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残酷战场是哪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残酷战场)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残酷战场是哪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残酷战场)然而,当时的印巴对锡亚琴冰川并不了解,停火线只划到锡亚琴冰川南端。1949年,印巴两国签署了《卡拉奇协定》,就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达成一致。这条后来被称为“实际控制线”的停火线,将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分为印控、巴控两个部分。锡亚琴冰川,是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的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的一处冰川。这里的地形和气候都非常恶劣,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平时气温在零下30度到50度。这里还有让人类惊恐万分的狂风,会瞬间出现,时速高达80公里以上。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1984年4月13日: 印度军队抢先占领克什米尔的锡亚琴冰川,随后与巴基斯坦军队展开争夺该地区的战斗。
锡亚琴冰川,是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的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的一处冰川。
这里的地形和气候都非常恶劣,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平时气温在零下30度到50度。这里还有让人类惊恐万分的狂风,会瞬间出现,时速高达80公里以上。
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
1949年,印巴两国签署了《卡拉奇协定》,就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达成一致。这条后来被称为“实际控制线”的停火线,将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分为印控、巴控两个部分。
然而,当时的印巴对锡亚琴冰川并不了解,停火线只划到锡亚琴冰川南端。
《卡拉奇协定》中仅模糊地提到停火线将继续“向北直到冰川”,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停火线。
就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一点省略,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战争。
随着几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惨烈战争结束,克什米尔其他地区的停火线都很清晰了。
然而,没有明确停火线的锡亚琴冰川,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双方均在这个可怕的地方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血战。
1984年4月13日,双方发生了“梅夫道”战役武装冲突后,该地区大部分由印度控制,印度约控制了该地区面积的2/3。通过“梅夫道”战役,印度控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锡亚拉山口和比拉方德山口,占据了上风。而巴基斯坦则只控制了位置较低的哥央拉山口。
对此,巴基斯坦一直高度不满,酝酿武力进攻,争夺冰川。
然而,锡亚琴冰川的自然条件太恶劣,想要发动大规模进攻几乎是做梦。在这个可怕的地方,擅自开枪都可能引起大面积的雪崩,将敌我双方一同毁灭。
平时日常的巡逻,无论巴军还是印军士兵都只能采用小分队,而且士兵之间至少间隔5米以上,互相要用绳索固定。
任何时候,他们都可能遭遇浮动雪层和冰川裂缝,瞬间丢掉性命。
一个印军士兵退役后惊恐的回忆:强壮的小伙子,在冰川的山地每走5米就必须停下来呼吸,不然就会因为缺氧而昏迷甚至猝死。士兵绝对不能不带手套,接触武器的金属部分,包括自动步枪的扳机。气温可能达到零下50度,人的手指只要触碰扳机超过15秒 ,就可能严重冻伤导致截肢。在这种地方驻军本身就是荒谬的,更别说还可能作战。
由于条件过于恶劣,一些高精尖的武器失效了。
印军火炮的激光测距仪,会突然存在巨大的误差。高价进口的西方狙击枪,光学瞄准器也会出现偏差,子弹的弹道不稳定。
巴军士兵则抱怨,RPG火箭筒在这里没用了,因为强烈的横风会把火箭弹吹得乱飞,很难击中目标。
抱怨最多的人,则是双方的直升机飞行员。
在锡亚琴冰川这种地方,直升机是最有效的运输工具。然而,印军曾有1架米8运输机,在10秒内向下的大风吹得降低了800米高度。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二战初期战机俯冲的速度,而米8是大型运输直升机,可不是什么战斗机。
直升机在这里飞行,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巴基斯坦方面直到1999年5月,才发动了著名的卡吉尔战役。
之前,双方在这里对峙了10多年,只有零星的战斗。
锡亚琴冰川自然条件过于恶劣,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每年都有士兵死亡。
印度认为,这10多年在冰川病死的士兵,比被巴基斯坦打死的要多几倍。
目前印军已经超过1万人冻伤甚至残废,因雪崩、坠落、高原病死亡的士兵高达2000多人。
印度空军的军官甚至私下告诉媒体,他们每周都要运下至少1名士兵的遗体。
印军如此,巴基斯坦军队也好不到哪里去。
2012年4月,冰川突然雪崩,将1座巴军营地掩埋。巴基斯坦方面用尽全力抢救,花费1个月时间,仅仅挖出3具尸体,其余13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存。
所以,在条件最恶劣的漫长冬季,这对难兄难弟很默契的一同向后撤退,放弃一线对峙的哨所。
大雪封山后,这些哨所无法获得陆地运输补给,无法驻守。
1999年,巴基斯坦的武装分子却打破了这个默契。
在印度全面后撤的时候,大约1000名巴基斯坦准军事武装,向前推进了10公里,占据了卡吉尔到德拉斯、巴塔利克的制高点。
直到5月份,印度方面才发现情况不对。
即便如此,印军仍然认为这是连派级别的巴基斯坦侦察部队或者特种部队,只是在试图搞事。
印军命令这里驻守的第18步兵团,去赶走这些骚扰者。
第18步兵团赶到卡吉尔同敌人交火,才发现敌人超过千人,而且装备精良,是优秀的山地步兵。
更夸张的是,巴基斯坦人还修建了一些钢筋水泥的防御工事。
第18步兵团遭遇了苦战,勉强收复了一部分失土,却损失了数百人,副团长也被击毙。
此时的巴基斯坦军队控制了制高点,可以用火炮封锁印度主要交通线NH1D国道。
对于印度人来说,无论如何也要保证NH1D国道的安全,不然锡亚琴冰川的陆地运输补给会中断。
即便,双方展开激烈炮战,印度使用了105毫米、130毫米、155毫米火炮,近百门大炮。
没多久,他们被巴基斯坦火炮压制,这大大出乎印度的预料。
由此,印军判断巴基斯坦军队主力已经参战。
这些火炮被部署在冰川一些位置极佳的制高点。这种地方部署大炮,依靠步兵和骡马是不可能办到的,只能使用直升机进行吊运,只有巴军主力才能办到
炮战失利以后,印度炮兵开始向空军要求支援。
1999年5月13日起,印度空军展开代号为“白海”的军事行动。
印度空军又重复了陆军的轻敌思维,认为只是单纯的对地攻击而已,没什么难度。
让印度空军没有想到的是,冰川很多地方海拔超过6000米,对于空军作战非常不利。
空军开始没有把巴基斯坦武装当回事,使用了米格2l/23/27战斗机、美洲豹战斗机、堪培拉侦察机,都是老式飞机。
这些飞机主要使用常规炸弹和火箭弹攻击。
冰川的特殊高原地形,让飞机不能飞的太高,距离地面目标不远。
巴基斯坦空军没有出动,这些武装分子装备了不少步兵防空武器。
首先是1架堪培拉侦察机,被1枚中国产的前卫1单兵防空导弹击中,勉强开回机场迫降,飞机损毁。
随后,又有1架落后的米格27在对地面扫射期间,被小口径高炮击中(印度方面认为是机械故障),坠毁爆炸,飞行员纳奇克塔跳伞逃生,被巴基斯坦人俘虏。随后,纳奇克塔被用于交换战俘,回到印度。
米格27坠毁后,执行掩护任务的米格21赶来查看情况,又被1枚美国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击中。
飞行员阿贾伊·阿胡亚跳伞后,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他遇到了一群粗暴的巴基斯坦武装分子,将他狠狠揍了一顿,又在他头上打了几枪,将他杀死。
第二天,印度空军派来1艘米17直升机,试图营救飞行员纳奇克塔。
结果,这架米17又被前卫1导弹击中,机毁人亡。
连续损失多架飞机以后,印度空军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随后,他们开始将法宝幻影2000和米格29战机,在卡吉尔执行攻击任务。
幻影2000负责对地轰炸,米格29则负责对付巴基斯坦的F16战斗机。
而幻影2000远离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采用高空精确制导轰炸。
这种轰炸代价高昂,炸弹的价格很高,总比损失战机要实惠的多。
更倒霉的是,巴基斯坦的F16被美国严格限制,不允许用于对印度的作战。
而其他的战机根本无法对付幻影2000和米格29,不能出动。
掌握制空权以后的印度军队,开始肆无忌惮的轰炸。
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炮兵难以有效作战,火力越来越弱,逐步被印军的250门大炮压制。同时,由于印度战机持续轰炸巴基斯坦补给线,导致前线补给困难,食品和弹药短缺。
6月开始,在炮兵、空军配合下,印度步兵开始全面反攻。双方激战到7月,巴基斯坦武装分子知道大势已去,纷纷撤退回自己的控制区。
由此,74天的冲突结束,印度陆军阵亡了527人,另有1363人受伤。
巴基斯坦则有超过1400人伤亡。根据当时的总理谢里夫事后透露,巴军的实际战死人数在2700-4000之间。
印度炮兵发生25万发炮弹,而印度空军虽只投下了500枚炸弹,因精确制导炸弹命中率很高,造成的损失很大。
需要说明的是,印度空军出动飞机高达1700多架次,其中很多是侦查飞行,为炮兵部队校对火力。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