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成佛多久讲了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悟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成佛多久讲了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悟了什么)因此我心中非常不安,再加上萧先生这一问,问题在哪里?注意!我们大家学佛,有点颠倒因果,怎么说呢?“倒因为果”,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倒因为果。是的,我们都晓得自性本空,晓得都是因缘等等,但是,这些学理和道理,不是我们的,而是释迦牟尼佛苦行那么多年以后,对弟子的回答。人家把这个回答记录下来以后,我们看了才懂的。事实上,不是我们懂,那不过是佛经的增上缘,我们拿到佛的成果,加以接受而已。所以萧先生一走,一个念头使我心境不安,感叹今天世界的文化,国内外搞宗教的,搞神秘学的各类各式的花样都非常发达,但社会也更乱了,文化的思想也更模糊了,越来越不对劲了。由去年年底到今春,同学们出国写回来的信,所看到的资料,修道的也好,搞什么的也好,到处一片混乱。唉!真是无一不乱,无人不乱,此所谓乱世也。你说这一下抬头悟道,悟道了以后,前面那些修持都浪费掉了,那12年的功夫都白做了吗?换句话说,他悟道时不过30岁左右,弘
佛接受了营养,恢复了体能才渡过恒河到菩提树下,那时,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名师,只有靠自己到菩提树下打坐,发愿。
这简单的几个字,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看的时候意思似乎懂了,可是没有深入的体会,佛当时的誓愿,推开了宗教,推开了庄严的词语,等于说发了誓,赌了咒,这一次如果我不成道,就在这里死掉算了,不起此座就是这句话,他求道,就是那么的专心。
根据释迦如来应化史籍的记载,佛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陆续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第七天的凌晨,抬头一看,注意啊!释迦牟尼佛打坐不像我们那么呆板,头也不敢抬,他大概也要休息休息,抬头一看,看到天上的明星,而证悟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这里岔一句话,想到了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人认为这也算悟到了吧!(众笑)
刚才唠唠叨叨的,说明释迦摩尼佛悟道的经过,就是要说明我的老朋友萧先生问的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睹明星而悟道,悟了个什么?
你说这一下抬头悟道,悟道了以后,前面那些修持都浪费掉了,那12年的功夫都白做了吗?换句话说,他悟道时不过30岁左右,弘法时不过32岁,弟子们比他的年龄都大多了,他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出家之后,各种的修炼修苦行,是不是都白干了?我当时回答我的老朋友萧先生说,“他悟的就是那个缘起性空”,萧先生说,“嗯,对了!”推开门就走了。
不晓得你们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他走了以后,一个念头来了,萧先生研究佛学多年,别人问这个问题还没有关系,他问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换句话说,他问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依照道理,释迦牟尼佛悟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很简单,而在当时为什么那么难,难的是什么?佛19岁出家,修持了那么多年,才懂得这个道理,而现在我们大家都懂,看一遍佛经的人都懂,对不对?这有什么稀奇,如果悟到了这一点“缘起性空”,就一而贯之,一切通达了,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假定他悟的这个道理对,那前面功夫又怎么说?又如何交代?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佛,看到了佛法,就晓得“自性本空,性空缘起”,虽然这个道理都明白,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修持那么久?而且我们自己,不要说做不到菩萨,连初步的小乘罗汉都做不到,尤其令我感叹的,在现在这个时代,证到半个果位的人都没有看见。
所以萧先生一走,一个念头使我心境不安,感叹今天世界的文化,国内外搞宗教的,搞神秘学的各类各式的花样都非常发达,但社会也更乱了,文化的思想也更模糊了,越来越不对劲了。由去年年底到今春,同学们出国写回来的信,所看到的资料,修道的也好,搞什么的也好,到处一片混乱。唉!真是无一不乱,无人不乱,此所谓乱世也。
因此我心中非常不安,再加上萧先生这一问,问题在哪里?注意!我们大家学佛,有点颠倒因果,怎么说呢?“倒因为果”,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倒因为果。是的,我们都晓得自性本空,晓得都是因缘等等,但是,这些学理和道理,不是我们的,而是释迦牟尼佛苦行那么多年以后,对弟子的回答。人家把这个回答记录下来以后,我们看了才懂的。事实上,不是我们懂,那不过是佛经的增上缘,我们拿到佛的成果,加以接受而已。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也应该走修行的路子,要学释迦摩尼佛一样,走禅定的路子,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证,自己去证到那个“缘起性空”。
因为我们懂得这许多道理以后往往会误以为是自己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多年来讲打坐的,一个个道家也会,密宗也会,满口的行话,但是看看他那样子又一点都不像,至于说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求证到,也一望而知。如宋朝大慧杲禅师说的,你有没有开悟,你站在那里我就知道了,哪里还需要等你说。可是现在这些人,满口的道理,尤其什么奇经八脉,这里通,那里通,热闹的很。我说“你不要把身体通乱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先学了佛经上的那些知识。把前人修持的成果,拿来倒果为因,倒因为果。
释迦牟尼佛这一大藏教市里也罢,史经验吧,他只怀疑生死问题,生命的问题,他追求的是人生怎么样“了”。所以萧先生提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动机
第二个动机是通知单上面讲的,几个外国回来的学生,朱文光,李文,陶蕾等,也提出这些问题要我讲。我说我有一个条件,中英文的记录同时出来,不要像以前一样,每次讲了以后,记录了以后,几年都没有交卷,最后跑得没踪没影了,这是第二个因缘。
第三个是要感谢这里的住持,借给我们这个地方来讲课。现在再回到刚才的重点上,我们知道,一般讲修正功夫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前人修持的经验和累积的见地,拿来倒因为果,然后就变成佛学了。结果我是我佛学是佛学,两个是对立的,对于修持一无是处,所以我经常说佛法修持的方法与佛学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要走的是准备学佛的路线,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