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瓦窑堡会议对下一步红军向何处发展,大家持有不同意见。有人提出离开地瘠民贫的陕北,转移到条件好得多的陕南;有人提出"二次长征",经河南、安徽、湖北回江西。会议开了8天,毛泽东力排众议,力主东征山西。理由有两个,一是山西靠近华北抗日前沿,红军开赴山西,可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二是山西比陕西富裕得多,阎锡山把持山西军政几十年,不惜血本加强军备建设,太原兵工厂从驳壳枪到山野炮均能仿制,产量可观。红军来山西,可以解决军费及扩军这两个老大难问题。蒋介石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发动了"围剿",企图歼灭立足未稳的红军。11月20日至26日,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获得了一个休整的窗口期。但是,蒋介石的追剿没有停止,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虎视眈眈,阎锡山的晋绥军侧目而视,红军到底该向何处去?红军的命运会是什么?作为这支队伍

落脚陕甘,红军历尽劫难走完长征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延安的吴起镇,随后干净利索地砍掉"尾巴",消灭了跟踪而至的国民党军第六师主力,击溃西北军阀马鸿宾部骑兵团,缴获了大批轻重武器和战马。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二个省,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进行了380多次大小战斗,冲破国民党军29个纵队和三个师的围追堵截,历尽劫难,走完了长征。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1)

红军长征路线图

经过一周的休整,毛泽东率领作战部队,到鄜县直罗镇跟红15军团胜利会师。会师以后,军委对下属各部人员进行了统计,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直属队共2.2万人,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总兵力大约为3万左右。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2)

红军大会师

蒋介石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发动了"围剿",企图歼灭立足未稳的红军。11月20日至26日,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获得了一个休整的窗口期。但是,蒋介石的追剿没有停止,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虎视眈眈,阎锡山的晋绥军侧目而视,红军到底该向何处去?红军的命运会是什么?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毛泽东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

救亡图存,共产党欲建立统一战线

12月9日,北平一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毛泽东在对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和仔细研判后,形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构想。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为了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3)

瓦窑堡会议会址

对下一步红军向何处发展,大家持有不同意见。有人提出离开地瘠民贫的陕北,转移到条件好得多的陕南;有人提出"二次长征",经河南、安徽、湖北回江西。会议开了8天,毛泽东力排众议,力主东征山西。理由有两个,一是山西靠近华北抗日前沿,红军开赴山西,可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二是山西比陕西富裕得多,阎锡山把持山西军政几十年,不惜血本加强军备建设,太原兵工厂从驳壳枪到山野炮均能仿制,产量可观。红军来山西,可以解决军费及扩军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4)

瓦窑堡会议

为表明共产党的决心,红军于1936年1月25日发表《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马上开赴抗日第一线。2月20日,红军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到清涧县的河口,在百余里黄河上同时发起攻击,胜利突破国民党军布置的碉堡封锁线,进入山西省石楼县。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5)

红军东征将领合影

因雪起兴,毛泽东抒发伟大豪情

2月21日晚,毛泽东、贺子珍一行及红军总部机关在石楼县的辛关村住了下来。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飘飘洒洒,一夜未停。第二天十点钟左右,部队重新出发。这时,雪已经停了,部队很快就行进到了石楼县境内的最高峰团圆山,山上有汉城遗址和一座宋代建筑古木楼。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6)

指挥东征作战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伫立山坡,两手叉腰,遥望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壮丽山河、巍峨多姿的北国风光、连绵起伏的高原景象,脑海里掠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一干英雄人物。这片曾经孕育过如此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土地,目前却任由日寇铁蹄践踏,谁能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将来谁会主宰这片土地?一种豪情在他胸中油然而生,遂酝酿了一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7)

毛泽东书《沁园春·雪》手迹

在这首词里,毛泽东因雪起兴,上阕借雪景抒写情怀,下阕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他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略差文采,唐太宗和宋太祖缺些风骚,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统统被历史的洪流卷走了,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今天的人们是谁?毛泽东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绝对自信,大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8)

刚到陕北时的毛泽东

2月底,部队行进到石楼县的西卫村,驻扎了下来,毛泽东主持召开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提出了创建山西抗日根据地及"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在会上,毛泽东吟诵了这首《沁园春·雪》,大家深受鼓舞。

轰动山城,一首词产生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表达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民主人士热忱欢迎他的到来,原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写诗盛赞毛泽东的"弥天大勇",并向他求词,他亲笔书写了这首《沁园春·雪》赠给柳亚子。柳亚子欣喜万分,随即作"次韵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并把《沁园春·雪》一并交给中共主办的重庆《新华日报》。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9)

毛泽东会见柳亚子

《新华日报》认为当时不是发表毛泽东这首词的最佳时机,就先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这倒引起了很多人对原词的好奇心,《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吴祖光对此事尤为热心,他找到了一首转抄不全的《沁园春·雪》,又几经周折,找到三个转抄本,终于凑齐了这首《沁园春·雪》。11月14日,他在《新民报晚刊》第二版上发表了这首词,题目是《毛词·沁园春》。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10)

重庆《新民报》刊登《沁园春·雪》

"转抄稿"一经刊出,立时轰动山城,重庆各大报纸竞相转载,并发表了大量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沁园春·雪》被传诵一时,并波及全国。世人从而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卓越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这首咏雪词,放在古今中外任何时代,放在任何词作当中,都是第一流中的第一流。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11)

《沁园春雪》意境图

无人企及,国民党"赛诗会"胎死腹中

《沁园春·雪》声势之大,惊动了蒋介石,他问秘书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

沁园春·雪长沙赏析(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12)

1945年,蒋介石在重庆

国民党暗中通知各地党组织,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党员每人写一首《沁园春》,拟从中遴选几首,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比下去。但各地先后送来的作品,都是些平庸之作,在意境、气势和文笔上均没法和《沁园春·雪》相比,国民党煞费苦心的一次"地下赛诗会"最后胎死腹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