燕子不入愁家。奶奶自比一只老燕,将我比作一只小燕。奶奶说她看着大孙子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了准会有出息。她天天过着“有盼头,有志向”的日子,满天的愁云都散了。我也乐意为燕子服务,每天都会早起倒了尿罐,将刷洗干净的尿罐正对着燕窝,摆放在窗台上。爱干净的燕子似乎心有灵犀,尾巴朝外把粪便精准地放在罐子里。

燕子返乡筑巢一个多月后,刚刚出生的乳燕伸出嫩黄的喙,在窝边啾啾地叫着。燕爸和燕妈度完了卿卿我我的“蜜月”,开始忙碌起来,它们叼着毛虫、衔着蚂蚱,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觅食归来,小燕儿把喙张成一个广口喇叭,迫不及待地等着父母的投喂。乳燕伸长了脖子,痉挛般地吞咽下去。负责外出打食的燕爸和燕妈,此时早已飞得不见踪影,它们俩往来穿梭,没一点歇息时间。抚养儿女的辛苦,从燕子身上可见一斑。乳燕在奶爸奶妈的共同精心照料下,胎毛渐渐地换上了整洁的羽毛,挤挤插插趴在燕窝的出口,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随着春去秋来节气更迭,燕子来了又飞走了。作为候鸟的燕子,它们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燕子逐食而居,当北方的昆虫逐渐稀少,它们不远千里去南方觅食。春天来了,就飞往北方,生儿育女,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又飞回南方去,长此以往,来来去去。诗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燕子来去无意,却见证了世事变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