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白首为功名。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文 | 烟雨客

岳飞,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如今依然活在人们心中。他效忠的王朝早已不在了,但他的光荣与梦想,依然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1)

一直非常喜欢他的这首词,虽然怒发冲冠的那阙满江红,更为知名,但这首词中透露出来的感情更加丰富蕴藉,读之也更让人神伤。

怒发冲冠时的岳飞,意气风发,希望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通过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岳飞是非常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三军用命绝对不是一句空言。“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古往今来,有多少军队可以被如此评价!

领兵打仗的岳飞父子,戎马一生,血染征袍,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在风波亭,至今想来,都令人不胜悲悼,一位大将蒙冤身死,一个王朝就此走向覆灭。历史中的往事,是如此荒诞。

回到这阙《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押郁心情,寒蛩哀鸣、月色蒙胧,在他人梦回三更的时候,岳飞独自绕阶行……壮志难伸的孤愤,让词人满腔的热血都变冷了,但是家国天下,忠君之命,自己又能如何呢?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2)

壮志受阻的岳飞,想到旧山的松竹都要老了,南望王师的百姓依然泪尽胡尘,而自己空有满腔抱负,却中途遇阻。心底的悲凉可想而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全词沉郁低徊、备极悲凉。

此时此刻的岳飞,无限光荣,已经在身后;许多梦想,终将成虚幻……

一个月色静谧的晚上,岳飞元帅在大帐内,独自回味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一些重大战役的胜利,即将奠定最终的胜局,可惜,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作为一名忠君爱国的将士,他无法反抗皇帝的命令。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3)

岳飞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年)参军,至北宋灭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将宗泽麾下英勇作战,升为秉义郎,自那时候,他就献身抗金战场。绍兴六年(1136年)至绍兴七年(1137年),他连续指挥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形成西起川陕,东到淮北的抗金战线,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

但就在这时,不想伤害宋金关系以不让钦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赵构,起用极力妥协主和汉奸的秦桧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战派,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均被罢免、除籍、编管甚至杀害,而对岳飞,此时秦桧还不敢动,但坚决制止岳飞再与金国作战。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4)

《小重山》一词,正是在这种形势、气候下写的。胸有壮志却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词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一中说:苍凉悲壮中亦复风流儒雅。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一种激昂忠愤之气,读之使人慷慨。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詹安泰《词学讲义》:岳鹏举《满江红》,悲愤之怀,壮烈之志,和盘托出,绝无隐蓄,此不关乎寄托也。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5)

还有人认为这阙小重山胜过满江红。陈藏一《话腴》谓:岳鹏举《满江红》词一阕,非不慷慨激昂,可歌可泣。顾其耐人寻味之程度,殊不若其《小重山》也,故从词之本身论,则以《小重山》为高格。

岳武穆的光荣与梦想,尽管没有实现,但在这首词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千古之下,他的知音从来不少……

夜读临安春雨初霁(昨夜寒蛩不住鸣)(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