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其实他非但和完美沾不上边,很多经历、事实都与电视剧里捏造出来的大相径庭。纪晓岚果真是个如此完美的男人吗?如此的一个人,你能找到他的缺点吗?我想是很难的,但他的缺点恰恰就是他太过于完美了,事实上会有这么完美的人吗?不会,因为他的名字叫纪晓岚,而纪晓岚有两种,一种是电视剧里演绎出来的,一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老师刻画出的人物形象确实经典,所以让一个风流才子的人设被几代人刻在了心里,但或许我们缺少了一种求真精神,几乎很少对此产生疑惑。

大清乾隆年间,有这么一个人,在后世名气十足,出身于官宦之家,深得皇帝宠信重用,他生来便是四里八乡有名的神童,擅长吟诗作对,本人学识渊博,所以乾隆甚至委以他《四库全书》总编之职。

非但如此,与他同朝为官的还有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和珅。

同样是圣上左右的红人,和珅贪污受贿无恶不作,简直光看外表都知道就是个小人,而他与和珅可截然不同,不仅饱读诗书、器宇轩昂,而且胸中抱负远大,从不做奸邪之事。

在官场中,他嫉恶如仇,上惩贪官、下打奸臣,皇上拿他当兄弟,和珅也争不过他;私生活中,他出口成章、诙谐幽默、风度翩翩,惹得贴身侍女都对他日久生情。

如此的一个人,你能找到他的缺点吗?我想是很难的,但他的缺点恰恰就是他太过于完美了,事实上会有这么完美的人吗?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1)

不会,因为他的名字叫纪晓岚,而纪晓岚有两种,一种是电视剧里演绎出来的,一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老师刻画出的人物形象确实经典,所以让一个风流才子的人设被几代人刻在了心里,但或许我们缺少了一种求真精神,几乎很少对此产生疑惑。

纪晓岚果真是个如此完美的男人吗?

其实他非但和完美沾不上边,很多经历、事实都与电视剧里捏造出来的大相径庭。

乾隆皇帝并不宠幸他,而且一点也不欣赏他的所谓才华,甚至完全看不起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动不动就把他拉去流放几年。

和珅才是真正权倾朝野的重臣,否则也贪不了那么多钱,毫无实权的纪晓岚在他眼里就跟一个平民老百姓没什么差别,他要是愿意,随便找个由头都能把纪晓岚做掉,纪晓岚哪里配和他掰手腕。

风流才子?不好意思,有关纪晓岚仁兄的长相问题,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想赖账都赖不掉,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身材较为矮小,长得又丑又黑,还是个胖子,甚至于还附加近视眼,那会儿没有眼镜,所以他只能经常微微眯着眼,看起来就更加猥琐了。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2)

唯一只有一点说的算是不假,那就是纪晓岚的感情生活,侍女主动贴上来都不要?不可能的,他的好色可谓人尽皆知,甚至已经上升到了纵欲过度的水平。

“一日无女则肤欲裂,筋欲抽,两日无女则两睛暴赤,颧红如火。日御数女,五鼓临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也。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这段话的意思就无需介绍了,总的来说,就是指纪晓岚实在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一辈子共娶了一房妻子六个小妾,还有其他各种红颜知己、露水姻缘不计其数。

是的,这就是真实的纪晓岚,比起影视作品中的大红大紫、青云直上,他真实的人生则要曲折的多,说是艰难坎坷全然不为过。

一、颠簸的赶考之路

雍正二年的六月份,纪晓岚生在河间府崔尔庄,取名为纪昀,字晓岚。

纪家虽然并非什么名门望族,但至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纪晓岚的父亲纪舒容也是个文化人,所以对孩子教育抓得紧,从小就送他去学堂念书。

清代科举制度承接明代,都是从童试到乡试再到会试,最后到殿试,纪晓岚同学兴许是学的很认真,外加天赋异禀,所以在童试时成绩就很好,一时声名大噪,被考官誉为神童。

古代科举难度是极高的,和如今的高考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尤其是明清两朝,能被称为神童的人,后来大多数都造就了一番事业。

纪昀七岁成名,十二岁跟着父亲进京深造,十七岁回到老家,被父亲说了一桩婚事,跟隔壁村二十岁的马氏成了亲。

婚后又是三年,他重新出山考试,开始了他的颠簸之旅,他先是一举拿下了科试头名,然后在乡试中写的文不对题直接落榜,后来再考,却又以解元夺魁。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3)

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这次摘得解元,是因为两位考官对他的文章都十分满意,其中一人名叫刘统勋,正是刘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刘罗锅”的父亲。

刘统勋对纪晓岚有知遇之恩,所以后来他的儿子与纪晓岚也一直关系匪浅,影视剧中表现出两人频繁明争暗斗的情节,也基本都是杜撰出来的。

乡试成功后,纪昀便兴冲冲接着去参加会试,但马上又名落孙山。

我们很难搞清楚为什么纪昀老兄的成绩如此飘忽不定,但大体上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同的考官对他的卷子态度不同,要么就是他自己考试的时候发挥不稳定,即现在所谓的“考前综合症”,甚至可能闹肚子什么的也不好说。

现实给了这位神童以很大的打击,而两年后正当他作好了再次冲击的准备时,母亲又忽然去世了,纪昀还是比较孝顺的(当然不守也不行,违法),他为了替母亲守孝,甚至错过了特别开设的恩科。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4)

但也许是母亲的死激励了他,在结束守孝后,纪昀再次参加会试,排名第二十二。

要知道,进入前二十四名便可以上朝面圣,纪晓岚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随后殿试揭榜,他位列二甲第四,就是全国第七名,成功拿到了翰林院的庶吉士这个金字招牌。

庶吉士可以理解为国家认定的优质人才,与其说是官职,更像一个学位,雍正之后,庶吉士选拔变得更加严格,唯有博才博学之人方可入选。

当然了,后来素有清朝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昀此时只落了个第七,连前三都没进,看上去有点寒酸,但排在他前面的人,有著名的史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和钱大昕,有清代著名诗人朱筠,有“吴中七子”之一的大学者王昶。

这些人其实也能从另一个方面衬托出一些纪昀的学识,和他那个二甲第四的含金量。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5)

从这里开始,纪昀就注定了不会成为一个籍籍无名的人。

但升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年轻人,纪昀只能从底层慢慢做起,他先是拿到了一个普通编修的职务,然后开始在翰林院中熬资历。

这基本上是当时官场中必经的道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无特殊情况的话,大家都是在埋头苦熬中度过青年时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能稳步混上去,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不过乾隆是个非常特殊的皇帝,在这个行业中,他算是比较随性的一位,比如他所格外宠幸的和珅,便是凭借着优秀的长相和杰出的逢迎本事,就能做到长盛不衰。

虽然纪晓岚长得确实有些磕碜,但他渊博的学识却是实打实的,在朝野内外也都小有些名气,并且,他的运气比较好。

二、坎坷的青云之路

之所以人人都挤破了头想要成为庶吉士,是因为他们想进入翰林院,而之所他们想进入翰林院,是因为那儿机会多。

明清之际,官员之间是很注重出身的,彼此抱团很多也是依靠这一点,而翰林们虽然官职低微也没有实权,但他们是皇上御用的智囊团,在需要的时候会随时找几个来办事,如果办得是大事,办得又很妥帖,那此人自然就能一举得了恩宠,就此飞黄腾达。

纪昀同学在进入翰林院工作以后,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做着些本分的文职,不过在这之外,他还幸运地获得了一份兼职——扈从伴驾。

扈谁的从伴谁的驾当然不必多说,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有机会多在皇上面前露几面,就算啥也不干都是好事。

而乾隆偏偏又酷爱吟诗作对,搞些风雅的东西,虽然他自己水平实在不太看得过去,可他的主业毕竟是皇帝。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6)

所以纪昀在伴驾期间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都比较空洞,但具备两个特点——辞藻华丽、表面功夫十足以及对乾隆皇帝明里暗里的吹捧。

正所谓投其所好,领导一高兴了,纪晓岚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尤其是不久后,纪昀再次陪同乾隆前往热河巡游时,引得他龙心大悦,受到了“天语嘉奖”。

从此以后,纪昀便成为了皇帝的私人文学顾问,陆续担任武英殿、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的总编修,乾隆二十年时又升任福建提督学政。

此时的纪昀才不到四十岁,就已经闻名朝野,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在这个年纪走到这一步,可以说是令人羡慕的,不过纪昀毕竟不是和珅,乾隆对他的态度是有深意的。

乾隆三十年,纪容舒病故,纪昀便按规矩回老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原本要担任贵州都匀知府,但乾隆却把他留了下来,继续在翰林院做学士。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皇帝恩宠的表现,实际上其中却大有玄机。

康、雍、乾时期,真正受到重用的文官,往往都会掌握实权,被封作外地的主管,但乾隆却拒绝了纪晓岚外派的任务,把他留在翰林院搞学问,这并不是信任的表现。

而同年六月,两淮地区的盐政方面出了些问题,乾隆觉得不对劲,准备彻查,一查之下就发现确实历任官员都存在贪污现象。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7)

已经退休了六年的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是纪昀的亲家,他也是清朝有名的能臣,但盐运是个天大的肥差,谁也免不了摸几把闲钱,可现在东窗事发、皇上震怒,大家都要倒霉了。

这事儿本来跟纪昀无关,但偏偏他犯了傻,在乾隆大怒的节骨眼上,把谕旨的信息提前透露给了亲家,不久后便被发现,乾隆大手一挥,直接把纪昀革职并打发去了乌鲁木齐。

当时的乌鲁木齐何等偏僻荒芜,送到哪里去的一般都是重刑犯,乾隆不假思索以此惩治纪晓岚,也就能看出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了。

倒霉的纪昀在边疆熬了三年,原本时间可能更长,但乾隆却立马把他找了回来,并且官复原职,这不是乾隆善变,而是纪昀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三、殚心竭虑的大作

三百七十年前,号称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在永乐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带领庞大的团队耗费了五年时间,穷尽毕生所学,修出了一部旷世的著作《永乐大典》。

盛世修书,名不虚传,只有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的年代,才有余力去投入这么多成本在文化方面,而到了三百多年后的乾隆朝,他自视甚高,也想在后世留下伟名,而且当初的《永乐大典》也在战乱中遗失了大半,所以他准备修一部新的大作——《四库全书》。

不过修书在古代是大工程,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总编纂官的职务,非得才高八斗、学贯古今之人不可。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8)

乾隆可能找了半天找不到纪晓岚,结果回过头才想起来,这兄弟还在乌鲁木齐旅游呢,于是就派人马上把他送了回来,纪昀,你有工作了,要上班了。

历史给了纪晓岚一个机会,而这偏偏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套丛书,由纪昀担任总编纂,带领着足足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和学者,下面还有三千八百多个负责抄写的人,即便如此,还是从乾隆三十八年一直修到到乾隆五十二年,花了整整十四年才最终完工。

这套书无论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简直都可以说恐怖如斯,它其中一共收录了近三千五百种书籍,共有近八万卷、三万六千多册、八亿个字,几乎完美符合了乾隆的要求——惊人、超越。

因为这套书比《永乐大典》的内容多出近三倍,几乎是将当朝之前,中国历史上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书全部收录进去了,令人叹为观止。

而作为总编纂官的纪昀的学识,也同样完全体现了出来,因为收录的书籍太多,为了方便翻查,需要整理出一个大纲目录,而目录太长,干脆就单独变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9)

提要中,每一本书都有简介,并且注明了优点和缺点,而这本提要,八成的部分都是纪昀自己写的,可见他的学问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离谱的境界。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没有纪昀,《四库全书》修不出来,乾隆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修书的过程中,纪晓岚是谁也动不了的,期间他儿子在江西九江做官时渎职犯了法,把自己老爹也牵连到了,吏部要惩治纪昀,但乾隆却一巴掌将他们扇开,给纪昀降了点职,继续留任。

这本书是纪晓岚一生最大的成就,也是他后半生在官场上畅通无阻的令牌,自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修书的工作以后,纪晓岚便再也没有栽过跟头,品衔和官职一路扶摇直上,乾隆著名的六次南巡,也每次都有他在侧伴驾。

《四库全书》之余,他还奉旨修编了《契丹国志》、《河源纪略》等书,总的来说,就是一直在负责文化编辑工作,同时常伴皇上左右。

不过老皇帝一驾崩后,嘉庆帝登基,满朝的局势一下子就风云突变了,大权臣和珅第一个被光速打倒,众臣人人自危。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10)

可是纪晓岚并不在倒霉蛋之列,恰恰相反,嘉庆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对这位大学士极其敬佩,所以一上任就把他从埋头啃书的岗位上调了出来,以绝对的信任直接升任为兵部尚书。

此后,纪晓岚一跃成为了真正的宠臣,在嘉庆手里,他的职位在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当中转来转去,都是六部握有实权的大员。

嘉庆十年,纪晓岚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封协办大学士,管国子监事,加太子少保,仿佛是人生已经走到了辉煌的尽头般,一个月后,他便在家中病逝,年八十二岁。

四、纪昀是个老实人

若纵观他的一生,说上一句富贵荣华、高官厚禄也实在不为过,所以在后世流传的许多风闻中,都把他说成神乎其神的那种人。

但实际上,纪晓岚和乾隆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微妙而简单。

想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必须先了解纪先生的能力,首先,作为封建时期一个走在国家最前列的官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老辣的人情世故?对皇上喜恶的认知?过人的政治能力?出众的长相?渊博的学识?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11)

可能需要很多,但好巧不巧的是,纪晓岚只有渊博的学识,他大半辈子都是在做学问,就好像做官只是他的副业,而乾隆也只希望他做学问,因为他别的也做不好。

从主观上,纪晓岚长得磕碜,人也没有和珅那么会拍马屁,所以乾隆并不喜欢他,从客观上,纪晓岚并不会治国,也无其他大能力,所以乾隆更不喜欢他,所以才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把他轰到新疆去。

有人会觉得疑惑,难道一本《四库全书》就能让情况完全改变吗?

非也,修书只是一件事,但纪晓岚所代表的是文化,是大清,至少是乾隆当朝的文化,他的学问之深厚众所周知,就像明代的解缙一样,乾隆也需要一个自己的牌面,而纪晓岚就是那面文化招牌。

但也仅此而已,就像当初纪晓岚年轻,刚刚得到皇帝宠幸时,就开口对乾隆皇帝南巡之事提出反对意见,乾隆顿时勃然大怒,并且说了一句让他惊为天人的话:

“朕不过思量尔等文学尚优,如此便恩准众人与你辅修四库全书,不过将尔等视为娼优眷养罢了,怎敢与朕妄谈国事?”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12)

这话堪称离奇,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把亲自任命的教育部领导说成娼妓,也是口无遮拦了,但其中却充分体现了他对纪晓岚的态度——华而不实的工具。

前面说过,《四库全书》的修编过程中,除了那些抄写人员,高官和学者就有三百多位,光是负责总管的就有几十人,无不是朝廷大员,但这些人到最后,除了纪昀以外,全部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处死或抄家革职,包括和珅在内,无一善终。

这就像是你有十双鞋子,可能会时不时丢掉几双、更换几双,但最好、最贵的那双就算不穿也会一直留下,但鞋子本身没有很重大的意义,你只是不想丢,而不是不能丢。

不过反过来讲,这也是他混迹官场几十载,对为官之道几乎还不怎么清楚,但却能以很高的地位、很大的荣誉安然退休而离世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他不参与复杂的朝堂争斗,更多只是研究学术,才不至于受到波及。

除此之外,纪昀还很老实,像他这样的人,既不会对别人产生威胁,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无端攻击,就像他与和珅的关系,压根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官官相护。

光是他能做《四库全书》总编,和珅都是在暗中出了力的,纪晓岚也经常明里暗里帮助和珅,两个人虽然谈不上亲密,但也关系匪浅。

真实的历史人物纪晓岚(矮小黑胖还近视)(13)

而刘墉干脆就是纪晓岚的干儿子,刘统勋一生对纪晓岚无数次提携,让他感激得痛哭流涕,所以在刘墉进入官场后,对他简直无微不至、百般提携,而刘墉也把纪晓岚当成标杆,遇事不决都会向他请教。

综合来讲,如果要用一个字评价纪昀,就是“稳”,两个字就是“踏实”,三个字就是“老实人”,一句话就是:纪晓岚绝不是坏人,但也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极好的官(刘统勋算是),他本身也很无奈,只得拼命搞学问,但在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还是能看出来他的敦厚,比如请求为百姓开仓赈灾等,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凭借着这种和权力的疏远,他竟然轻松度过了那些大风大浪,得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结局,也是极为幸运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