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4号线最后的盾构机(掘进中的19号线他们身怀)
上海14号线最后的盾构机(掘进中的19号线他们身怀)“每天我们需要在操作室内呆上12小时,早上7点下井,午饭是通过运输车从地面运到隧道内。”在深入地下十几米的黑暗中,李枭和同事操纵着盾构机,按照规定线路,向前掘进。在不大的操作室内,操作台占了大部分面积,平台上的屏幕,显示着注浆、注水、测量、运转等各种参数。屏幕下方还有20余个按钮,用来操控盾构机各个功能。黑暗里的开拓者面积不足1平方米、高度不足1.5米的操控室,是“90后”盾构机司机李枭的“办公室”。盾构机司机常年在隧道内工作,他们如同“黑暗中的开拓者”。入行的三年多时间,李枭大半部分都在隧道内度过。操作室内的控制按钮,他早已熟悉到能闭着眼睛操作。
每天,地铁载着数百万人在城市的地下穿梭。便捷的交通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地铁诞生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像是我们每天穿梭的地铁隧道。它是如何炼成的?
资料图
我们见过盾构机破土而出的画面,听过全线“洞通”的欢呼,却鲜少关注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常年“行走地下”的盾构人,是时刻打起精神的司索信号工,是在闷热隧道内努力作业的拼装工……
今天,就跟着地铁君来看看在高温下奋斗的他们↓↓↓↓↓
黑暗里的开拓者
面积不足1平方米、高度不足1.5米的操控室,是“90后”盾构机司机李枭的“办公室”。
盾构机司机常年在隧道内工作,他们如同“黑暗中的开拓者”。入行的三年多时间,李枭大半部分都在隧道内度过。操作室内的控制按钮,他早已熟悉到能闭着眼睛操作。
在不大的操作室内,操作台占了大部分面积,平台上的屏幕,显示着注浆、注水、测量、运转等各种参数。屏幕下方还有20余个按钮,用来操控盾构机各个功能。
“每天我们需要在操作室内呆上12小时,早上7点下井,午饭是通过运输车从地面运到隧道内。”在深入地下十几米的黑暗中,李枭和同事操纵着盾构机,按照规定线路,向前掘进。
地下作业环境简陋,下井前,李枭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检查各项施工任务、带好工具。此外,隧道内没有厕所,工人想要上厕所,只能走到地面,“这样太麻烦了,所以我们会等到上地面的时候一次性解决,或者尽量少喝水。”
目前,19号线二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李枭和同事已经做好了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全力投入的接下来的建设中。
工地“指挥家”
如果说盾构机司机是黑暗中的开拓者,司索信号工就是工地上的“指挥家”。
“龙门吊起钩、降钩,往哪个方向调,我们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看方向对不对,高度够不够,能不能稳稳降在目的地,有变化就要及时给作业人员信息。”司索信号工刘正洪曾参与成都地铁4号线、18号线建设,经验丰富。
“盾构机开始推进后,我们既要负责地面上的管片调度,还要负责把地面的物料运送到隧道内。”在地铁建设中,工地上的物料重则上吨,因此,及时、准确给予操作人员信号尤为重要。
19号线二期开始建设后,刘正洪把工地里里外外早已跑了个遍。“事事都要操心,尤其要注意工地上的安全,这是头等大事。”一个夏天下来,刘正洪早已瘦了一圈,皮肤也黑了几个度。“夏天晒破皮是常事,皮肤破了慢慢长好,长出新肉,新肉又被晒黑。”
看着19号线二期工程渐渐加快建设,刘正洪觉得十分欣喜,“希望早点修好,这样就可以修别的线路了。”
工地最美的面庞
古腊妹来自贵州,得知近几年成都地铁建设迅速,她特地过来寻找工作机会。“我们平时负责给管片贴胶片,其他时间,工地需要干的都会叫上我们。”
一环隧道由7块管片拼接而成,在管片连接处拼上粘上胶片,可以防水、防震。通常一块管片上需要贴上20个胶片,古腊妹一天能贴上百个胶片。
“贴胶片也有很多讲究。”古腊妹讲述,下雨天粘胶片,粘好后还需要用火烘干,让胶片粘得更结实;遇上夏天暴晒天气,胶水一刷上就迅速干掉,很考验速度。胶片贴好后,还需要拿着锤子一遍遍锤结实,“常常一天下来,我的整个手臂锤得青痛,洗衣服手都会发抖。”
高温天气下,贴胶片就需要三个人配合,一个人刷胶水,一个人把管片上的灰尘清理干净,另一个人则将胶片迅速贴上。汗水顺着他们的脸庞一点点滴下来,他们只有拿沾满胶水的手轻轻擦拭,接着又投入新的工作中。
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裤子、手套上沾满胶水,等到胶水风干,就变成黑色的膜,撕扯不掉,慢慢覆盖了手套的本来颜色,变得黑黢黢的。
古腊妹的老公在另一个城市修建地铁,两个孩子呆在老家由父母照顾,“一个14岁,一个7岁,正是读书的年纪。”她希望能多挣点钱,寄回家,给两个孩子买点好吃的。
站在“巨轮”上的拼装人
盾构管片被运送至拼装点后,由拼装工用螺栓、螺杆将管片连接起来。拼装工王尊渠工作已有七八年时间,目前正参与19号线二期工程建设。
据他讲述,相较于盾构机司机能在操作室内工作,拼装工人只能在隧道内作业。进入隧道,能看见在盾构机一侧,有一狭窄通道,成年人躬半身才能前行。两侧隧道管片上都是热空气凝结的水珠。
日常,大功率电机、油压泵、电器件散发的热量,能让隧道内的温度达到38℃以上,尽管有大量通风、散热工具,但隧道内的温度依然不低,“地面上是晒着热,隧道内是闷着热,我每天都在‘蒸桑拿’。”
在这样的环境下,拼装工人的“手速”就尤为重要。熟练的拼装工人要迅速在六七米高,七吨重的管片上,准确查找节点,对标号码,并迅速将安到正确位置。“一环管片有30多个螺栓,一个螺杆有四五斤重,工作量不小。”
目前,王尊渠带着儿子一起从事拼装工作,他希望儿子也能踏踏实实,学习技能,为地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条线路,都是无数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这个时期的建设者,更是要克服疫情、汛期和高温三重困难,全力推进新线建设。
19号线二期将构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让我们一起,期待它早日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