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岩寺(巴山灵景華岩寺)
灵泉岩寺(巴山灵景華岩寺)这座露天金佛为佛祖释迦牟尼圣像,高16米 内部以钢架结构为支撑,佛身为2毫米厚的铜板锻造而成,通体贴附24K纯金金箔。为全国首座露天金佛。华岩寺如来金佛 华岩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华岩洞而得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华岩寺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巴山灵景"
华岩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华岩洞而得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华岩寺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华岩寺如来金佛
这座露天金佛为佛祖释迦牟尼圣像,高16米 内部以钢架结构为支撑,佛身为2毫米厚的铜板锻造而成,通体贴附24K纯金金箔。为全国首座露天金佛。
………………
金佛底座是一个八角楼,室内为万佛殿,供奉小金佛,外墙上则是分别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6个佛祖故事,浓缩了释迦牟尼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圆寂的生平。
金佛身后,立着6根石质经柱,6000多字的整部金刚经雕刻其上;金佛面前的拜佛广场,两侧树木枝繁叶茂,修剪为左高右低,用园林手法,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护法阵势。
弘法楼
接引殿
抗战历史: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①
[背景资料]
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位于华岩寺海云楼内,这个四合院名为“官厅”,始建于民国年间,抗战期间,禅宗高僧虚云主坛,聚集上千僧众祈祷和平法会时,曾接待过蒋介石、林森等政要。2009年,官厅以“国民政府财政部办公旧址”之名被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华岩寺为了支援抗战,让出部分房屋供经济部办公使用,经济部长翁文灏、次长潘宜之常住华岩寺,主持资源委员会日常工作。”
抗战时为祈求国泰民安,蒋介石同国民党要员林森、冯玉祥、刘湘等都到华岩寺拜过佛,华岩寺专辟海云楼接待,海云楼因此成为“官厅”。居正、戴季陶等在华岩寺常住办公达3年之久。如今,华岩寺仍存留着林森、戴季陶、刘湘所书匾联。这些内容,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与华岩寺》一书中有记录。
华岩寺的“菩萨兵”也在抗战时期的报刊上有记载。1938年,华岩寺僧众响应全民抗日号召,50名僧众率先在重庆成立僧伽救护队,救死扶伤,战功累累,被老百姓称为“菩萨兵”。
抗战历史: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①
“文保牌"
,藥師 殿
华岩寺[1]历史悠久,传说始建于唐宋,经历代扩建而成。据志书记载:明清两代均有重大修复,保持为明清风格。华岩寺属佛教禅宗,接嗣于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破山大师,传临济宗三十二世法近回百年,经六十四届支持,曾付法至成都、内江、泸州、乐山、巴县(今巴南区)以及北京华岩寺等,《巴县志》记载“华岩寺宗支流衍天下”。华岩寺名闻遐迩,历代显要名士相继造访,留下众多墨宝诗篇,海内外信众游人慕名而至,参观寺内保持珍贵文物经藏,叹为观止,华岩寺僧众如法行持,法事不辍,禅风丕振。改革开放以来,益见其影响深远,声誉回播。
华岩寺 文物保护牌
华岩寺简介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华岩寺有“巴山灵景”之称,集山、水、洞、林、寺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华岩寺寺庙庞大,气势恢宏,设有天王殿[2]、藏经楼、观音堂;寺内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达摩祖师岩像,藏经700多卷;华岩湖,占地7.5公顷,四周茂林修竹,湖面清静幽深,湖上建有湖心亭一座,另有宾馆、茶楼、游船;荷塘数处,形成“天地夜月”、“柏岭松涛”、“曲水流霞”、“疏林夜雨”“九曲荷塘"等八景,是浏览观光、划船垂钓和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华岩洞
重庆华岩寺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民间传说古洞中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称华岩;或曰清初僧人圣可挂锡于此,夜梦五色莲花大如车轮,因有华岩之名。。。。。。
华岩寺素食餐厅:
华岩寺素食餐厅,坐落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寺,紧靠华岩寺弘法楼接引殿,又名香积厨,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式楼台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绵延几百年,如今,她焕然重生,被誉为“山城第一素”!
………………
[背景资料]
华岩寺 @
来自香积厨的修行 :
周星驰《食神》里面有间传说中的“中华厨艺学校”,说得神神秘秘其实就是少林寺的后厨――香积厨。不过我要说的这家香积厨却不在嵩山上,而在重庆名刹华岩寺内。 嘿嘿(º﹃º )
1994年,华岩寺接引殿旁,在净心园前立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式楼台建筑,雕梁画栋,别具一格,这就是香积厨了。而后几年,华岩寺素斋开始远近闻名,不少上了年纪的信众依然对当年寺中待客的“麻油锅巴”津津乐道。
香积厨的菜单都是仿荤菜,主要采用大豆、花生、小麦等高精面粉制成的面筋制作,据说100斤高精面粉最多只能做出10斤面筋,这样才能达到仿荤菜的口感。
如果对仿荤菜不太感冒,想吃到最朴实的华岩素斋,可以前往寺内五观堂与僧人一同进餐,就餐需要严格遵守寺规,简单地概括为“止语、排队、不浪费、自行涮洗餐具。”并且“过午不食”,每天只有11点半到12点之间才开放。菜色比起香积厨清淡许多,多是些青菜萝卜,不过看着周围虔诚诵着供养咒的僧人和信众,你定会突然觉得,所谓吃斋,也是一种修行吧。。。
华岩寺全景
……………………
特色
人文
华岩风景自古闻名遐迩,绵延三百年,历六十七代主持,出佛界十大高僧。
【心月法师】
心月法师,俗名李松益,四川南充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三七年春礼重庆华岩寺际云法师披剃,法名心月,号净慧,同年在锺镜和尚座下受具。
心月法师(公元1919~2002年)
先后就读于重庆华岩佛学院、东方文教研究院、西南革大等。此后法师积极从事僧伽教育,先后任教于重庆市华岩佛学院、闽南佛学院、重庆佛学院,为当代僧伽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心月法师毕生以弘法利生为职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兴祖庭重庆华岩寺,先后重兴广安兴国寺、河北沙河延庆寺、合川净水寺、丰都延生堂、渝北龙兴寺、宁波宝庆寺、南海宝峰寺、宣州京山堂等道场。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济贫抚危,助学兴教,受到四众善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心月大师 禅语
…………
【道坚法师简介】:
道坚法师法号:道坚,法名:朗满
性别:男, 民族:羌族
籍贯:四川北川县
出家日期:1992年4月28日
剃度师:心月法师
受戒师:妙湛法师(1993年在厦门受具足戒)
常住:重庆九龙坡区华岩寺
1968年1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四坪村。
1991年5月~1992年4月:在四川省江油市蓥华山准备出家。
1992年5月~1993年2月:出家于重庆华岩寺,就读于重庆华岩佛学院,任班长,成绩突出,第一学期获二等奖,第二学期获一等奖。
1993年2月~1994年7月:就读于闽南佛学院,亲近妙湛法师,经考核品学兼优,三个学期均以前三名的优异的成绩荣获学院多个奖项。
1994年9月~1997年7月:于云南大理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自学传统医学如针灸、推拿术等,疗效显著,深受同道好评。并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参加学院组织的青年自愿服务队,为人民服务。毕业证号:理医毕字第971134号。
1997年9月--2001年7月: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 。
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读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兼任中国佛学院讲师;受聘为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9月--2005年3月:留中国佛学院任教,主讲禅宗史学,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3月至今: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利用一切资源和方便,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爱国爱教,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创办北京菩提心月佛教艺术团、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重庆华岩无尽学社、中华正信读经会、重庆华岩英才传习舍、中国佛网、华岩佛教博物馆、华岩寺佛教艺术馆、华岩内学研修中心、华岩寺临终关怀中心等机构,提倡重振民族文化,以慈善济度世间。
“随缘不随便,放下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