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给你的感触(看完小欢喜后我很感慨)
小欢喜给你的感触(看完小欢喜后我很感慨)那一场母女俩在一起痛哭的场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在誓师大会的时候逼迫英子把心愿改成“考700分,上清华北大”。宋倩是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的母亲。生活上,她事无巨细地管控,逼着英子吃药膳,早晨空腹吃生海参。她甚至还在英子客厅和房间中间装了一扇大玻璃窗,方便她随时查看孩子。家里来客人了就拉下百叶窗隔绝打扰。学习上,她更是看管囚犯一样,牢牢控制着她的行为,禁止英子的一切课外活动,无视英子说了无数次的梦想。
今年夏天的新剧《小欢喜》奈何我看到一半没敢看了(但最终还是看完了)我感觉里面的那个人完全跟我自己很相像特别是讲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时。
其中单亲妈妈宋倩和女儿乔英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其实这段看的太虐人了...
乔英子聪明乖巧,品学兼优,表面看上去一切都很好,可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着汹涌波涛。而英子的梦想是报考南京大学,但宋倩坚决不同意,一门心思让女儿只能冲刺北大清华。
宋倩的咄咄逼人,和英子最后崩溃爆发的“狠话”,是多少家庭的真实写照,双方在无休止的争论下两败俱伤。为这件事和母亲大吵几次后,英子崩溃了,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她站在河边歇斯底里吼出的那句话,足以让所有为人父母的都胆战心惊: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宋倩是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的母亲。生活上,她事无巨细地管控,逼着英子吃药膳,早晨空腹吃生海参。
她甚至还在英子客厅和房间中间装了一扇大玻璃窗,方便她随时查看孩子。家里来客人了就拉下百叶窗隔绝打扰。
学习上,她更是看管囚犯一样,牢牢控制着她的行为,禁止英子的一切课外活动,无视英子说了无数次的梦想。
在誓师大会的时候逼迫英子把心愿改成“考700分,上清华北大”。
那一场母女俩在一起痛哭的场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当女儿喊出那句“我讨厌你”的时候,她打了女儿一个嘴巴,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彻底击溃。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这样一句话,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心里的那份沉重和压抑。
如何评价宋倩这样的母亲?
她很爱女儿,并且尽职尽责,而且她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地方,这点毋庸置疑。
可问题是,当她把所有的感情和希望都捆绑到女儿一个人身上,这份爱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给孩子的爱多一分,对孩子的控制也多了一分。“我把一切都给了孩子,怎么能不按照我说得来?”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无数个普通母亲的样子,她牺牲了太多,才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没有谁是坏人。
想让女儿考清华北大,没错。制止女儿逃学,没错。逼女儿吃补品,也没错。在成年人的逻辑里,只要是为了考高分儿,都没错。
但孩子们眼中的快乐,心中的理想,难道就可以直接被忽略掉了吗?
乔英子的目标是南京大学,因为南大的天文专业最牛,而她的原型,正是2007年的一名上海考生,名叫胡一鸣。他在填志愿的时候,没有选择父母期望的大学,而是选择了南大天文系。016年,美国宣布发现引力波,而胡一鸣就是科研团队的一员。如今,胡一鸣是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副教授,现实中的“乔英子”,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如果胡一鸣的父母坚持让他报其他学校,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但绝对不是他想要的。
宋倩的身上,其实带着很多中国母亲的影子,让人又爱又恨:“你看,妈妈现在变成这样,还不都是因为你!?”“我这都是为你好,爸妈能够害你?”这样的爱,太让人窒息,太让人喘不过气了。
当付出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当爱变成了一面“为你好”的旗帜,父母的行为和语言,会在孩子的心里划下一道道伤痕。被控制的人生,哪怕看上去再完美,也是千疮百孔,华丽之下,虱虫遍地。
剥夺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也许能收获短暂的成效,然而很多父母都忽视了一点:人生是场马拉松,只有轻装上阵的人,才能跑得最远。父母自认为“牺牲式的绑架”会让孩子变得更好、更孝顺,可是那都是一刀刀刻向孩子内心最深的伤痕。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
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
平常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似乎都有过忍不住跟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因为孩子不听话,因为孩子做错事,因为恨铁不成钢等等等等,我们口口声声说是爱,都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毫不留情的去批评,去责骂。
可实际上,扪心自问一下,当我们对着孩子面目狰狞的时候,究竟是爱?还是我们自身情绪管理出了问题呢?
请记住,骂不是爱,骂不能解决问题。你对孩子发脾气,他就会改正问题吗?并不会。
发脾气只会损伤亲子关系,只会让孩子幼嫩的心灵上留下伤痕,我们都会希望孩子是一个快乐健康的人,那么,我们不快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又怎会幸福?
正确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首先,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但在与孩子有所接触的时间里,应该多与孩子聊天、交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正确引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应当如何解决,如何排解压力,让自己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其次,父母不可以考试成绩来定夺孩子的好坏。好孩子与坏孩子之间只差父母的一个肯定,有些父母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气急败坏辱骂孩子,并更加严格要求孩子,剥夺他的自由成长时间,取而代之各种补课、家教,在多重的学习生活压力下对孩子的心理与生理成长都是特别不利的。
最后,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教育孩子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重他人,遇事不烦躁,乐观积极向上。让孩子在素质文明高度自觉的环境里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也是对他未来生活态度、人生目的的最佳导向。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嘴巴,将美好的留给孩子,将不好的自己带走。
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一切,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不论好坏。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改进自己的心,意识到粗暴的语言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尽全力减少伤害的发生,就是进步。愿我们都成为更好的父母,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