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山体防护网(京郊国道上的山体护网如何网住你的安全)
五家渠山体防护网(京郊国道上的山体护网如何网住你的安全)山体挂网都要挂两层。内层的网都是格栅网,一般是10米长、2米宽,由直径2.2毫米的钢丝编织而成,网眼5厘米见方;外网则是直径8毫米的钢丝编织成的,每张网长和宽都是4.5米,网眼是30厘米见方。“内层网主要是为了防止碎石脱落,外层网要挡住大块石头冲击。”2016年108国道上,护网第一时间兜住了落石六石路南起房山涞宝路六渡村,北至G108国道石板台村,全长约30多公里,是非常出名的山村公路,也是很多自驾游爱好者必选的路线。这条路在险峻的群山中穿行,九曲回肠,两侧一边是壁立千仞,一边是沟壑纵横。景色虽然美,但隐患也特别大。很多山体历经风化侵蚀,层叠在一起的都是危石,如同松脆的压缩饼干,常有碎石滑落甚至山体滑坡的情况。山区公路一直是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公路工程处日常养护管理的重点,尤其像六石路这样的自驾观景首选路线,更是保障的重中之重。其中,对山体进行封网工作是安全防护的手段之一
秋高气爽,北京进入了最美的季节,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喜欢在周末开车沿着国道到京郊赏景。不少人也发现,国道周边很多山体上都加装了防护网,给行车安全添了一层保障。
您有没有好奇过,这些沿着山体护住整个山坡的防护网是怎么加装上的呢?记者走进六石路山体护网加装现场,带您一起看看防护网加装的全程。
现场
张起两层网防住落山石
六石路南起房山涞宝路六渡村,北至G108国道石板台村,全长约30多公里,是非常出名的山村公路,也是很多自驾游爱好者必选的路线。这条路在险峻的群山中穿行,九曲回肠,两侧一边是壁立千仞,一边是沟壑纵横。
景色虽然美,但隐患也特别大。很多山体历经风化侵蚀,层叠在一起的都是危石,如同松脆的压缩饼干,常有碎石滑落甚至山体滑坡的情况。山区公路一直是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公路工程处日常养护管理的重点,尤其像六石路这样的自驾观景首选路线,更是保障的重中之重。其中,对山体进行封网工作是安全防护的手段之一。
“周张路、涞宝路、六石路、108国道……这几年这些线路的部分灾害点位都已经基本安排挂网。我们每年都要全面复查,因为有的山体春季‘体检’的时候还好,汛期一过又有危险了,所以每年都会有新增点位。”第七公路工程处施工负责人孙喜春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根据排查情况,优先安排在危险性高的路段优先挂网。
2016年108国道上,护网第一时间兜住了落石
山体挂网都要挂两层。内层的网都是格栅网,一般是10米长、2米宽,由直径2.2毫米的钢丝编织而成,网眼5厘米见方;外网则是直径8毫米的钢丝编织成的,每张网长和宽都是4.5米,网眼是30厘米见方。“内层网主要是为了防止碎石脱落,外层网要挡住大块石头冲击。”
在六石路中段,车刚从山梁转出,隔着几百米就能看到一片亮晶晶的山坡,那是因为防护网都做过镀锌,基本保证20年不被锈蚀。几名穿橙色标志服的养护工人像壁虎一样挂在山坡上,正在进行操作。“这一片已经挂好了格栅网,现在正在加外侧钢丝绳网,这个时候相对安全,否则是绝对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孙喜春一边把安全帽递给记者,一边解释,“最危险的就是打锚杆和清理山体的时候,常有碎石飞溅。”
孙喜春提到的锚杆,就是山体挂网时必须的支点。因为外侧大网是4.5米见方,所以锚杆之间的间距也基本都是4.5米。在确定需要挂网的山体后,工程人员首先会对山体进行探查,画好布点图。“首先就是根据山体情况,确认锚杆的点位,尽量避开树木,还要保证打孔点能受力。”养护工人会根据图纸打出至少两米深的孔洞,第七公路工程处的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安装锚杆并注水泥浆,“外面留出了的长度一般也就五六厘米,锚杆端部串着一个圆环,这个就是留着固定支撑绳的。”
锚杆是为了做好防护网与山体的链接,而支撑绳就是为了串联锚杆。支撑绳也都是钢丝绳,养护工人得用带有齿轮和链条的手扳葫芦将支撑绳穿过锚杆的圆环并系紧。“落石一般都是沿着纵向走,横向冲击力会更大。我们钢丝绳网强度不低于1770兆帕,对于北京的山体情况,防护力量基本还是够的。”
技术
山体铺护网得下慢功夫
虽然按照外网的尺寸打好锚杆,但难免会受山体条件、植被位置等因素影响,外网和锚杆之间并不能严丝合缝,这个时候就需要施工工人用缝合绳将外网和锚杆、支撑绳连好。“外网的缝合绳也是8毫米直径的钢丝绳,跟外网钢丝绳一样,每根缝合绳27米长,基本正好围着一圈把外网固定住。”
这个工作只能是工人们手工完成。在六石路上的多个施工现场,挂着安全绳的施工工人正在半空中进行挂网缝合。这个缝合就像我们缝补衣服,只不过每一次连接都需要工人全力抽紧钢丝绳,以保证形成足够的张力。不少工人手边都放着把手得有一米多长的工程剪,“缝合绳难免会有多余的部分,都要进行修剪。”如同我们在缝补衣服的时候会打个线疙瘩,在每个缝合绳将要用完时,工人们也会用缝合绳在外网和支撑绳之间多缠几圈,然后把“线头”用卡扣锁死。孙喜春说,“用钢丝绳怎么打结都难以做到不脱落、不松弛。但这个小卡扣是马蹄形的,两根钢丝绳穿过去后,可以被紧紧锁住。”
挂网的时候,如果位置在山体上方,站在山体上的工人会用缝合绳将卷好的大网垂直吊下,系好安全带挂在半空、踩在支撑绳上的工人拽过来后再将网甩开,挂住后进行缝合,如果挂网位置在山体下方,则由挂网工人用缝合绳将网拉拽上去。一张大网重量在50斤上下,不管哪种方式,操作起来都非常吃力,也很危险。每天开工前,专职安全员都会逐一检查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确保不出现残损。
虽然都是流水作业,但是山体护网的铺设也得下慢功夫,而且也得看天吃饭。每年铺网都会选择春秋两季,避开汛期后,秋天里适合开工的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这段路十个工人铺了快半个月了,这还是比较快的,幸亏这几天雨水少。如果下雨,当天和第二天是不能干活的,必须得把山体晒一晒,确保安全。”
所以只要是能施工的好天气,孙喜春和项目组的工人们早上五点多就会入场,中午在工地上吃完午饭,有时候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多太阳落山才收工。“只要开始铺网,我们整个项目组的人都住在山上,整个工期都不能下山回家。”
细节
挂网时会尽量避开植被
整条108国道和108国道复线上,盘山道边都是挺立的山峰,不少山体上已经覆盖上了防护网,从远处看是亮晶晶的一片,那都是网眼之间十字卡扣的反光,开到近处时,多数只看到一片翠绿,偶尔也有一簇簇的红叶,护网隐藏在里面并不明显。“我们在打锚杆的时候,就会尽量把大的植物放在两片网缝合的部位,尽量不影响它的生长。”
孙喜春说,这两条路上很多护网都已经铺设了三四年,挂网的时候都会尽量不伤到低矮植被,如果实在避不开,也只剪掉一点枝叶,把根留下,这些植物依然存活,来年就会再发新芽。另外,护网挂完后,工人们还会在山根种上地锦,多数都是爬山虎。几年后,新种的地锦和原有的植被就被相连起来,把护网变成一片绿色屏障。“护网给爬山虎更多的落脚点,它们长势都特别好,秋天的时候,满坡都是火红色,特别漂亮。我们在清理的时候也都会先把这些枝叶挪开,尽量不伤到它们。”
给山体增绿是护网的顺带效应,护网在防护地质灾害治理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8月19日上午11时,巡查人员发现108国道K120 600处(蒲洼乡宝儿水村)路侧山体出现滑坡迹象,有进一步恶化趋势。“通过巡查人员观察不少山石从山体滚落,幸亏有护网在第一时间把落石兜住,给应急避险争取了时间,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七公路工程处副经理谷春雷告诉记者。
除了这次大的滑坡,孙喜春说,“还有很多小的塌方和落石也都被山体护网有效地防护住了,我们日常巡查时,发现网内有碎石就会安排随时清理,以保证防护网的有效。在山道上开车的时候,只要看到旁边的山上有护网,我就格外踏实,感觉特别安全。”
姜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