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兖州是今天的山东济宁,兵曹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主要工作是征兵。这个小官,好像也没见他当得多好,干过什么,所以大家也就是随便一提(不提好像显得知识不够)。
只是我每次想到他这个官职就想笑,一个武装部长,写这么好的诗,真是……真是不科学啊!
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后才备受关注的,唐代的诸多诗词选本里,都不见踪影。最早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选本,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内有《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只是其中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前面提到隋炀帝和陈后主都写过。只不过张若虚这首名声太响,写的又是极为切题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他首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是有些长,小时候背得我咬牙切齿(名作最恨长的)。但一旦理解了它的意思之后,就觉得好接受了,因它内在自成逻辑。
要想理解中国古人(尤其是诗人)的思维方式、时空观念,恐怕是不能从理性入手的,得从美学切入,那么《春江花月夜》就是不容错过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每四句说一个内容,一共九个层次。这九个层次又被统摄在望月/问月(短暂/永恒)的大主题下。
这九个层次,分别是:
- 一、写月亮升起来;
- 二、写月光照耀四周;
- 三、写古往今来;
- 四、写四面八方;
- 五、写远行;
- 六、写离人;
- 七、写思念离人;
- 八、写离人不回来;
- 九、写月亮落下去。
按照蒋勋的说法,这九个层次,分别对应的深层的含义是:
- 一、生命的状态;
- 二、空白的状态;
- 三、时空意识;
- 四、宇宙意识;
- 五、对虚拟性的肯定;
- 六、转换女性的角度;
- 七、对女性角度的肯定;
- 八、更大意义的归属;
- 九、交响乐的结尾。(引自《蒋勋说唐诗》)
以西方人的逻辑来看中国的古诗,会觉得太跳跃,不知所云。同样,似我这样熟悉了古典诗歌语感的人,去读西方人的诗,亦会觉得如隔靴搔痒。
有些诗可以解释,有些诗只能体会。一如有些事能被分享,有些不能分享。我读它这么多年,却一直不能解释,好像每一种方式的表达都不完美,都会破坏诗意。它表达了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永恒。
张若虚用月光营造了一个纤尘不染、空灵澄澈的世界,这个世界灵动丰富,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在这个世界中,春、江、花、月、人,都拥有各自的灵魂和秘密。有时候,这些灵魂和秘密眼看就要被捕捉到,却总是被它们灵巧地逃开……
我不能说,我读懂了这首诗,我只能说,我感受到了这首诗。它会偶尔地,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出现在某些美妙或忧伤的时刻。它与我的情绪之间有微妙的牵引,等到某些时候产生共鸣。
如果说,贺知章晚年回乡的诗作,似一支清丽悦耳的乡间小调,入耳即明,那么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就简直华丽恢宏到如交响乐一般了,非要到一定年纪才能欣赏。
这首诗实在很妙,因为它每一句都很经典,没有一句废话。最为难得的是,每一句放在别的诗里都是提纲挈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子,张若虚却奢侈地将它们组成了一首诗。说他“孤篇横绝,压倒盛唐”真不是妄语,张若虚一篇定江山,后来的咏月诗词,鲜有能出其轨范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关于时间的永恒之问。他不求解,因为他自有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日如父,月如母。天地间,一定会有一双永恒的眼睛,在注视着人间的变化。这双眼是亘古常言,玄之又玄的“道”吗?
月光就似那双眼睛,既崇高又冷漠,既美丽又残忍,既温柔又冷静。远自太古以来,冷眼热望着一切,凡俗的事情,变化太快,而有一些,又似乎一成不变。这悲喜重重的人世,在人看来,是漫长的一生,在月亮看来,不过是须臾一瞬。缘起缘灭,旦夕离合。镜花水月,亦幻亦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几乎涵盖了所有咏月思人的意境,连后来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没能脱出它的情思。这么多年了,从我背下《春江花月夜》开始,从它存在于我的记忆开始,这首诗就一直是变化的,常看常新,一如我们看待这世界的角度,和那始终存在的孤独。
中国人是讳言孤独的,仿佛孤独是可耻的事情。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认为,我害怕被人发现我是孤独的孩子,所以假装和他们一样开心,无忧无虑。可后来我才知道,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事情,它或深或浅地潜伏在我们的生命中。
想拥有繁花错落的热闹,必须先学会欣赏寥落清冷的美妙。
孤独的内里,不是孤苦,而是自在——所以我后来每次读《春江花月夜》,都很感恩,是张若虚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吟诵着生命的孤独,让我们照见自身,知晓悲欢离合,如阴晴圆缺,在所难免。
偶尔地,有所思,有所念,有所伤,有所痛,并不会阻碍什么。每一重境地里都有不一样的美,只不过,有些美是圆满,有些美是残缺。
现在的我不求事事顺心遂意,但求一颗心无惧无畏,四时如春。
看人间繁花开谢,得人世清旷从容。人生如大江明月永恒,生命如春花江雾亦散。永恒的好,是可以长存,叫人敬畏。短暂的美,是富于变化,值得珍惜,留恋。
时间就像大江川流不息,空间就是月光照耀之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
我们活不过日月星辰,活不过山川河流,甚至活不过一株植物,一栋建筑。无论人活得多久,对比自然,存在都是短暂的。不必惊忧,无须遗憾,未完成的事情,就留给以后好了。
本文作者安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