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这几年的发展,章丘梆子重新焕发生机,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说起乡村振兴戏剧节带来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景华最有发言权。近年来,石匣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章丘梆子博物馆,发展文旅产业,打出了“吼一嗓梆子腔、喝一碗伏羊汤,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以前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既充满了现代元素,又保留了乡村民俗文化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家乡的发展,珍惜乡村振兴带来的各种机遇。赏山水、游古村、观戏曲、品伏羊……以戏剧节为媒,石匣村连续举办4届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系列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举办戏剧演出近百场,吸引10万多名游客前去看大戏、过半年,更是让刘兰芳等大师名家深深地迷上了这座“石头村”,连年前来与章丘梆子剧团相互切磋,共同交流,被章丘梆子质朴而博大,温雅而深邃,深植于群山之间、田间地头的腔调所陶醉。石匣村被山东省文化

白云湖生态文化旅游节、石匣过半年暨第四届乡村振兴戏剧节接连举办,刘兰芳等全国曲艺名家云集章丘;投资30多亿元的山东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开工,实现长鹿集团首次跨过长江,在北方布局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章丘第一个5A级景区;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收视率始终保持第一……连日来,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好戏连台”,正是城市软实力的充分体现。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1)

章丘,千年古县、文旅圣地。这里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孕育了唐代名相房玄龄、一代词宗李清照、近代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等名家名人。这里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济南72名泉章丘有6处,百脉泉与趵突泉齐名,素有“小泉城”的美誉,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里是闯关东文化的先行者、践行者,章丘人凭着“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的优良基因,从一盘“红炉”打天下,创出北京冬奥会上的雪蜡车、制冷设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以及世界最大锻环等大国重器。生态自然卓越、文旅资源禀赋、山泉河湖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难得的江北水乡画卷。电视剧《三泉溪暖》热播,让章丘诸多历史文化元素声名远播。史脉、泉脉、文脉、商脉、人脉,“五脉并存”便是厚积薄发、好戏连台的的靓丽名片、金字招牌。

章丘的这份自信,不仅在于此。漫步在南部山区,会被那蜿蜒曲折、壮美沧桑的齐长城吸引。那雄姿,那气势,那魅力,使我们震撼,让我们感叹。齐长城不远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德范芯子享誉全国,全国地方戏曲的奇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从这里发源。再往东,在山谷深处的官庄街道石匣村百年古戏台上,漫天的锣鼓,盈耳的丝弦,流传了500多年的章丘梆子响起,一场好戏就要登场上演了。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2)

7月17日晚,刘兰芳、李佩泓、张慧芳、朱宝光、刘金泉、戴月琴等全国艺术名家云集官庄街道石匣村,与父老乡亲一起过半年,共赴一场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异彩纷呈的戏剧艺术盛宴,点亮了小山村的夜晚。

石匣村历史悠久,九顶山、大青山等20多座山峦层层叠嶂,凉水泉、圣水泉等36口泉水汩汩,升仙桥、真武桥等24座古桥蜿蜒迂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驻扎着守卫齐长城的官兵,村里古桥、古井、古寺、古庙众多。千百年来有着“吃伏羊、过半年、听梆子戏”的民俗,最令人自豪的,当属它孕育了省级非遗项目“章丘梆子”。乡愁记忆馆、老油坊、铁匠铺等保存着历史的痕迹。

底蕴深厚、一度沉寂的小山村,被乡村振兴戏剧节激活。2016年,章丘梆子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石匣村成立章丘梆子博物馆,章丘梆子迎来了振兴的春天,也吸引着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的目光。

“小山村山清水秀,有明清的石头房子,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梆子。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喝大锅羊汤,别提有多快活了,以后我还要再来。”2020年8月,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初次来到石匣村参加乡村振兴戏剧节,就赞不绝口。

赏山水、游古村、观戏曲、品伏羊……以戏剧节为媒,石匣村连续举办4届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系列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举办戏剧演出近百场,吸引10万多名游客前去看大戏、过半年,更是让刘兰芳等大师名家深深地迷上了这座“石头村”,连年前来与章丘梆子剧团相互切磋,共同交流,被章丘梆子质朴而博大,温雅而深邃,深植于群山之间、田间地头的腔调所陶醉。石匣村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乡村好时节体验基地”。

“这几年的发展,章丘梆子重新焕发生机,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说起乡村振兴戏剧节带来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景华最有发言权。近年来,石匣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章丘梆子博物馆,发展文旅产业,打出了“吼一嗓梆子腔、喝一碗伏羊汤,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以前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既充满了现代元素,又保留了乡村民俗文化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家乡的发展,珍惜乡村振兴带来的各种机遇。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3)

石匣村的发展,是章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章丘按照“南部山水风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园风光”总体思路,发挥黄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遗产作用,聚焦古村落、湿地公园、田园综合体等特色资源,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出非遗自驾游路线、红色主题一日游、红色旅游路线11条,打造特色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游、冬季游、夜间游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展现黄河文化、龙山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推进“文明城区”、“美丽镇街”、“宜居村居”三级联创,建设省级“三涧溪”、市级“水乡白云”精品片区,“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缤纷绣惠”、“绣江古韵”、“瓜果飘香”等精品线路,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白云湖文化旅游节、平陵田园赏花季、中国贡米丰收节、高官寨甜瓜节、黄河西瓜节、垛庄红叶节等节庆品牌风生水起,同步打造200多个省市区镇示范样板村庄,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把农产品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乡村旅游收入水平,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文旅发展好戏连台的优势在文化,也在生态。夏日清风吹拂,白云湖湖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月13日—19日,白云湖生态文化旅游节在此举行;7月17日,山东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项目开工,项目融合“章丘山水主题 长鹿模式”,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绿色康养目的地,白云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而这正得益于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4)

杨柳成行,荷塘连片,微风吹起,十里荷香。白云湖历史悠久,形成于汉代。东接盲河诸七十二峪,西灌娥女沟七十二渠。溪谷缕注,众人潴而为湖,白云英英出其中,湖因此得名。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白云湖美景曾经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赋诗题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有诗云:“夹岸人烟水四周,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舟鼋鼍出,树底鸣榔鸟雀飞。渔火错疑明月上,风帆相伴白云归。芳湖历尽欢无尽,况可乘船望翠微。”对白云湖的热爱与赞美数不胜数。

如今的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已达2.6万多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湖区生物多样性也日趋恢复,绿水青山成为众多动植物的生态家园。盛夏季节,波光粼粼的湖畔,成群结队的鸟儿翩翩起舞,三三两两的游客与鸟儿亲密嬉戏;华灯初上,漫步荷香园,在光与影营造的浓浓烟火气息中,呼朋引伴的市民流连忘返,处处都能感受到绿色的脉动和气息,人在画中游,秀色入画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章丘的最大优势和最具潜力的增长点。绣源河风景区被授予“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称号,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绣江河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垛庄镇被评为山东省森林乡镇,绣惠街道施家崖村等4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宁家埠街道向高村等11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居,黄河街道逯家村等26个村创建为济南市级绿化示范村……章丘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环境改革攻坚行动,全面扩展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质量、提升城市绿化品位,推动生态环境向更高水平、更加精细、更有特色的方向发展。截至2021年底,建成各类绿地公园140多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0.12平方米,真正用绿色了托起生态章丘的发展蓝图。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5)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举措,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诗与远方”在这里牵手,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向往、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荣誉: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明水古城、绣源河华侨城、长鹿白云湖文旅项目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纷纷落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增长动力的同时,也为百姓带来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幅色彩斑斓的全域旅游、文旅名城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章丘千园之城书写生态文明(章丘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6)

拥有厚重的文化、良好得生态,更因为精心呵护、认真锤炼、创新打造,才有了今天的章丘好戏次第开,绽放新光彩。如今,清风拂过,穿行于章丘城乡,绣江河缓缓流淌,岸畔绿意渐浓,鸟语花香,景致优美。透过这生命的绿色、美丽的景致,看到的是章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坚定信心,听到的是章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铿锵之音,领略到的是章丘持续擦亮文旅名城创新名片的生动实践。未来,章丘必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谱写更加优美的绿色畅想曲。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段婷婷 通讯员 孟凡庚 报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