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几道年货开启今年的年味(传统年货大集少了)
用这几道年货开启今年的年味(传统年货大集少了)除了大型的年货大集十分吸引人气,农批市场在准备年货的时候也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选择。有创新 农批市场显特色春节前,年货大集是很多人准备年货必去的地方,在京城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的北京农业展览馆年货大集更是不少老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回忆。今年1月3日至23日,老北京年货大集依然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1万多平方米的展销面积中囊括了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家品牌企业的万种名优产品,种类从土特产品、水果生鲜到服装、礼品、家居、电子产品无所不有。据悉,尽管现在农业展览馆年货大集还没到最火爆的时间,但平时的日均流量已经达到了20000人次左右,开创了年货交易平台之最。据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农业展览馆里各式摊位井然有序,人流熙熙攘攘,赶上周末更是火爆。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摊位都打出“低价”、“百元礼盒”、“百元三件”等促销招牌,消费者们也十分买账,一路试吃试用逛得不亦乐乎。每年都来大集的“老北京”王女士对记者表
编者按: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为了迎接农历新年,办年货必不可少。如今,办年货的渠道越来越多,不仅有年货大集、商超等线下渠道,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网上采办年货也成为趋势。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年货不再是传统的烟酒糖茶等日常百货,鲜花、盆景蔬菜等新颖的创意产品和服务,正被商家们不断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为靓丽的节日市场增添了一抹抹温暖的色彩。在此背景下,本报特别策划了“年货节”系列报道来观察节庆消费的升级,记录年货的变迁。
准备年货,各式年货大集则是年货的重要来源地。
过年了,除了春运、团圆、年夜饭等关键词,年货也是人们缺不了、躲不开的话题。快到春节的时候,街道上总能看到提着大包小包、各式礼盒的人们来去匆匆。而说起准备年货,往常各式年货大集则是年货的重要来源地。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加上电商给人们购物带来的便利,年味十足的传统年货大集现状如何呢?
有年味 年货大集促销忙
春节前,年货大集是很多人准备年货必去的地方,在京城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的北京农业展览馆年货大集更是不少老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回忆。今年1月3日至23日,老北京年货大集依然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1万多平方米的展销面积中囊括了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家品牌企业的万种名优产品,种类从土特产品、水果生鲜到服装、礼品、家居、电子产品无所不有。据悉,尽管现在农业展览馆年货大集还没到最火爆的时间,但平时的日均流量已经达到了20000人次左右,开创了年货交易平台之最。
据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农业展览馆里各式摊位井然有序,人流熙熙攘攘,赶上周末更是火爆。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摊位都打出“低价”、“百元礼盒”、“百元三件”等促销招牌,消费者们也十分买账,一路试吃试用逛得不亦乐乎。每年都来大集的“老北京”王女士对记者表示,过年还是得来这种年货大集,什么产品都有,价格也很合适,重点是“有年味儿,热热闹闹的比什么都强“。一位来自四川眉山的商户则对记者表示,参加年货大集对打响地方品牌作用十分明显,“我们以前是给其他的品牌供货,现在是做自己的品牌,这次就是专门来推广自己品牌的。”
在北京,除了有农业展览馆的老北京年货大集,还有首都体育馆的丁酉年春节年货大集等活动。 此外,在老北京年货大集举办期间,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年货大集、第二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也给首都人民准备年货多了不少选择。而这些只是全国各地年货大集的一个缩影。
有创新 农批市场显特色
除了大型的年货大集十分吸引人气,农批市场在准备年货的时候也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选择。
海鲜水产一直是过年的“刚需”。从一大早开始,地处北京东四环至东五环之间的以生鲜为特色的北京盛华宏林批发市场就人声鼎沸,不少消费者都在整箱整箱地把生鲜往家里搬。盛华宏林宣传企划部经理杨帆表示,生鲜在年前一直人气很旺,批发零售兼有,除了普通的泡沫箱包装,高档礼盒装也很走俏。
虽然销售场面十分火爆,但杨帆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盛华宏林春节前的销售额预计会减少1亿元左右。“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消费者整体的消费能力有所下滑,而电商的影响几乎可以忽视。”他说。
尽管盛华宏林是以生鲜粮油为主要特色,但为了应对春节前消费者购物的需求,他们也专门摆出了以水果为主的“礼品一条街”。杨帆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里面的商户很多是从原来的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过来的,做得十分专业。据悉,锦绣大地曾是北京西部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相关需求,于2016年11月正式将其果品、水产蔬菜、肉类、粮油共四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部撤市,其中有不少商户就来到了盛华宏林。
此外,盛华宏林还推出了新品盆景蔬菜。“我们的盆景蔬菜就是像养花一样将蔬菜栽入施放了有机肥的花盆中,人们可以在家现吃现摘,满足消费者春节期间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销量很不错。”杨帆说。据记者现场观察,不少消费者对盆景蔬菜十分感兴趣。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盆景蔬菜感觉十分新奇,而且蔬菜是已经长好的,不用从种子开始种,很省心。
而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内,“2017河北新发地年货大集”已于1月13日正式开市。据悉,此次新发地年货大集共设200多个展位,除了市场商户提供的进口蔬菜、水果和各类干果副食品,还吸引了许多外来商户参与,涉及鱼、肉、蛋、奶、海鲜等众多品类。为了丰富京津冀市民的节日体验,大集上还设置了对联、花灯、节庆用品等摊位。由于市场的批发优势,这里的许多货品价格只有超市售价的一半,极具吸引力。还没开市,就有许多市场采购商户和市民前来询问。
不过,在北京新发地综合交易大楼中的年货大集则显得有些冷清。或许是因为工作日的原因,大楼里消费者并不多,一楼大厅中央有着“年货大集抽大奖”的海报和一些干果、糕点和粮油的摊位。由于综合交易大厅已经将各式商品集中到了一起,并没有再单独拿出很大的场地来举办活动。
分流多 传统渠道何处去
尽管各式年货大集办的如火如荼,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年货大集这样的年货集散地已经越来越少了,年味儿也变得有点淡了。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春节更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带来欢乐的节日。
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改造升级商业模式,已经举办了6年的北京五棵松大集在2016年春节前告别了京城;举办了六届的北京海淀岁末购物节,今年也没有动静。记者与海淀区商业联合会联系得知,截至记者发稿前,他们尚未接到相关年货节的举办通知……而在记者探访各式年货大集的过程中,看到的也多是中老年人拉着自己的“小拖车”在摊位中穿梭,鲜少看到年轻人。一位老人对记者表示,她的儿女工作都很忙,有什么想买的一般也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但她还是觉得就算不买东西,去大集里逛逛感觉也挺好。“只在网上买东西怎么会有过年的气氛呢?”她显得有些困惑。
确实,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不是节日电商也要弄个“名头”搞促销,春节这种传统节日就更不可能放过了。天猫、唯品会、苏宁、网易考拉……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进行“年货节”。与亲自去传统年货大集带回大包小包相比,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们也更喜欢这些能送货上门的便利“年货节”。
除了便利性,电商平台商品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更能得到保障。就在名为“农展馆老北京年货大集”的微博账号中,有评论表示“买到了变质的次品,如何投诉”,还有评论说“在摊位试吃的菠萝和实际买到的菠萝并不是一个品种的”。此外,据记者观察,或许是因为人流量太大、产品种类过多的缘故,农业展览馆里各种味道混杂,且环境显得有些杂乱,不少用过的包装盒就随意地被丢在了摊位中间的过道里。这或许也是更讲究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放弃传统年货大集的原因之一。(记者 冉隆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