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越成长问题越多)
育儿经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越成长问题越多)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家长就追着孩子喂,就怕孩子营养不够长的不高或者是身体太单薄;孩子不想自己洗脸、刷牙的时候,家长就第一时间给孩子送上“贴心服务”,追着给孩子洗脸刷牙;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家长让孩子去收拾的时候,家长在旁边喊,孩子就仿佛是没听见一样,这个时候家长无奈之余还是亲自动手帮孩子把玩具收拾起来。3.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2.喜欢用零食安抚孩子的负面的情绪例如:孩子一旦不开心,或者是有了不好的情绪,家长的做法就是马上给孩子吃的安慰孩子的情绪。今天一颗糖,明天给一块饼干,再接下来就是给薯片给果冻,为的就是让孩子平复情绪不再哭闹。假如孩子一旦产生负面情绪的同时,家长就直接用吃的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承受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是习惯性的用吃东西来满足和充实自己的内心心理需求,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就会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行为处事仍然像
作为父母,只要是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就开始尽自己的最大的力气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但是,育儿这条路上走对了就是一路顺风但是一旦要是开始遇见问题就开始了艰辛的“避坑之路”。很多父母时常的踩坑的行为,有时候作为父母确是浑然不知的。假如家长们不正视现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状况。
1.让孩子时常待在家里
因为现在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相当的“宅”,除了上班的时候,其他时间几乎不出门。人们常常说见多识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见得多了才能见识更广,当时常的待在家里的时候,就失去了更多的见识外面的机会。
时常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不单单可以见识到更多东西,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接触同龄人,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孩子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经常性的呼吸新鲜的空气、多晒太阳、时常的活动,孩子的身体也会不断得到提升。假如父母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待在家里,这些本来属于孩子的机会都会不断地失去。
2.喜欢用零食安抚孩子的负面的情绪
例如:孩子一旦不开心,或者是有了不好的情绪,家长的做法就是马上给孩子吃的安慰孩子的情绪。今天一颗糖,明天给一块饼干,再接下来就是给薯片给果冻,为的就是让孩子平复情绪不再哭闹。
假如孩子一旦产生负面情绪的同时,家长就直接用吃的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承受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是习惯性的用吃东西来满足和充实自己的内心心理需求,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就会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行为处事仍然像个幼稚的孩子。
3.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
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家长就追着孩子喂,就怕孩子营养不够长的不高或者是身体太单薄;孩子不想自己洗脸、刷牙的时候,家长就第一时间给孩子送上“贴心服务”,追着给孩子洗脸刷牙;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家长让孩子去收拾的时候,家长在旁边喊,孩子就仿佛是没听见一样,这个时候家长无奈之余还是亲自动手帮孩子把玩具收拾起来。
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说我这是为了孩子啊,为的就是不让孩子饿着,还有的家长表示:我们也不想这样,孩子就是不听,那怎么办?让孩子收拾自己玩过的东西孩子也假装没听见,一直喊也没动静,让孩子去收拾也只能是一团乱,还不如自己去收拾来的省心。
其实,家长这样的做法不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反而是在剥夺孩子的锻炼的机会也是孩子锻炼机会的缺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也开始没有信心做好一件事情了。
4.过多的限制孩子
有的家长,总是下意识地给孩子很多固有的限定。例如:在玩耍的时候这个东西不可以碰、那个不可以动、不能用手碰,不能去这个地方玩或者不能去那个地方玩。衣服不可以弄脏,鞋子也要保持干净,这里不能爬那里不能过。
但是,家长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越来越缩手缩脚。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没有办法判断这个东西可不可以摸,或者是那个东西可不可以碰,父母这样的条件限制就会让孩子将来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慢慢的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在家里脾气大出外面的时候,不敢说话。
5.不分青红皂白就替孩子推卸责任
只要是孩子发生问题,就一定是其他人的问题。比如:孩子和其他的小孩子打架,就一定是对方孩子的问题;孩子走路摔倒了,家长直接就怪这个地的原因,假装去责骂地板;桌子磕了孩子,是因为桌子不好,假装打桌子。
经常是这个样子的话,当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孩子遇见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推卸自己身上的责任。将来不管是怎样的问题,都觉得是其他人的问题,一味地就认为是别人的错误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从来不会也不愿意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考不好就觉得是考试题目的问题或者是老师教授的方法有错误;将来工作不顺利就觉得是老板和同事的原因,这个时候,父母还怎么帮孩子解决呢?
6.通过恐吓孩子来达到孩子听话的目的
有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家长最习惯的采用的方式就是:吓唬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例如:孩子不睡觉,家长就说不睡觉有警察就把你抓走了;孩子不想收拾玩具,家长就说:不收拾我全送给别人。家长认为这是吓唬孩子的最直接的和有效的方法。但却忽略的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逐渐的变得胆小和怯懦。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要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成长中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