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按他身份或病情,想申请一辆汽车外出办事,轻而易举。院长刚从城里的图书馆查资料回来。这可是他们二机部九院的院长,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开拓者。因为癌症晚期的缘故,原本壮硕的身体,此刻肉眼可见地衰弱。明明才62岁,却活像饱经风霜的80岁老农。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

这天,塞满人的公交车上,有个奇怪的老人。

头发花白,瘦骨嶙峋,身上还挂着个引流瓶...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

小文下车后,才看见这个老人,颤巍巍地从另一个车门挤了下来。

此情此景,小文忍不住心里一酸。

这可是他们二机部九院的院长,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开拓者。

因为癌症晚期的缘故,原本壮硕的身体,此刻肉眼可见地衰弱。

明明才62岁,却活像饱经风霜的80岁老农。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

院长刚从城里的图书馆查资料回来。

按他身份或病情,想申请一辆汽车外出办事,轻而易举。

可他偏偏从公交车上挤下来了。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

剧照《我和我的祖国》

而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已发生得太多。

有一次因为沉迷工作,误了吃饭,炊事员给他端来一碗鲜汤。

饥肠辘辘的他,咽下口水,先问一句:大家都有吗?

得到肯定的答案以后,才肯乖乖喝下。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

在基地,大家特别喜欢去他宿舍开会。

一进宿舍,立马翻箱倒柜,找出他老婆寄来的,极为珍贵的糖和油炒面。

一人一颗糖,先含嘴里,再掏出自备的碗勺,冲碗面茶。

这是他老婆用节衣缩食、熬肠刮肚省下来的粮票换来的。

远在北京的老婆忍不住问他:你这家伙,为什么总吃得这么快?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

都说衣食住行。

讲完「食」和「行」,再讲讲「衣」和「住」。

长期住在荒凉的戈壁滩,天天喝着黄沙水。

身为项目负责人,平时却总穿得连个老农都不如。

难怪杨振宁说:他是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中,最具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7)

可是这样一个人,死的时候,却连张遗照都找不到。

家里没有,单位也没有,最终只好用档案上的证件照当遗像。

因为,他的名字,叫邓稼先。

他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核武器研制事业,隐姓埋名数十载...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8)

最近剧荒,翻出了压箱底的纪录片《大师》

这部豆瓣9.3分的良心好片,以恢弘手笔、精良制作,记录了中国近现代100位大师的故事。

只看《邓稼先》这一单元,就已经将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为此,我特意还翻了他夫人许鹿希主笔的《邓稼先传》,从侧面窥探这位无双国士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9)

网友评论:每集都有想哭的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每集都会有这样强烈的情绪:震惊、激动、高兴、悲伤、愤怒、庆幸,也很奇怪为什么看纪录片都要流泪...

还有人说:几次看到泪流满面,国士邓稼先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献身精神,理想和信念,才是真正的伟大。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0)

《邓稼先传》书籍封面

两弹元勋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已耳熟能详。

我们都知道,造原子弹,很难。

但这个难,到底是多难呢?

恐怕大家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上世纪60-70年代。

美国封锁,苏联军队压境。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1)

国际舆论称:自广岛长崎被毁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新中国一样临近核威胁。

面对强国的威胁恐吓,举国都提心吊胆。

然而,没有与之抗衡的核武器,国家只能号召群众,多挖点防空洞来保护自己。

现在农村残存的防空洞,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2)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3)

这种情况下,研究核武器,迫在眉睫。

邓稼先,临危受命。

但是,怎么搞?

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没技术,没资金...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4)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5)

连工具都比别人落后,用的还是手摇计算机。

算乘法正着摇,算除法倒着摇。

还常常要靠拉计算尺。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6)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7)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8)

算完的纸带子和计算机的穿孔带子,一捆捆,一扎扎,一袋袋。

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堆满了整间屋子。

这就是他们夜以继日,三班倒,不停机的「战利品」。

邓稼先团队从春天算到夏天,又从夏天算到秋天...

就在这种极度煎熬和枯燥的情况下,攻克了华罗庚教授口中的「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19)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0)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1)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2)

而这条研究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反而走了不少歪路...

早期,我国跟苏联关系比较紧密的时候。

苏联曾答应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代价是,中国要用紧缺的农产品来交换。

那时候,全国人民充满期待,以为能在苏联的帮助下,少走歪路,缩短期限。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3)

然而,苏联专家并不传授真知识。

反而列举了跟制造原子弹相关的上百个专业,其中还包括「花儿匠」。

邓稼先很客气地请教对方:请问花儿匠和造原子弹,有什么关系呢?

没想到对方冷嘲热讽:你怎么不问问原子核物理学家,想不想在开满鲜花的环境里工作?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4)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5)

当时是个怎样的严峻形势呢?

我们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小麦面粉,却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甚至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哪怕是最常规的武器,苏联也只允许我们仿制,他们即将停产淘汰的武器装备。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6)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7)

在这种情况下,要造原子弹,无异于天方夜谭。

苏联专家不允许他们马上动手,而是逼着他们看不相干的资料。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对于如何造原子弹,他们仍然一头雾水。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8)

邓稼先顶着压力,鼓励团队的人,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调研。

苏联专家跑来检查的时候,他们赶紧将工作本往抽屉一推,再摆上对方指定的教科书在桌面。

你能想象,这些做着最伟大工作的人,却像小学生躲老师一样。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远的真理。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29)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0)

1959年6月,中苏交恶,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苏联领导人大放厥词: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们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1)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2)

更可恶的是,他们居然还留下了一个错误的数值。

那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参数。

邓稼先团队计算的结果,跟这个数值,怎么都对不上。

都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制造原子弹,极小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更何况是一个关键参数呢。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3)

苏联专家给的那个数值,到底对不对呢?

他们不敢信,不敢不信,更不敢赌。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4)

这无疑于给邓稼先团队的工作量增加了百万倍的难度。

他们每算一遍,就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算7-8个参数,每个参数要解5-6个方程式。

于是就有了前文所说的,从早到晚,从春到秋,夜以继日地计算的场景...

他们前前后后共计算了9遍,反复验证,才敢肯定邓稼先他们所得出的数据。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5)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6)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7)

回想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毕业时,有教授想带他去英国深造。

那是怎样一个诱惑啊:先进的科技,优厚的待遇,唾手可得的名利...

可邓稼先根本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利益关系,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学有所成,回报祖国。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8)

很快,他投身中国核武器研究事业,开启了默默无闻的后半生。

他不再公开发表论文,甚至连亲友间的聚会都很少露面。

等他的名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时,已经是他病入膏肓的时候。

他生平最爱用的一个词,是pure(纯洁/纯粹),而他本人,用一生在践行这个品质。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39)

接受任务当晚,他将家庭托付给妻子许鹿希。

他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那一晚,许鹿希哭了。

即使完全不知道丈夫正面临什么,她依然哭着承诺: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

那时候的他们都不知道,这个承诺付出的代价,是夫妻两人寂寞的半生。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0)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1)

1963年,完成理论设计后,邓稼先和他的团队,转战青海221基地。

那是海拔3200多米的戈壁滩,空气稀薄,寒风肆虐,又遇上「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缺。

没待几天,邓稼先已经全身浮肿。

当然,环境的苦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最致命的是,放射性辐射的伤害。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2)

长期跟放射性物质打交道,邓稼先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可他本人却始终不太在意。

直到这件事情的发生。

1979年,空投核弹试验,等了许久,始终没有传来核弹爆炸的声音。

这次事故,很有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试想下,如果它没有摔坏,而是在不确切的时间点爆炸,那会带来多严重的结果呢?

只要想想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状,便可知一二。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3)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4)

邓稼先想都没想,冲进了出事地点。

一百多名防化兵都找不到的核心部件,硬是让邓稼先找着了。

原来,是核弹投掷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在爆炸前被摔碎了。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5)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6)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7)

他双手捧着放射性极强的碎弹片,对赵副部长报告:平安无事。

又怎么会平安无事呢?

要知道,1克的钚,足以毒死100万只鸽子。

他用他的「平安」,换来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无事」。

可这次对邓稼先身体的伤害,是现代医学水平无法挽救的。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8)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49)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0)

他被迅速送进医院,所有指标已经一塌糊涂。

医生建议他去疗养院,但他不肯。

这次事件以后,他的身体衰老得很快。

摆在眼前有2条路:退下来,争取延长一点寿命;继续干,在岗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选择了后者。

直到离开人世前,他从没有疗养过一天。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1)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2)

1985年,邓稼先确诊直肠癌。

核辐射和癌细胞两路夹攻,生命的倒计时已拉响警钟。

多次手术,仍回天乏术。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3)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4)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5)

在生命最后一年,邓稼先体内出血,疼痛难忍,仍一直坚持为我国核事业写发展建议。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6)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7)

建议书完稿时,他让妻子送去九院。

许鹿希刚踏出病房,他又喊住了她:希希啊,这个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8)

在治病期间,虽然理智告诉他要做最坏的打算,但他仍然期盼能被命运眷顾。

因为对他来说,他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完成。

除了研制核武器,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去探索。

他想写规范场论的书,他想搞计算机,他喜欢自由电子激光。

对于未来,他有很多计划,他有很多期盼,他满怀雄心壮志。

然而,他的这些愿望注定只能落空。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59)

命运对他太苛刻,时光对他太吝啬。

竟连半点富余的岁月都不肯留给他。

不,是他自己太大方了。

他大肆挥霍着自己的生命和精力,将它们统统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是他们这一代人,吃了我们几代人的苦,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繁华盛世,国富民强。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0)

临终前,他曾请求警卫员带他去一次天安门。

望着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口,长期待在戈壁滩的他,恍然间觉得很陌生。

他意识到,他热爱的祖国,终于不复当初,连辆汽车都不会造的落后模样。

他为之奉献的祖国,宛如一头苏醒的雄狮,在发展,在壮大,在提高。

他百感交集,忍不住问: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1)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他说:死而无憾。

那一年他62岁。

除了当年北京新街口的狗不理包子,他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最好吃的...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2)

《大师》里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人类不需要原子弹,但中国,不能没有邓稼先。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3)

杨振宁曾说,假如哪天有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我要向他推荐这首背景音乐: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大时代的浪潮下,有太多拼命的中国男儿,用血肉之躯,创造出惊涛历史。

他们的故事,典藏在积尘的岁月里,是后人用之不竭的能量。

相比较英雄、伟人、天才,我更愿称之为生活的斗士。

「邓稼先们」,是大时代里,最浑厚也最响亮的,中国底气!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4)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5)

长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最不要命的男人(最不要命的男人)(6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