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有啥遗传病(朱瞻基以手指北)
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有啥遗传病(朱瞻基以手指北)对于太子的人选,朱棣犹豫了两年。在此期间,文臣推举朱高炽,武将扶持朱高煦,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令朱棣不厌其烦。然而,朱棣秘密召见大学士解缙时,解缙却不提太子人选,只是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当时,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搀扶,很不受朱棣的喜爱。虽然在靖难之前,朱高炽就因嫡长子的缘故被册封为燕王世子,可朱棣夺了天下,却不愿让这个不讨喜的大儿子承继大统。好圣孙朱瞻基是朱高炽的长子,朱棣的长孙。1398年2月,朱棣梦到朱元璋将象征王权的“大圭”交到他手上,并告诉他:“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不久后,朱瞻基出生了。在看到朱瞻基时,朱棣忍不住大呼:“此子英气满面,和我梦见的一样啊。”朱瞻基的降生重新勾起了朱棣的野心。朱元璋病逝不久,朱允炆强力削藩引来了朱棣的反击。在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历时4年,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入主应天。然而,靖难之役将本该默默无闻的朱高煦推到了台前。由于是武将出
1430年5月,阳武侯薛禄上疏朱瞻基,请求放弃开平前沿卫所。收到奏疏后,朱瞻基紧急召见张辅、杨士奇商议此事。在说到明军退回长城一线时,英国公张辅极为不满:
“长城以北的开平卫所、兴和所事关明军命脉。一旦放弃,必将滋生蒙古各部重新崛起。到时,北方强敌会认为屈居长城内的大明软弱可欺,以至南下入侵,扰乱边境。”
可是,朱瞻基、杨士奇却另有主张。放弃开平卫所,构建防御阵地,对大明恢复元气十分有利。因此,朱瞻基悍然决定,明军退守长城,坐看瓦剌吞并阿鲁台,并放弃奴儿干都司。然而,仅仅19年后,朱祁镇就在土木堡被瓦剌彻底击溃,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皇帝被俘,京城被围,差点亡国。
那么,朱瞻基在位期间都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他要放弃祖宗基业?朱祁镇遭遇“土木堡之变”是不是他埋下的祸根呢?
好圣孙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长子,朱棣的长孙。1398年2月,朱棣梦到朱元璋将象征王权的“大圭”交到他手上,并告诉他:“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不久后,朱瞻基出生了。在看到朱瞻基时,朱棣忍不住大呼:“此子英气满面,和我梦见的一样啊。”
朱瞻基的降生重新勾起了朱棣的野心。朱元璋病逝不久,朱允炆强力削藩引来了朱棣的反击。在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历时4年,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入主应天。然而,靖难之役将本该默默无闻的朱高煦推到了台前。由于是武将出身,且战绩辉煌,朱高煦成了武将们心中的太子人选。
当时,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搀扶,很不受朱棣的喜爱。虽然在靖难之前,朱高炽就因嫡长子的缘故被册封为燕王世子,可朱棣夺了天下,却不愿让这个不讨喜的大儿子承继大统。
对于太子的人选,朱棣犹豫了两年。在此期间,文臣推举朱高炽,武将扶持朱高煦,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令朱棣不厌其烦。然而,朱棣秘密召见大学士解缙时,解缙却不提太子人选,只是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朱棣恍然大悟,他在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之间犹豫不决,却一直将朱瞻基当做嗣君培养。因此,不久后朱高炽就被册封为太子。而在朱棣北征蒙古期间,他又将九岁的朱瞻基带在身边,着重教育。
1424年7月,朱棣病逝于榆木川。当时,朱高煦在乐安州心怀不轨,阴谋叛变。杨士奇、杨荣担心朱棣的离世会刺激朱高煦铤而走险,故而秘不发丧。在朱高炽登基后,朱瞻基亲临草原迎回朱棣的灵柩,方才瓦解了危机。
然而,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因病驾崩了。在病逝前,朱高炽紧急召回正在应天的朱瞻基。当时,朱高煦也得到了朱高炽病危的消息,于是在朱瞻基返程的路上暗藏杀手埋伏。可朱瞻基识破了朱高煦的阴谋,提前出发,绕过必经之路,顺利回京。
与朱高炽一样,继位的朱瞻基依旧“捧杀”心思短浅的朱高煦。他的赏赐比任何人都丰厚,他的要求,朱瞻基也全部满足。俗话说:“强者示之以弱 弱者示之以强。”朱瞻基就要朱高煦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随意可欺的孺子。
然而,自大骄纵的朱高煦刚举起谋反的大旗,就被朱瞻基迅速压制。在押回京城后,朱瞻基将他放在铜缸中,点火焚烧,活活烤死。朱高煦的叛乱是一场闹剧,却让根基不稳的朱瞻基树立了威信。自朱高煦之后,各地藩王纷纷夹起尾巴做人,再也没人妄想复制靖难的成功。
目光短视的仁君
1426年,朱瞻基召集内阁大学士商议弃守安南。当时,安南已归附二十余年,却从未停止过战争。明军多次围剿,耗费兵马钱粮无数,损失极大。因此,朱瞻基站在民生角度考虑,决定撤销交趾都指挥使,恢复安南为大明藩国,并在四年后承认黎利为新的安南国王。
朱元璋曾对安南如此评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并将它列为不征之国。朱瞻基放弃安南自有他的考虑,与朱棣时期相比,安南的战略地位大不如前。在大明战略重心北移之后,安南存在的意义只剩下保障郑和下西洋,而它的叛乱却持续消耗大明的精力。因此,朱瞻基放弃祖宗基业,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自安南重新恢复藩属国后,对明朝的态度逐渐好转,“年贡”络绎不绝。朱瞻基在安南身上尝到了甜头,于是将目标放在了北方。北方奴儿干都司与安南情况极为相似,占地面积却非常大。故而朱瞻基并未采用安南的方式,而是以羁縻策略继续统治。然而,军事压制和笼络牵制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以笼络的方式收买接近北方强敌的奴儿干都司地区,无异于将它拱手送与敌人。
1430年,朱瞻基又接受薛禄的建议,放弃长城以北的开平卫、兴和所、吉林船厂以及集乃旧城,将大明统治区域收缩到长城以内。而明军数十年针对蒙古各部的攻击也逐渐转为防守,只要蒙古各部不南下,明军就不再主动出击。
放弃长城以北的大片土地和军事场所,无异于将与敌人的前线阵地压缩在长城一线,完全是自缚手脚。而在此期间,草原上的瓦剌与阿鲁台互相争斗不休,朱瞻基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以致瓦剌吞并阿鲁台,实力越发强大。
得益于大明数十年的军事和经济基础,转向文治的朱瞻基并未受到外敌的入侵,他可以大刀阔斧地施行“仁政”。朱瞻基在位十年,开创了“仁宣之治”,为大明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积蓄钱财,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是有明一朝难得的太平时期。
然而,朱瞻基施行文治时,也留下了不少“遗祸”。朱元璋建国后,曾吸取前朝教训,明确禁止宦官干政,并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从根本上断绝宦官为祸朝堂。可在朱瞻基时期,内阁权力逐渐扩大,为了皇权不受压制,朱瞻基重新启用宦官,并让他们批阅奏折,参知政事。而他也在宫内为宦官开办了学习机构,甚至以当朝大学士、内阁成员教导宦官熟悉朝政。
对于宦官的使用,除了批阅奏折外,朱瞻基还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担任监军。而在皇宫内外的采购上,宦官也是一手遮天。
朱瞻基时期,宦官在朝与文臣相抗衡,在外压制驻军武将,在地方上大肆受贿,收买地方官为己所用。他虽然能够压住不断崛起的宦官势力,却为他的子孙埋下了宦官乱政的祸根。
暴亡
朱瞻基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斗蛐蛐。然而,地方官员为了投其所好,劳民伤财,搞得百姓家破人亡,比比皆是。虽不是朱瞻基本意,却也难逃罪名。1435初,朱瞻基突然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叫来长子朱祁镇,以手指北,大叫了数声,却始终未说什么,随后驾崩于宫中,年仅36岁。
朱瞻基死后,他的长子朱祁镇继位。在朱祁镇亲政前,太皇太后张氏、杨士奇、杨荣等人尚可以延续朱瞻基的国策,压制王振等宦官。可朱祁镇自小跟宦官一起长大,亲眼目睹朱瞻基对宦官的宠信和重任,故而认为宦官是最值得依赖的对象。而在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相继病故后,再也无人能制衡王振,宦官集团迅速膨胀。
1449年,在朱祁镇、王振的联合操纵下,数十万大明精锐部队惨败土木堡,张辅等老将被杀,朱祁镇也被活捉,盛世大明瞬间跌落谷底。
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毫无疑问是朱祁镇和王振,而将王振推进朱祁镇心里的却是他的父亲朱瞻基。可以说,没有朱瞻基过度重用宦官,朱祁镇不会从小养成依赖、信任官宦的性格。而朱瞻基主动放弃开平卫所、坐视瓦剌变强,也为朱祁镇时期埋下了祸根。即使朱祁镇打赢了土木堡之战,大明想要重新将边界推至长城以北,也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朱瞻基是一个好皇帝,他施行仁政,与民休息,打造盛世。可他造福的只是宣德一朝的百姓,仅仅十年,却祸害了大明数百年。对于朱祁镇,朱瞻基太过保守,他的许多行为也在遗祸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