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元宇宙……如今每隔几天,就会有新名词、新概念蹦入你的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年到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世纪60至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到10年,到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已经是2到3年。今年40岁的董辉是一名网络工程师,之前一直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薪资算得上是程序员中的上游,足够维系一家三口较高质量的生活。他说,做IT这行学历都很高,但同事们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报班学习。董辉感慨,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简直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除了完成一次性的学校教育,人一生所学的知识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充实和更新,“未来决定你人生的——是你的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是一时的还是贯彻一生的?”“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网络上流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1)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飞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学习方式。瞬息万变的社会,让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感到焦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注自身成长、保持终身学习,已然成为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奋力追梦的青年,还是壮心不已的暮年,人人都在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这种全社会的学习进行时,真实描摹出一个个普通奋进者积极向上的成长轨迹,也拼凑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底色。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2)

唯有学习,才能消除本领恐慌

“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让程新的内心时不时地有着一种紧迫感。

38岁的程新是体制内的一名公务员。作为南京土著,程新从小到大的学业都在南京完成,大学毕业之后,他成为了南京交通系统的一名公务员,之后按部就班结婚生子。朝九晚五的工作给予他稳定的生活,却也不时让他产生一种危机感。程新说,单位这几年来的新人学历越来越高,这让本科学历的他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工作中,他也确实感到之前上学学的那点知识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35岁那一年,程新报考了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经过大半年的准备,他成功被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录取。程欣说,刚开始报名时,还有点顾虑,想自己年龄是不是太大了,但到了课堂后才发现,许多比他年纪大的人还在学习,这不禁让他感慨:“若不想被时代抛弃,那就必须和世界保持同频,持续不断地学习。”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新事物和新观念不断冲刷着人们固有的认知。采访中,多个行业的从业者均表示,知识迭代速度在加剧,让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面临淘汰的风险逐渐增大。过去一些看似稳定的“铁饭碗”职业正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银行柜员等。为消弭内心的“本领恐慌”,选择继续学习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3)

今年40岁的董辉是一名网络工程师,之前一直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薪资算得上是程序员中的上游,足够维系一家三口较高质量的生活。他说,做IT这行学历都很高,但同事们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报班学习。董辉感慨,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简直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除了完成一次性的学校教育,人一生所学的知识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充实和更新,“未来决定你人生的——是你的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是一时的还是贯彻一生的?”

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元宇宙……如今每隔几天,就会有新名词、新概念蹦入你的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年到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世纪60至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到10年,到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已经是2到3年。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干方群对此深有感触,“的确,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有些人在学生时代可能并不出类拔萃,但走向社会后,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持续不断地吸收新事物,职场之路反而越走越顺,他认为,“今后的社会上,只有善于学习并且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学习方式变革 兴趣型学习兴起

线上视频、慕课、知识分享社区……知识经济时代,依托科技的力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学习变成了一件“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事情。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4)

步入不惑,人生近半,有人安于现状,有人忙于经营家庭和孩子,而二孩妈妈都怡文却选择了重返大学“回炉再造”。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都怡文,从小到大都是一名妥妥的“学霸”。2018年,都怡文就职于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新的岗位对她以往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她发现,以往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与实践很难结合。在工作中,她要参与制作全省唯一一档省级农业电视栏目,涉及农业政策、产业体系、技术培训等内容。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农业类课程,都怡文感觉自己很难“嗅到”三农问题的热点焦点,更难以策划、编排好电视节目。于是,她报名了江苏开放大学的线上学习课程,从零开始,系统地开始学习农业类专业知识。

两年半时间里,都怡文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都怡文说,虽然任课老师都未曾谋面,但他们教授的农业生态工程、农产品质量检测分析、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农业经济管理以及农产品营销学等课程,为她的工作增添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弥补了她在专业上的“短板”,工作中也更有信心和底气了。“人至中年,我们的生活负担或许会更多,可能会遇到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局面,而外部的形势又瞬息万变。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地学习,那么,未来很难应对外界的挑战。”在都怡文看来,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努力学习的模样,孩子都看在眼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安排学生更多地利用假期、周末来进行学习,或者让他们通过网络在线上课,平衡职场人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江苏开放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干方群说,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大龄考生来到该校读书,他们年龄、职业各异,人生经历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相信学习和努力的力量,都具有强大的自驱力和行动力,“坚持学习的人,他们精神气度是非凡的,他们都有共同的梦想——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5)

2015年以来,喜马拉雅FM、知乎live、分答、得到、千聊等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连续多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知识付费的火爆,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社会学习的强烈需求。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63.1%的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

当下社会的学习需求,也并非仅仅局限于职业提升和技能培训。家住建邺区、在银行工作的李越凡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过不少知识产品,涉及演讲、历史、绘画、科学等多个领域,“工作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幅减少,知识付费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现在李越凡最喜欢追听的是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程《科学简史》,在他眼里,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尽管不能直接转化到工作中,但却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购买这些知识产品,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这些知识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代人的学习,不能仅满足于直接可用的知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加强理解力、思维能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而这些软实力都有助于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南京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他们单位经常会给员工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除了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思维方式、沟通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全方位地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端午煦光香客繁,吟诗作赋庶民言。讲堂上下激情在,赓续初心塑党魂。”一首小诗出自南京鼓楼区宝船社区81岁的老人陈忠国之手。陈忠国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师,退休后,他便在“家门口”的社区里学习写诗,最近他刚把自己和诗友们创作的诗歌集结成册,送给亲朋好友。为了写好诗歌,陈老这些年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并且每天坚持伏案写作,“我年轻时候就爱好文学,但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文学训练。现在退休了,社区里请了一些专业老师来上课,让我们老年人真正活到老学到老。”陈老说,在社区里学习,不仅仅交到了朋友,纾解了孤单和寂寞,更活跃了思维、锻炼大脑,最主要的是从精神上感到愉悦。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6)

没有门槛、不论年龄,只要愿意,就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教育。近年来,全民学习的热潮日益高涨,社区教育成为民众接受教育的渠道之一。鼓楼区江东街道主任徐进彩告诉记者,街道下属的9个社区均开设了社区学习班,内容包含书法、声乐、文史、器乐、摄影等各个方面,“时代在飞速地变化着,学习不只是年轻人的事情,很多老年人学习需求也很大,我们社区学习班名额都是秒光,这反映出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望。”

终身学习,也包括当人们面临职业变换、工作调动时,学习能力成为他适应新职场的竞争力。江阴祝塘镇副镇长杜栋梁告诉记者,他大学时学的是文秘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行政工作,2021年调任该镇副镇长并主管工业和生产服务业, 他说自己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本领恐慌,能力危机”,自己之前连股票都没碰过,现在却要搞企业上市、资本运作、招商引资,唯一的办法只有抓紧时间补课。向书本学,向企业家请教,去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行家。“比如引进一家企业,你不仅要了解产品的市场份额,还要了解它的技术含量、研发投入,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只有不断学习,你才会知道企业发展的风口在哪里。”他很庆幸,当地政府为了提升基层干部管理水平和知识眼界,专门举办江阴大学堂,一个月两次学习,不得无故缺席,学习内容包括数字化转型、长江大保护、创新发展、法律知识等,“这种刚性学习,对基层干部帮助很大。你去跟人家谈业务,却啥都不懂,不直接被人蒙了吗,还谈什么发展!”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7)

“学到老,活到老。当下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学习,终身学习。”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终身学习是指个体为实现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持续一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参与、自我规划式的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微观层面的有效落实,还需要中观层面的体制改革和方法创新,“在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地推动人们想学习、爱学习、能学习和会学习,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大众的一种习惯、共识和传统。”

“当下社会,人们的学习需求强烈,仅2020年,南大终身教育学院就承担了100多个委托培训班,其中包括省内外的党政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基础教育系统的名师培训班、若干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等,培训万余人次。”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韩顺平表示,我们国家当下正处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

什么是学习型社会?韩顺平说:“学习型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当热爱学习,都有终身学习的愿望。而社会能充分满足和实现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愿望,让社会的每个人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能受到有组织的教育,就业后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场所,退休后仍然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从而通过接受连续的终身教育,使个人不断进步、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生活,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激情,成为富有创造力的社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用最短的时间学习知识(知识更迭周期缩短为2-3年)(8)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