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非必要微量元素检测被叫停)
不要随便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非必要微量元素检测被叫停)医生:“测量一下……一般来说,如果不挑偏食的孩子,身体健康的,我们不会去考虑他缺什么……”陈静:“总体还行,菜肉水果都在吃。”医生:“孩子多大了?”陈静:“马上3岁,2岁10个月。”医生:“吃得怎么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强调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儿童体检项目。而早在2013年,我国就印发通知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时隔8年,规范检测的要求从“不宜”变为“不得”,这背后折射了什么?
家长“放不下”的忧虑
工作日的下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儿童保健科的走廊上,几位家长正带着年幼的孩子候诊,脸上难掩忧虑。听到叫号,家住渝北的陈静(化名)立刻带着宝宝进入诊室。
陈静:“医生,今天来主要是我们娃儿经常啃指甲,晚上容易惊醒、哭闹,然后我在网上搜了一下,都说这个是微量元素有缺乏,我想给娃儿查一下。”
医生:“孩子多大了?”
陈静:“马上3岁,2岁10个月。”
医生:“吃得怎么样?”
陈静:“总体还行,菜肉水果都在吃。”
医生:“测量一下……一般来说,如果不挑偏食的孩子,身体健康的,我们不会去考虑他缺什么……”
最终,医生并没有给陈静开具任何检测,而让她回头要注意改善孩子的睡眠环境和情绪。陈静坦言,自打宝宝2岁以后,她就经常陷入喂养困惑。“我有一段时间是很焦虑的,就从网上去搜的,然后大家都说咬指甲或者是晚上出汗,他们跟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系。我买了一些葡萄糖酸锌那些来吃,用了之后好像也没什么变化,就更焦虑了,所以才来看医生。”
睡眠、食欲、身高……记者走访发现,这是家长育儿过程中普遍的焦虑点。渝中区的刘蕊(化名)孩子今年5岁,她告诉记者:“比如他平时会出现一些偏食、睡眠不好,还有经常说小腿痛这种情况,我就觉得可能怀疑他会有一些微量元素的缺失。”
令家长“放不下”的微量元素,是指铁、锌、镁、铜等在人体中占比小于0.01%的矿物质。虽然量小,但它们对健康极其重要,比如,缺锌可能造成孩子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为此,孩子健康一有“风吹草动”,有的家长便开始“对号入座”,甚至主动要求医生开具微量元素检测。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程茜告诉记者:“这种家长其实是不少见的,家长经常是百度找医生,认为孩子食欲不好,不出牙,不走路等等,都归结于微量元素的缺乏。我觉得是基于我们营养知识的推广普及上面可能还不够,特别是一些商业产品,它在推广过程当中的这些广告效应,导向可能是有一些问题。”
(重医附属儿童两江院区儿童保健科,一位家长正在焦急地咨询 院方供图)
长期以来,部分企业打出的“孩子不吃饭 补锌是关键”、“钙锌同补 增强吸收”等广告词,仿佛一剂“洗脑神药”,快速俘获了充满焦虑的父母心。为了弄清孩子到底缺什么?家长对微量元素检测趋之若鹜。而这项原本技术门槛很高的检测,也被非营养保健领域的商家盯上了。
记者在淘宝搜索微量元素检测仪,立刻跳出数十条结果。这些仪器体积不大,多数标注可供药店、母婴店使用,售价在300-700元上下。其中一家店铺推出的仪器,儿童只需用手握住测试金属棒,便能在几分钟内看到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一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结果,推销员可以向顾客推荐相应的保健产品。“钙、铁、锌、硒、维生素,包括微量元素在内,一共可以检测33种。”
但此前已有研究指出,目前相对准确的微量元素检测,应当采取抽静脉血的方式,于是,记者追问检测是否真的不需要抽血化验、结果是否准确时,淘宝客服发来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仪器是用来做店铺促销工具,帮助店铺增加人气、提高业绩,不适合身体检测。”可见,商家通过免费检测“贩卖焦虑”,借机向家长推销儿童保健品的模式,仍有市场。
当然,相较于店铺免费检测,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更受信赖。目前,重庆多数综合医院、部分专科医院开设有微量元素检测服务 除血铅之外的常规五项检测,费用在50元到60元不等。作为辅助检测项目,只要家长有要求,部分医院就打起了“禁令”的擦边球,顺水推舟开具检测单;而即便家长没有提出,医生在安排孩子体检项目时主动开具,因费用不高,家长也不太会有异议。对此,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程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微量元素的检测是不应该纳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当中,我们从来没有纳入,因为微量元素的检测首先是有特殊的适应症的,应该针对孩子具体有什么问题,由医生评估以后,再来进行一些检测。我们常规的儿童保健应该做什么?生长的监测,营养的评估,神经心理发育的监测,早期发现问题,如果是发现家长有一些营养的错误的观点,不好的喂食的倾向,我们就会去纠正他。”
包括程茜在内,专家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膳食均衡,生长发育正常,是没有必要做微量元素检测的。即便孩子相对存在某种微量元素缺乏,用保健品甚至药剂来补充也不是上策。“其实所有的营养素都是有食物来源的,就是像我说的铁、铜、镁等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从食物里边来摄取这样一些东西。”此前,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颜崇淮也指出,盲目用药剂给孩子“进补”微量元素,可能存在机体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免疫力下降的风险。“实际上很多微量元素它也是双面的,你补的太多了它会过量,所以比如说锌过量,它会导致锌中毒,铁过量也会导致铁中毒。”
截至记者发稿时,重庆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就国家要求制定地方监管细则,并计划开展相应监督检查。纵观国家卫生健康委时隔8年对微量元素检测要求的变化,程茜认为,从“不宜”到“不得”,反映了国家对儿童健康的关心。“另外,如果我们的科普做得更好,家长能够提高他的营养素养,我们用最经济的方法让儿童得到足够的营养保证,那就会减少喂养焦虑,也会让我们的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应该看到,这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为规范微量元素检测,将“不宜”变为“不得”,一方面释放的是遏制滥用微量元素检测的决心,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从深层次动因出发,引导家长理性育儿,让祖国的下一代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切,关键在于有令必行的落地落实,以及健康膳食知识普及的久久为功、精准到达。我们期盼,弥漫在家长心头的“育儿焦虑”,早日得到化解。
重庆之声记者 向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