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二:贲其须。原文 (离下艮上)贲: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这句话的出处:此句语出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賁象穷白,贵乎反本。”
贲象,是周易里面一个卦的名字,上艮下离,这个好理解,但为什么穷白呢?反本,通返本,中国汉字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字多音多义的情况很常见,而且,我本人的感受,就是发同一个音,或者同一个偏旁部首的字,似乎都有着某种暗中的联系。贲象穷白,就是贲卦穷白,‘穷白’一词当时难住了我,于是就查贲卦,易经里面的解释是这个样子的:
贲(卦二十二)
原文
(离下艮上)贲: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四:贵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终于明白,所谓穷白,就是穷究‘贲’卦到最上面那一爻,上九,白贲,无咎。贵乎反本,好理解,可贵的地方是返朴归真,回到本原。这句话牵涉到易经,那就很不好拿捏了,因为周易成书的年代久远,掌握其确切的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人根据个人的理解,现在讲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贲一字有两个音,一为ben,且贲通“奔”,第二为bi,两个意思不一样,但通奔字给我以启示,这个卦音为Bi,意思有斑纹杂乱的意思,但为什么它的第一音为ben,且通“奔”字呢?我经过又一次查询,找到了贲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为上面三株草,下面一个贝字,个人理解为,草丛中的有贝的意思,而且古代贝作为钱币使用,故而,我大胆揣测,那个贲极可能就是奔字的最早形象,草丛中散落有钱贝,人们见之奔跑而争抢,故而为“贲”……当然,后来我又琢磨着这个奔跑很可能是个经常发生的事情,而草中有贝不是常有的事情,只能推测,先民们很可能有做这个草中夺贝的游戏……那么为什么“贲”卦中读bi呢?这个发音我不太明白,但有一样,斑杂的颜色,很可能是形象的代指人群在奔跑争夺过程中,(好比叼羊?)衣物各色相杂的样子……而且,再往下推,愤是什么意思?心里乱跑?估计就是“激动”。
再联想一下虎贲军,虎贲就是老虎奔跑时的雄姿呗……虎贲中郎将一个官职在历史上好像也延续过很长一段时间,有群友称,“虎贲就是说带有花纹的老虎,虎说其威猛,贲说起华丽。何尝与奔跑有关系了。”这又使我多费了些口舌,我讲,贲一字,虽然出现在易经中,但我们要知道,甲骨文可比易经(指现在的周易)出现的年代早,大约在公元前1600多年左右,甲骨文就成为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在使用,而且现在看,有些汉字不是同时形成的,易经拿这个字来做为一个卦,说明这个字很古老。又听闻“贲”这个字有作氏来用的,如虎贲氏。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便不再多做联想,就此搁笔,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