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珊演牧马人被人妒忌(丛珊19岁成名为何曾后悔拍了让她走红的牧马人)
丛珊演牧马人被人妒忌(丛珊19岁成名为何曾后悔拍了让她走红的牧马人)要说一举成名,非演出了《牧马人》的丛珊莫属。这些事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但那之后,她却突然消失了。也许就如她自己所说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被命运推动着向前的。那么她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过了40岁,我才明白好多事。
丛珊似乎一直是被命运推着向前走的人。
包括当年那部让她红遍全国的“牧马人”,她几乎是在无意识中得到的。
那场电影拍了8个月,上映之后观看人次超过1.2亿。
但那之后,她却突然消失了。
也许就如她自己所说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被命运推动着向前的。
那么她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这些事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01、《牧马人》一战成名要说一举成名,非演出了《牧马人》的丛珊莫属。
丛珊的母亲是我国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秦肖玉,秦老今年11月11日去世了。
她为我国的昆曲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丛珊的父亲是国家一级演员丛兆桓。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长大的丛珊从小就热爱文艺能歌善舞。
丛珊1981年考入中戏。
同班的同学星光熠熠。
有现在已经大名鼎鼎的姜文和资深戏骨吕丽萍、刘斌。
和一般演员不同的是,丛珊还没出道就到了巅峰。
1981年,谢晋导演打算拍王昭君,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决定拍《心香》,最后才决定改编张贤亮的作品拍成《牧马人》。
在此之前,剧组已经把全国的艺术院校走遍了,丛珊也参加了这次海选。
她第一次和谢导见面是在一个宾馆里,她和三个同学一起。
在宾馆试镜,展示了才艺,在问到还会什么的时候,丛珊很懵地回答:“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还会什么”。
但恰好就是这种“迷糊”与剧中李秀芝的纯真相匹配。
半年之后,谢导寄来一封信,信里说她被选上了。
学校有规定,学生大一、大二不能出来拍戏。
丛珊也有很多同学接到过邀约,都因为这个规矩而作罢。
但谢晋千辛万苦游说了校长和丛珊的班主任才将丛珊拉出来拍戏。
就这样19岁的丛珊登上了大荧幕。
初次拍戏的丛珊并不老练。
尤其是在拍摄比较亲热的戏份的时候,她总是放不开。
在现场朱时茂就一遍一遍陪着她排练。
人们都觉得这对荧幕情侣很般配。
可当时丛珊太小了,朱时茂也有了女友。
两人发乎情止乎礼,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谢晋导演的眼光很好。
虽然丛珊的演技很稚嫩,但她身上那种纯粹的青春气息和羞涩的少女感让角色特别惹人爱怜。
影片一经播出,大受欢迎。
该片也获得了第6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1982年的优秀影片奖。
1982年,不到20岁的丛珊甚至还没读完大一,就红遍全国了。
那几年,挂历上,杂志封面上到处都是她。
因为她的外形温和没有攻击性,有几分山口百惠的样子。
很多人也把她称为“小山口百惠”。
鲜花掌声围绕在她周围。
每天影迷的来信都是数百封。
可以说,那是她最高光的时刻。
但成名得太轻松太早也给丛珊的后半生埋下了隐患。
她本来可以走得更远。
成名之后,一些比较要好的同学多少有些疏远她。
觉得她不过就是运气好拍了一部电影而已。
而在中戏这个美女如云名角辈出的地方,老师们并不像普通影迷那样崇拜明星。
老师告诉她:你只是拍了一部电影,碰巧红了而已,没什么了不起,你舞台剧的功底还差得远呢。
大家上课都迟到,但老师只找她一人谈话了,因为“她拍了电影以后就跟别人不一样了。”
面对同学的疏远,老师的严格,校内外待遇的差别。
还年轻的丛珊完全不知道如何排解压力。
这些差别对待里,也许有嫉妒但也有鼓励,甚至还有因为爱之切而产生的“不近人情”。
但丛珊无法分辨,她既无法排解,也不会抗争。
她整个人陷入了焦虑,因为压力太大,在读书期间,她的精神一直不太好。
外界巨大的荣誉并没有带给她欢乐,反而让她陷入了巨大的惶恐。
她得了几种慢性病,总是恍恍惚惚,一直在吃中药调理。
人也越发地沉默寡言。
这些也导致她后来的几年大学时光完全不敢接戏了。
时间到了,她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毕业了。
到了这一步,她很后悔,她对朱时茂说:“要是当时没有拍摄《牧马人》就好了。
毕业后,丛珊被分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但在这里,她的才华没有得到体现。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人艺一样,是以话剧为主的表演舞台。
在这样的地方,对靠影视剧成名的演员,不仅没有优待反而还有些偏见。
所以去到剧院之后,剧院告诉她,她只是一个小明星,不能一去就演主角,必须先跑龙套,免得她骄傲。
虽然年轻演员到大剧院都是从跑龙套开始的,但这样的落差和领导的严厉加剧了丛珊惶恐的心情。
她很单纯,不懂人情世故。
她不明白自己在拍电影的时候,都是一片叫好。
为什么到了学校,到了话剧舞台上,总是得不到赞誉与喝彩。
她说,别人总担心我飘,但我有什么可飘的呢?
但当时理解她的人并不多。
她也愿意努力学习,好好表演,但总是得不到支持。
为了证明自己,丛珊一边在话剧舞台跑龙套,一边也在争取演电影的机会。
1983年她再次出演了谢晋导演的《秋瑾》,但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1985年,黄健中导演邀请丛珊拍摄《良家妇女》。
但当时丛珊在剧院还有工作,院里的领导坚决不同意放人,为了让丛珊能演出,黄导还专门去院领导家求情。
但院领导很反感这样走人情的方式,次日就在正式全员大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这件事。
但导演找领导这件事,丛珊并不知道。
当时年轻的丛珊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
她在没有经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冒着被开除的危险,直接进了剧组拍戏。
拍完之后,院领导让她写了检查,还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她并不想红,她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为什么就这么难。
她后来又陆续出演了《魔方》、《红鼻子》、《黄金时代》等电视剧,但都没有起色
更让丛珊难受的是,自己后来顶着院里压力出去拍的几部电影也都没有预料中的效果。
据说当时黄建新导演曾提出可以帮她调去北影,但她拒绝了。
那个时候,她的同学吕丽萍已经凭着《老井》获得了百花和金鸡奖的了。
同时分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姜文没多久就当上了主角,第一年里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大戏。
1985年,就出演了《末代皇后》,1986年就主演了《芙蓉镇》。
即使现在没什么名气的岳红1985年也凭着《野山》夺得了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和其他大奖。
1987年岳红还在《八女投江》又获得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很多在读书期间不起眼的同学也都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上大展拳脚了。
而班里成名最早的丛珊,却从19岁之后,就一直在低谷徘徊。
而更糟糕的是,她没有证明自己的空间。
在话剧舞台上,她始终没有当上第一主角,没有代表作。
在影视剧方面,每次出去拍摄都有一定难度,更致命的的是,到剧院2年,她出去拍了两部电影,却没有得过任何一个属于个人的影视剧奖项。
虽然《良家妇女》获得了金鸡奖的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和最佳录音奖,但这些都和丛珊无关。
包括之前的《牧马人》也没有帮她斩获任何个人奖项。
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丛珊有了退意。
加上因为出身艺术世家,她本身对异域文化也很感兴趣,想趁着年轻多去学习。
于是,她申请到法国高等戏剧学院深造,她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情去申请的。
但没想到,1年后她得到了这份来自法国的奖学金。
去之前,她将想法告诉了朱时茂。
朱时茂鼓励她:“你一定能学成归来,我等着和你下次合作。”
其实,这一年丛珊才25岁,她分到剧院还不到两年。
后来丛珊曾经说过,之所以去法国,是因为客观上有一个奖学金,其他事情都略过了。
看得出,对过去的事情,她也都释怀了。
但当时的丛珊不想等了。
她没有考虑过去法国就要放弃现在巨大的名气,或者说那个时候她对人生一直没有太多的规划和功利性。
03、异乡人的岁月在法国的日子也并不轻松。
法国高等戏剧学院是培养舞台剧人才的高等学府。
为了能顺利学习,她先是进行了7个月高强度的语言训练班。
之后又去专门学习了舞台剧。
她一直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
“舞台剧是我的专业,在国内上大学时一直有人说我不会演舞台剧,在法国我把我的专业做得很好。”
在法国,丛珊的舞台剧表演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她去到法国的第二年,《良家妇女》也在法国公映,这也让她有了更多和当地同行交流的机会。
这也促使她想在法国多呆些年,好好研究一下两国的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
除了学习,丛珊在法国还干了一件大事,她结婚了。
这一任丈夫的情况,她始终没有对外公布。
曾有传闻说是演员石凉。
石凉本科毕业于北外,后来考入中国国际关系学院读研,毕业后在学校任教。
因为表现优秀1987年被派往巴黎第四大学学习和交流。
因外形俊朗,被广告公司发现,邀请他拍了电影《守护神》
电视上映后,石凉的外形和气质备受当地导演青睐。
纷纷邀约他出演自己的作品。
他在巴黎期间出演了20多部电影和舞台剧。
据说在这期间,他和丛珊相识了。
在异乡两个有着相同艺术追求的年轻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1992年丛珊曾短暂地去过T湾,拍摄了《戏说慈禧》。
之后,又在凤凰卫视当过两年主持人。
因为长期聚少离多,他们这段婚姻就结束了。
虽然没有太多的资料,不过石凉是目前唯一有迹可循人物。
在外漂泊很久的丛珊始终也没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加上婚姻结束,她有了回家的念头。
1999年,离开多年的丛珊带着儿子从法国归来,重新进入进入了娱乐圈。
但时过境迁。
这些年时间对于在法国的丛珊来说可能只是一段悠长浪漫的人生。
是追求艺术满足自己心灵需求的时光。
但对国内的电影以及电影工业来说,是跨时代的。
从1987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开始,国内大片开始盛行,第五代导演崛起。
他们的叙事风格与丛珊时代完全不同了。
而随着港产片的兴起,诸如《古惑仔》等商业类型片大行其道。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打开了国内贺岁片的大门。
电视剧方面,从1990年开始,《渴望》《情满珠江》《北京人在纽约》《公关小姐》等新片捧出了一批又一批国民演员。
偶像剧也开始萌芽,貌美如花的少男少女们攻占了青少年的市场。
她同班同学姜文在1995年已经作为导演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片中同样有着青春纯粹活力的演员宁静比她小了整整10岁。
面对这样的情况,丛珊已经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位母亲,她需要大量的时间照顾孩子。
种种原因之下,她在荧幕上出现得越来越少。
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的第二段缘分很快到了。
朋友将著名导演萧锋带到了她的面前。
萧锋毕业于北电,执导过《下辈子还做母亲》《咆哮无声》等不少优秀影片。
在业内是口碑很好的正剧导演。
两人相识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久之后就组成了家庭。
静下心来的丛珊不再着急,她不慌不忙地生活着。
后来反而有很多的机会。
她先后在《我的青春谁做主》、《大河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热播剧中都出演了角色。
虽然大都是配角,但她的完成度都很高。
她现在和丈夫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孩子虽然中间有叛逆期,但她都很好地与孩子一起克服了。
丛珊少年成名,但一直为名气所累。
过于单纯和孩子气让她无法与外界的善意或是恶意抗衡。
她年少时始终没有与外界达成和解,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平衡各种关系。
她一直在与自己较劲和躲避着很多处理不了的问题。
否则,以她的能力应该会有更多更好更精彩的荧幕形象留下来。
她曾经说过“我的前半生都是在无意识中度过的。”
但现在的丛珊已经不看重这一切了。
她说
“我觉得在不在一线,当不当女主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演戏对生活进行思考。”
她的孩子现在已经在法国学习编导。
非常的阳光和开朗。
孩子考上大学的时候,丛珊觉得所有的牺牲都值得。
这对丛珊来说比什么都宝贵。
她说:我很庆幸我们两人都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垮。
她现在主要的生活就是看书。
对于心理学、抑郁症和亲子关系都有研究。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她会将她和儿子之间的故事都集结成册。
让大家看到她作为母亲作为女人的内心世界。
她30岁以前日常生活里从来不化妆。
40岁之后,曾经想过化妆,但后来没坚持也就淡然了。
她不怕老,她会开玩笑自己现在已经是小老太太了。
即使经过了很多事,她依然相信爱,相信婚姻,相信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希望她余生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