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与物理学推动数学发展的同时,纯粹数学也在以惊人的方式大步前进。19世纪初法国傅里叶(J.-B.-J.Fourier 1768--1830)提出的调和分析,是众多数学分支的出发点。德国的康托尔(G.F.P.Cantor 1845--1918)从研究傅里叶级数的唯一性提出“点集”的概念,以后发展为“集合论”,成为所有抽象数学的表述工具。法国的勒贝格(H.L.Lebesgue 1875--1941) 创立了建立在可列可加测度上的积分理论,使得许多黎曼意义下不可积的函数也可以进行傅里叶展开,实现了一次积分革命。康托尔和勒贝格建立的数学理论,常常涉及一些没有导数的病态函数,没有切线的奇异曲线,以及看上去千疮百孔的怪异集合。当时的数学家难以想象勒贝格积分竟会成为20世纪工程师手中的工具。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数学事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新时代的几何学推到了科学的最前沿。四维时空的狭义相对论,产生了闵

作者:张奠宙

来源:科学源流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德国数学大师希尔伯特在讲演的开始就说,“揭开隐藏在未来之中的面纱,探索未来世纪的前景,谁不兴奋呢?”接着,他提出了20 世纪需要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现在,20世纪即将过去,百年来数学面纱一层层被揭开。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推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数学本身。数学技术渗入到各行各业。希尔伯特问题多半已经有了结果。今天,数学家们又在为21世纪的数学问题进行构想。数学科学仍将一日千里地发展,在探索自然奥秘和推动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


一、 20世纪数学的开端(1900--1918):庞加莱和希尔伯特


本世纪之初,法国的庞加莱是无可争辩的数学领袖。他在三体问题、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拓扑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原创性工作,成为开掘不尽的数学宝藏。如果说庞加莱主要以自然科学的实践背景为数学研究的源泉,那么,希尔伯特则更多地从数学本身的完善上寻求进步。他的著名工作有“数论报告” 、“几何基础”、“抽象积分方程与抽象空间“。希尔伯特倡导的形式主义学派,成为20世纪的主导数学哲学。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1)

图1 希尔伯特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数学事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新时代的几何学推到了科学的最前沿。四维时空的狭义相对论,产生了闵可夫斯基空间几何。弯曲时空的广义相对论,使得张量分析、黎曼几何、高维几何成为物理学革命的工具。我们生存的宇宙空间,可以用黎曼(G. F. B. Riemann 1826--1866)在1854年创立的高维流形和曲率理论来描述。人们不禁惊叹造化之工,数学之巧。

与物理学推动数学发展的同时,纯粹数学也在以惊人的方式大步前进。19世纪初法国傅里叶(J.-B.-J.Fourier 1768--1830)提出的调和分析,是众多数学分支的出发点。德国的康托尔(G.F.P.Cantor 1845--1918)从研究傅里叶级数的唯一性提出“点集”的概念,以后发展为“集合论”,成为所有抽象数学的表述工具。法国的勒贝格(H.L.Lebesgue 1875--1941) 创立了建立在可列可加测度上的积分理论,使得许多黎曼意义下不可积的函数也可以进行傅里叶展开,实现了一次积分革命。康托尔和勒贝格建立的数学理论,常常涉及一些没有导数的病态函数,没有切线的奇异曲线,以及看上去千疮百孔的怪异集合。当时的数学家难以想象勒贝格积分竟会成为20世纪工程师手中的工具。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2)

图2 康托尔

特别在康托尔的集合论中,关于无限集合的超限数理论很难使人接受。一个典型论断是,正方形一边上的点和对角线上的点一样多!康托尔本人也陷入了自己提出的一个悖论,“ 由一切基数构成的集合S,其基数将大于S中的所有基数”。这使康托尔日夜难寐。当时德国数学界的当权人物克罗内克(L.Kronecker 1823--1891)曾对康托尔的无限观进行猛烈抨击,反对康托尔进入柏林大学。康托尔于1884 年起患精神分裂症,病情时好时坏,1918 年病逝于哈雷精神病研究所内。希尔伯特是康托尔数学业绩的积极支持者。他曾说:“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尔所创造的天国中赶走!”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3)

图3 罗素

190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B.Russell,1872--1970)在研究集合论时发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悖论: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4)

这触发了数学基础的大论战,世称“第三次数学危机”为避免罗素悖论,罗素提倡“逻辑主义”,认为数学即逻辑,只要数理逻辑没有矛盾,数学就不会有矛盾,而且是永远绝对正确。希尔伯特则提出“形式主义”,认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可以不必考虑实际意义,无非是一些对象按一套公理作形式演绎的结果。只要公理无矛盾、独立、完备,数学就永远绝对正确。直觉主义则采取保守态度,不承认“自然数全体所成的集合”,反对使用排中律,主张“数学对象的存在,必须能够构造”,因而把数学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逻辑主义想把数学化归为逻辑的愿望未能实现,但留下了数理逻辑这门重要学科。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后来被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K. Gödel,1906--1978)的两个不完备定理所否定,寻求数学绝对严格基础的理想随之破灭。但是,形式主义的思想为后来的布尔巴基学派所继承和发展,对20世纪数学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直觉主义的思想过于保守,束缚了数学家的手脚,也没有得到广泛承认。只有“构造主义”的想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本世纪初,英国的分析学派非常强大。哈代(G.H.Hardy,1877--1947)和李特尔伍德(J.E.Littlewood,1885--1977)是领袖人物。他们在解析数论、单复分析、不等式、级数等“硬”分析领域中有很高建树。哈代发现并培养了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詹(S.A.Ramanujan,1887--1920) 。拉马努詹未受正规教育,在不知道什么是现代意义下的严格证明的前提下, 完成了大量的数学工作。拉马努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大量公式,并没有详细证明。60多年之后,美国的伯恩特(B.C. Berndt)把拉马努詹笔记本加以整理,完成证明,分三册出版。该书的研究表明,除少量公式有误之外,绝大部分是正确的。拉马努詹是如何进行数学思考的?这一数学之“谜”,仍有待解开。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5)

图4 拉马努詹

经典的数学应用工作仍在深入进行。力学、电学、光学、以及机械工程、建筑工程中的数学问题被大量研究。引人瞩目的工作是数理统计学以“生物统计学”的形式开始出现。标准差、平均差、相关等术语,在1901年皮尔逊(K.Pearson 1857--1936)创办的《生物计量学》()等杂志上陆续使用。


二、 冷战时期的数学争雄(1945-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前苏联分别代表西方和东方国家集团的霸主,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时期。从数学上看,战后的几十年,也是两国争雄的局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莫斯科大学始终是世界两大数学中心。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6)

图5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7)

图6 莫斯科大学

50年代和60年代,是战后的恢复发展期。12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数学家们造就了极好的就业局面。数学家的人数大量增加,数学论文的数目呈爆炸之势,新的数学学科层出不穷。人们慨叹,在外尔冯·诺伊曼于50年代先后去世之后,能够纵观数学全局的数学家,似乎已经不会再有了。只有1987年去世的柯尔莫哥洛夫也许是个例外。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8)

图7 柯尔莫哥洛夫

尽管文献浩如烟海,重要的数学工作仍然十分令人注目。这里选取的当然是一些不完整的罗列:

  1. 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每个局部欧氏群一定是李群——于1952年获得完全解决。

  2. 柯尔莫哥洛夫阿诺尔德(B. И. Apнoльд,1937—2010),以及美国的莫泽(J.K.Moser,1928—)分别于1954年、1963年完成动力系统的KAM定理,已成为三体问题、哈密顿系统研究的经典成果。

  3. 美国的米尔诺(J.W.Milnor,1931—)于1956年发现,在8维空间中有一个流形,和7维空间中的单位球面同胚但不微分同胚,即所谓“米尔诺怪球”。

  4. 美国的斯梅尔(S.Smale,1930—)于1960年证明广义庞加莱猜想。

  5. 英国的阿蒂亚辛格(I.M. Singer,1924—2021)于1963年将一般流形的拓扑结构和其上微分算子的核空间维数联系起来,得到深刻的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

  6. 美国的科恩(P.J. Cohen,1934—)于1963年证明,选择公理和ZF公理体系独立。

  7. 前苏联的诺维科夫(C.Π. HOBИKOB,1938—)于1965年证明微分流形的庞特里亚金类的拓扑不变性。

  8. 法国的格罗滕迪克(A. Grothendieck,1928—2014)于1966年建立格罗滕迪克群和环,并由此引人K理论。

  9. 在美国罗宾逊(J. Robinson,1919-1985)工作的基础上,前苏联的马蒂塞奇(Ю. Maтиясевич,1948—)于1970年解决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即丢番图方程无有限步算法。

  10. 40年代由韦伊提出的韦伊猜想得到解决。格罗滕迪克首先取得重大进展,1974年其弟子、来自比利时的德利涅(P. Deligne,1944—)彻底解决。

  11. 大范围微分几何成为表述规范场论的数学工具。这是陈省身杨振宁(1922—)于1975年前后分别从数学和物理学上所得成果的统一。

  12. 美国黑肯(W.R.G. Haken,1928—)197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完成四色问题的电子计算机证明。

  13. 在美国的布饶尔(R.D. Brauer,1901—1977)、汤普森(J.G. Thompson,1932—)和戈朗斯坦(D. Gorenstein,1923-1992)等人的努力下,有限单群分类于1980年得到完全解决。




战后数学上最大的变化是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数学由此变成了一种技术——数学技术。科学计算成为继理论构建、实验考察之后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军事指挥、飞机设计、原子弹爆炸、化学反应、人口计划、气象预测、卫星定位、石油勘探、企业管理,一切都可以运用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学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节约了无数的资源,这一切却很少被公众所充分了解。以数学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9)

图8

在这基础上,许多纯粹数学得到料想不到的应用。例如,有限域用于密码学,数论用于近似计算,纤维丛理论用于规范场,拉东变换用于CT扫描,拓扑学用于DNA分子结构,等等。同时,由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需要,组合数学得到了迅猛的进展。计算复杂性形成了一门艰深的理论。寻求多项式算法成为数学家注意的焦点。1979年前苏联哈奇扬(Л. Г. Хачиян)提出线性规划的椭球算法,以及后来的卡玛卡算法都是轰动一时的新闻。起源于实际、却又大胆创新的学科相继涌现,例如,模糊数学、非标准分析、突变理论。它们创立者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将是数学的一场革命,但这需要时间的检验。

总之,二战以后,数学向科学女王和科学侍女两极发展。一方面,纯粹数学继续向高、深、难的方向进军,范畴、流形、纤维丛、多复分析、代数簇、上同调、鞅、分枝等新领域不断得到开拓。数学研究的对象从低维空间到高维空间以至无限维空间,函数和方程的研究从单变量发展到多变量,已经大体完成了的线性数学走向非线性数学,决定性数学和随机现象的数学彼此融合和渗透。数学仍保持着至高无上、完全正确的华贵形象。另一方面,数学又极力为其他科学服务,为人类的生活服务,走近常人的生活,使应用数学广泛渗入到各门学科(包括社会科学)中去,科学数量化的进程可以说无孔不人,数学确已成为人们忠实的科学侍女。


三、 数学多极化时代来临(1980年至今)


进入80年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出现多元化的格局,数学也进入了多元化格局。一个大体的描述是:“美国、前苏联继续领先,西欧紧随其后,日本迎头追赶,中国和其他地区正在迅速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使得原苏联地区的数学有所削弱,但其数学基础和研究实力仍然十分强劲,不可低估。

经过二次大战以后,数学家队伍有了空前的扩大。数学工作市场有饱和的迹象。纯粹数学研究仍会保持前进的态势,但要求有更高的研究水平,产生更有意义的成果。一些“无病呻吟”、“滥竽充数”的数学论文将会受到冷落,优胜劣汰的法则已经比过去更加严厉地在数学界通行。一个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1983年,德国的法尔廷斯(G. Faltings,1954—)证明费马大定理如果有解,至多有有限个互素解。1993年6月,英国的怀尔斯(A. Wiles,1953—)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宣布费马大定理是正确的(最终证明于1994年9月完成),这是人类智慧的伟大象征,是20世纪末最高的一项数学成就。

数学家大批转向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乃是就业市场自然调整的结果。同时计算机的威力扩大和延伸了数学家的脑和手。非线性数学的发展得力于此。80年代以来,混沌理论、分维几何、孤立子解、小波分析等数学热点,没有不和计算机发生联系的。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10)

图9

数学和物理学层面的交融,仍然是数学发展的重大源泉。1987年,英国的唐纳森(S. Donaldson,1957—)在杨-米尔斯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发现四维空间中有一种流形,具有两种不同的微分结构,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美国物理学家威滕(E. Witten,1951—)用物理学方法推演数学问题虽然没有严格证明,却得到了正确的数学结果。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数学哲学,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数学观,在威滕的工作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数学中经验主义是否正在复兴?只有猜想没有严格证明的“理论数学”是否允许存在,正严肃地摆在数学界的面前。


四、20世纪的中国现代数学


中国现代数学之开端可以追溯到徐光启(1562—1633)和利玛窦(R.Matteo,1552—1610)于1607年翻译出版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清末李善兰(1811-1882)曾和伟烈亚力(W. Aexander,1815-1887)于1859年译出美国数学教材《代微积拾级》,李善兰恒等式至今犹有价值。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先后派遣一些学生到日本学习数学。其中有冯祖荀(1880-1943),后来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清末到美国学习数学的有胡敦复(1886-1978)、郑桐荪(1887-1963)、秦汾(1887-1971),起过一些先驱作用。1909至1911三年中,因美国退回部分庚款而选送三批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以学习数学而著称的有胡明复(1891-1927),他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1917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姜立夫(1890-1978)于1911年到美国,1918年也在哈佛获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或稍后,何鲁(1894-1973)与熊庆来(1893-1969)到欧洲研习数学。他们回国后推动中国各大学数学系的创办,奠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础。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11)

图10 姜立夫

30年代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实力雄厚。特别是陈省身华罗庚两位青年学者的到来,使中国数学开始走向世界。江泽涵(1902-1994)致力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发展。从日本回来的陈建功(1893-1971)和苏步青(1902-2003)建设浙江大学数学系,使之成为中国数学发展的又一基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已拥有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騄(1910-1970)这样具有很高声誉的数学家,和其他数学家一起,中国现代数学开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一文带你纵览数学千年的进展(数学科学百年回顾)(12)

图11 华罗庚

1949年之后,中国数学界的规模迅速扩大,数学门类逐渐齐全,并能够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服务,华罗庚吴文俊(1919-2017)等大批旅外数学家回国。陈景润(1933-1996)等年轻数学家成长很快,出现了一批在现代数学研究上卓有贡献的中国数学家。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使数学前进的势头锐减,以至瘫痪。80年代以来,经过恢复时期,新一代的数学家成长起来。从1986年开始,吴文俊、田刚、林芳华、张恭庆、马志明、励建书、李俊等先后应邀作国际数学家大会的45分钟报告。陈省身获沃尔夫奖,丘成桐(1949-)获菲尔兹奖,使中国数学界受到鼓舞。“21世纪的数学大国”是中国数学界的共同愿望,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一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总结过去几百年世界数学走过的道路。纯粹数学研究中的原创性,开辟新学科新方向的意识和动力,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数学意识的增强,克服国内应用数学发展的不平衡,也许是中国数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