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承包地流转的三种主要形式(农户承包地流转)
农村承包地流转的三种主要形式(农户承包地流转)结语:虽然当前土地流转在农村比较普遍,但是村民还是不要麻痹大意,签协议费点心,以后才会更省心。关于土地流转协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一起来说一说吧。村民流转土地以前,一般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但是流转给他人后,受让方多数是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在协议里应该事先约定好,如果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如何处理,一般情况是由乙方来将土地恢复原貌。土地用途是很多人在流转土地时特别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控制度,农业用地必须是农业用途。当前,耕地保护特别严格,尤其是对于基本农田、一般耕地,不能“非农化”、“非粮化”等。所以签订流转协议时,农户必须要知道对方租地用途,并以文字形式体现在协议里,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土地用途。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土地再流转是什么意思,比如村民甲将土地出租给乙后,乙又将土地转租给丙,那么乙与丙之间的土地流转就是再流转,而甲与乙之间的流转叫做初次流转。所以村民甲与乙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导语:自从1978年开始,农村土地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为基础的土地经营,也就是说村里的集体土地需要分配给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且在当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家家户户可以说是以种地为生。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村民能够从事的其他工作越来越多,同时种地成本在变得越来越高,所以种地已经不再是村民的首选,村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逐渐降低。
虽说村民不再指着种地养家糊口,但是种着地好歹也能增加一份收入,有总比没有强,所以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变低,不代表就对土地不重视。村里给村民分着地,村民自己种地可以拿份收入;就算自己不想种地了,还可以将土地流转出去获得相应的租金。当前,由于村民的外出务工,所以村里面很多村民都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看着很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签对、签好这份土地流转协议,其中的“四必须、两约定”,你做到了吗?
必须签订书面协议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单纯靠口头约定,是很难达到对流转双方的约束,并且口头约定的协议里,往往只是谈一下土地流转价格和承包期限,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村民的土地只是交给他人代耕,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可以口头约定;但是对于流转期限时间大于一年的,务必签订书面协议,作为双方流转土地的一个凭证。
土地流转无论是出租还是入股,在协议里应该定好价格。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价格这是必谈的问题啊。确实如此,但是很多人不太明白价格的协商有这么3种情况,一是租金谈好后,在流转期限内一直不变;二是谈好租金后,在流转期限内每隔一两年浮动一个百分比;三是不固定租金,以粮食的市场价为准,约定好每年多少斤粮食。
土地用途是很多人在流转土地时特别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控制度,农业用地必须是农业用途。当前,耕地保护特别严格,尤其是对于基本农田、一般耕地,不能“非农化”、“非粮化”等。所以签订流转协议时,农户必须要知道对方租地用途,并以文字形式体现在协议里,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土地用途。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土地再流转是什么意思,比如村民甲将土地出租给乙后,乙又将土地转租给丙,那么乙与丙之间的土地流转就是再流转,而甲与乙之间的流转叫做初次流转。所以村民甲与乙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应该将乙能否再流转土地明确在纸面上,防止乙未经甲同意,私自流转土地。
如果流转双方所约定的流转期限比较长的话,那么在流转期限内是否会遇到土地征收是很难说的。如果在土地流转期间赶上了土地征收,为了防止发生纠纷,双方应该在协议里约定一下发生该情况时,应当如何处理的分配方案。
村民流转土地以前,一般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但是流转给他人后,受让方多数是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在协议里应该事先约定好,如果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如何处理,一般情况是由乙方来将土地恢复原貌。
结语:虽然当前土地流转在农村比较普遍,但是村民还是不要麻痹大意,签协议费点心,以后才会更省心。关于土地流转协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一起来说一说吧。
如果喜欢笔者文章的话就关注笔者、点个赞、评论一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文中有不足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