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津滨江路下游延伸最新进展(江津新建生态滨江路吸引多个大项目落户)

江津滨江路下游延伸最新进展(江津新建生态滨江路吸引多个大项目落户)而新滨江路采用直立式水泥挡墙的比例不到30% 只有特别狭窄的地段 才不得不建直立式挡墙 其他地段一律采用自然护坡 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为生态让地”的建设理念。老滨江路虽然也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 沿滨江路修建了一条绿化景观带 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为人争地”的建设理念 护岸工程几乎全部用直立式水泥挡墙修建 由此就可填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但这样也侵占了河滩地。以前为人争地 现在为生态让地江津区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陈中太全程参与了新、旧两段滨江路的建设。据他介绍 新、旧两段滨江路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护岸工程:旧滨江路的护岸工程几乎全部采用直立式水泥挡墙 而新滨江路七成以上的护岸工程都采用自然护坡。无论是新滨江路 还是旧滨江路 都主要由三部分工程组成:一是用于防洪的长江护岸工程;二是用于城市交通的滨江公路工程;三是用于市民休闲的滨江绿化带工程。

本报记者 周雨

江津滨江路下游延伸最新进展(江津新建生态滨江路吸引多个大项目落户)(1)

从1991年至2006年 江津区耗时15年、分三期建成了10.5公里的滨江路 因其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形成“十里长堤、十里画廊”的美景 又被水利部专家称为“万里长江第一路”。

2013年初 江津又将滨江路向东延伸 开工建设总长10.59公里、连接江津老城与支坪组团的滨江路支坪段 至今已完成防洪护岸工程和滨江路水稳层建设 预计明年7月可全面建成通车。

近日 记者在正在施工的滨江路支坪段采访发现 相对于新的滨江路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路”的老滨江路已经“过时”了 无论是在生态建设理念上还是在生态功能建设上 新滨江路均远优于老滨江路。

以前为人争地 现在为生态让地

江津区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陈中太全程参与了新、旧两段滨江路的建设。据他介绍 新、旧两段滨江路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护岸工程:旧滨江路的护岸工程几乎全部采用直立式水泥挡墙 而新滨江路七成以上的护岸工程都采用自然护坡。

无论是新滨江路 还是旧滨江路 都主要由三部分工程组成:一是用于防洪的长江护岸工程;二是用于城市交通的滨江公路工程;三是用于市民休闲的滨江绿化带工程。

老滨江路虽然也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 沿滨江路修建了一条绿化景观带 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为人争地”的建设理念 护岸工程几乎全部用直立式水泥挡墙修建 由此就可填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但这样也侵占了河滩地。

而新滨江路采用直立式水泥挡墙的比例不到30% 只有特别狭窄的地段 才不得不建直立式挡墙 其他地段一律采用自然护坡 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为生态让地”的建设理念。

不仅考虑到人的需求 还考虑到鱼的需求

相比旧滨江路而言 新滨江路也更多地考虑到了人的需求。

首先是预留出了更多的绿化用地。老滨江路的绿化带平均宽25米 最宽的地方有50米。而新滨江路预留的绿化带平均宽度就是50米 最宽的地方达到120米。今后 新滨江路沿线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滨江公园。

新滨江路还沿护岸堤修建了最窄处都有5米宽的游览步道 离水面只有半米高 亲水性也远优于老滨江路。

其次为避免今后反复开挖 增加了不少预建工程。新新滨江路预埋了供排水、通信、电力等各种管网 今后可避免反复开挖施工。新滨江路约有5公里高切坡 其每8米高就建有一条不低于70厘米宽的“马道” 今后可种植藤蔓植物 可将高切坡全面绿化。

另外 新滨江路还考虑到了鱼的需求。自然护坡迎水面全部采用块石护坡工艺:即先建2×2米的混泥土 然后铺上一层土工布 再在土工布上堆放块石。这样既可防止土被冲刷入河 又为鱼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所。

已吸引多个大项目落户

“生态优势也是经济优势!”支坪镇党委书记周轶说 因为新滨江路的建设 现已有多个大项目落户新滨江路沿线 带动了支坪组团的发展。

其中一个项目就是三军医大学新校区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三军医大整体搬迁至此;二是新建一所三甲医院;三是建设全军的卫勤训练基地。目前 该项目已进入土地平场阶段。

另一个大项目是光彩国际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游艇母港 现已建成200亩示范区;二是养老项目 总面积500亩。

因为新滨江路的建设及这些大项目的落户 江津区委、区政府现已将支坪组团纳入江津中心城区“一核心两组团”组成部分 规划建设面积为15平方公里 并将其发展定位明确为“健康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