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这才是真正的拖后腿(身价涨得比扎克伯格还要快)
猴子这才是真正的拖后腿(身价涨得比扎克伯格还要快)实验猴的身价为什么越来越高?CRO又是啥?为什么和实验猴有关?然后最近因为临床前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龙头「昭衍新药」公告收购了「英茂生物」,顺带把2万只实验猴也收入囊中,新闻就又开始在说这个猴价的事儿。今年2月的时候,看了下官宣的中标价,芜湖,食蟹猴已经12.2万元/只了。截图/ 财政部如果从2017年的13 800元/只算起,已经涨了784%,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63%。
(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
视金钱如路虎的章闰土
去年10月的时候,有个新闻很火,说新药研发一猴难求,实验用猴的身价已经暴涨到10万元/只,引起了我的注意。
今年2月的时候,看了下官宣的中标价,芜湖,食蟹猴已经12.2万元/只了。
截图/ 财政部
如果从2017年的13 800元/只算起,已经涨了784%,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63%。
然后最近因为临床前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龙头「昭衍新药」公告收购了「英茂生物」,顺带把2万只实验猴也收入囊中,新闻就又开始在说这个猴价的事儿。
实验猴的身价为什么越来越高?CRO又是啥?为什么和实验猴有关?
今天我就打算来吃瓜,聊聊实验猴。
咱们来看看大师兄这身价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Part 1
实验猴为什么涨这么猛?
既然是吃瓜,那就开始摸瓜藤了。
翻了下相关的报道,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采访,发现这个答案还是因为供需缺口。
先来看下供给端。
1. 存量不多
根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的介绍,2021年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大概有24万只。
除去不能用于实验和准备拿去出口的,国内存量只有大概3万只。
为啥会有不能用于实验的实验猴呢?
因为实验猴的要求还挺严格的,一般是成年的实验猴才可以用于实验,像幼猴、种猴、更年期猴等,就会被剔除在实验队列外。
2.增量也少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可以讲讲了,有请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的创始人发言——
中国实验猴产业里,占比最大的是食蟹猴,占中国实验猴产业总量的80%~85%。
这是一种喜欢在海边找螃蟹和贝类吃的猴子,因为体积小,消耗的原料少,能降低成本,所以临床试验多用它。
但食蟹猴不是咱们的本土物种,需要从东南亚引进,咱们本土的话,有猕猴可以用来做实验猴。
以前呢,美国的经济比较发达,医学啥的都走在世界前列,所以美国实验用猴的需求比较多,我们的实验猴当初主要也是用于出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验猴出口受到影响,猴子面临滞销。
那会儿实验猴是供过于求,于是中国暂停了种猴的进口。
后来在2018年底,国家特批了部分猴场的进口申请。
到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各地饲养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
进口这部分增量就又断了,到2020年,新增产能约为3~3.5万只/年,下降了1万多只/年。
而且,本身实验猴的培育也并不容易。
一只母猴一辈子大概能生8~12只小猴,每年繁殖1~2次,一胎约有1~3只小猴子(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1只),猴子从出生到成年一般需要3~5年。
只有指定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人工饲养的子二代及其后代,才能用来做实验研究。
第一批子二代实验猴最快要8年才能出栏,之后供应才能逐步稳定。
这就使得实验猴很难做到像工业品那样快速量产,引入种源之后会有一段培养期,才能投入使用。
然后我们看下需求端。
这些年我们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申报数量肉眼可见地上涨。
我们的创新药在上市之前,都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在人体临床试验之前,是必须要在动物身上作临床前试验的。
一般会选择两种动物来做试验,一种是啮齿类,比如老鼠;另一种是大型动物,比如猴、狗等。
虽然没有规定必须要用猴试验,但由于猴和人同属灵长类,很多机构还是会选它,像生物药里边,就有超过70%会用猴来做临床前试验。
根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介绍,现在实验猴每年的消耗量在2.5万只左右。
所以供需这么一综合,新增的产能还没长大,存量能用的只有3万只,一年要消耗2.5万只。
Part 2
这背后另有隐情?
这个瓜本来吃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突然一份2020年的文件进入了我的视线——
资料/ 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
养殖企业恶性竞争、还有压价,这不是供过于求才会出现的大家一起抢业务的名场面吗?
但这几年食蟹猴的价格确实是在上涨的啊。
后来,又在上海林业局一份2021年的回复文件中,发现一些新的端倪。
截图/ 上海市林业局
按照上海林业局的调查,整体来说,实验猴的短缺并不是全面短缺,而是hand the hands,loud the louds。
除了咱们第一部分说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掌握了这部分有限资源,然后捂着没在市场上流通,导致市场上的实验猴短缺,价格上涨。
企业们可能也是出于以备不时之需的考虑,所以才储备着。
不过,咱们国家进口实验猴主要用于种源调控,出口实验猴是直接给美国、日本用于实验,禁止进出口前有约2/3存栏量用于出口。
如果按照「2021年除去不能用于实验和准备拿去出口的,国内存量3万只」简单反推计算一下,不出口之后,国内总的可用实验猴约有9万只(3万只/(1/3)),每年消耗2.5万只,即使出于培育周期长不考虑这两年新增的可用实验猴,存量也还是供过于求的。
这时候疫情还没真正结束,那些呼吁放开实验猴出口的,可能跟出口这部分收入来源被切断有关。
至于进口方面,《2020年实验猴普查请示》指出实验猴早在2018年就达到稳定的规模化养殖种群,现在还在纠结种猴引进的,恐怕和上海林业局提到的部分猴场「杀鸡取卵式」销售有关。
那么问题就来了——
Part 3
这对CRO意味着什么?
先简单科普一下CRO。
我们在医药行业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叫CXO,也就是医药外包服务行业。
相当于是一些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医疗机构等把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给这些专门的第三方公司来做。
CXO可以分为CRO、CMO/CDMO、CSO,分别负责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CXO整个行业其实是起源于CRO,最早是美国那边的。
毕竟药物研发越深入,成本高、耗时长、成功率低的痛点就会慢慢突显出来,就更需要像CRO这样靠谱的第三方团队来帮忙。
而有了研发,才能慢慢延伸出来后面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外包。
咱们前面有介绍,实验猴主要是用在临床前试验的,所以实验猴价格的变动主要是会影响CRO的。
我们简单推演一下,这对CRO会有啥具体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为了保障实验用猴的数量,一些大型CRO收购了猴场,控制猴场对外供应,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的紧张。
那么——
1.大型CRO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升
实验猴的公允价值,也就是它的市场价。
手里有猴的大型CRO,会把暂时不领用投入实验的猴子,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
对生物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CRO,猴价上涨可以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获得收益,增加净利润。
2.非大型CRO营业成本上升
那些手里没猴的CRO,只能用市场流通的实验猴,试验成本会上涨,最终会减少净利润。
甚至有可能出现有价无猴的局面,对于二线CRO来说,不是啥好消息。
手里有相关标的的小伙伴,可以看下收益上升或成本上升对最终净利润的影响幅度有多大,不是很大的话,可以就当个瓜吃了。
最后,非常感谢所有实验动物为人类医药卫生进步作出的贡献。
目前也已经有研究建立模拟人体功能的计算机模型,未来也许能替代实验动物,在模型上做试验。
可能科技普及,才是最终的破局方法吧。
最后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猴价涨幅超预期;监管出新规调控。
相关阅读:
- 《创新药是伪命题吗?》
- 《听说药价要大幅下调?》
本文分析师/ 章闰土
图片与编辑/ 狐狸,章闰土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新冠疫苗与药物研发任务紧迫,能立即使用的实验猴却不多了》《天价实验猴,难住CXO》《2020年实验猴普查请示》《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9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实验猴困局和背后的破解之道》《信达证券-CXO系列之CRO行业深度报告:政策引领行业升级,硬实力护航企业勇闯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