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方gdp的计算方法(干货收藏GDP分析手册)
当前各地方gdp的计算方法(干货收藏GDP分析手册)√方法二:收入法。从收入形态角度来看,生产过程中,产品创造的价值就会被分配到各个生产要素中,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收入法GDP即为这四项之和。√方法一:生产法。从价值形态角度来看,GDP是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减去同期投入品价值,因此生产法角度是使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GDP。√什么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指不再被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间品以及原材料,这些产品还会被用于生产过程。之所以仅考虑最终产品,是因为如果同时纳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话,最终产品的价值已经包含了中间产品,会造成重复计算。2.GDP计算原理是什么?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分配,可以从多个环节统计,因此GDP也有多种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生产法、收入法以及支出法。
GDP基础理论
1.GDP是什么?
根据统计局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什么是常驻单位?常驻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简单讲就是以国界为标准进行区分,这个实际上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范围,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外企在国内的生产活动。
√什么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指不再被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间品以及原材料,这些产品还会被用于生产过程。之所以仅考虑最终产品,是因为如果同时纳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话,最终产品的价值已经包含了中间产品,会造成重复计算。
2.GDP计算原理是什么?
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分配,可以从多个环节统计,因此GDP也有多种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生产法、收入法以及支出法。
√方法一:生产法。从价值形态角度来看,GDP是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减去同期投入品价值,因此生产法角度是使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GDP。
√方法二:收入法。从收入形态角度来看,生产过程中,产品创造的价值就会被分配到各个生产要素中,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收入法GDP即为这四项之和。
√方法三:支出法。从产品形态角度来看,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么被国内部门消费掉,成为最终消费支出;要么被用于增加投资或者积累作为存货,成为资本形成总额;要么出口到海外,形成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支出法是这三项之和。
3.生产法GDP具体计算方法是什么?
我国GDP数据以生产法为主,生产法GDP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者主要有两点差异,季度核算行业分类较粗并且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年度GDP核算,有三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比例系数推算,相关指标推算),对于资料更加充分的农业、工业、金融业等行业,占GDP比例超过50%,采用直接计算,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对于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则采用间接计算,间接计算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仅仅知道行业内一部分企业的数据,以这部分企业的数据计算初步增加值,然后按这些企业在全行业占比外推整个行业的增加值,这种思路叫做比例系数推算法,主要包括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等行业,占GDP比例约40%。第二种思路是资料进一步减少时,寻找与该行业发展速度相关的指标,以这一指标的增速作为行业增加值的增速,然后以普查年度得到的增加值为基础进行外推,主要包括仓储、计算机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占GDP比例约5%。
√ 对于季度GDP核算,行业少于年度核算,计算方法是增加值率法和指标推算法。增加值率法是在仅知道行业总产出的情况下,假设增加值率短期保持相对稳定,行业增加值就等于行业总产值*上年度的增加值率,使用这种计算方法的是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余行业则采用指标推算法。
4.支出法GDP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支出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支出法和生产法原理上应该相等,但实际统计中常有误差。我国以生产法计算结果为准,误差部分以“统计误差”项目记录在支出法栏目下方。
√其二是最终消费支出不等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者差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消费品多算了部分投资品,比如销售给居民的建筑材料;少算了部分服务和虚拟消费,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少算了部分自产自销产品,比如农牧。
√其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等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者差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多算了土地购置费、旧设备旧建筑购置费;少算了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少算了无形生产资产支出,如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支出;少算了商品房销售增值。即房屋销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其四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不等于海关公布的净出口。两者差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海关统计少算了服务贸易差额;海关统计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到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之间会有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方面的差别。
5.GDP如何剔除价格因素?
剔除价格的方法包括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物量指数外推法两种。
√对于价格指数缩减法。利用各个行业的增加值,以及该行业的价格指数,用增加值除以价格指数即得到不变价GDP构成。
√对于物量指数外推法。利用相关行业的物量指数,比如交通运输行业的货运周转量指数,用前一年同期的不变价增加值,乘以物量指数增长率,即得到该行业不变价GDP。
√对于基期的确定。不变价GDP的含义其实是价格统一采用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从而控制住价格的变化。我国目前每5年更换一次基期,例如2016-2020年不变价GDP是以2015年价格计算。
6.GDP分析还有什么需要留意的细节?
√GDP会时常进行修订
我国每隔5年会进行一次经济普查,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从四次经济普查后修订情况来看,历次普查都是调高此前的GDP数据,并且调整幅度越来越小,表明GDP统计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统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各地GDP加总与全国GDP不完全相同
2018年之前各省GDP加总基本上都大于全国GDP,这与分级核算制度有一定关系。2019年后我国对这一状况进行改革,改为统一核算制度,即各地区按照统计局的统一要求,进行统一核算,并依据2018年的经济普查结果对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我们看到2018年之后,全国GDP和各省GDP的加总匹配度大大提升。
GDP的分析方法
1.GDP总量分析
√从季度GDP的绝对值来看,GDP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GDP绝对值(以不变价为例)在一季度最低,四季度最高,原因与全年生产活动节奏有关。
√一季度由于包含冷冬和春节停工,GDP绝对值在全年最低;二季度在一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回升,而三季度所包含的7 、8月份为盛夏季节,高温、洪水等极端天气较多,GDP环比增速较二季度有所下降,到四季度环比增速再度提高,但由于进入冬季,天气逐渐转冷,环比增速在9%左右。因此整体来看,四个季度的GDP环比增速呈现“双峰”形态。
2.GDP结构分析
①从三次产业结构看GDP
从增加值占比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我们GDP三次产业构成呈现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的趋势。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从1978年的25.8%、49.4%和24.7%变为7.5%、39.4%和53.1%,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2014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此后逐年上升。
②从行业结构看GDP
工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其余不到20%为建筑业,而工业中又以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最高,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大约70%。从第三产业的细分结构来看,增加值占比最大的前三个子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2020年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3%、15.2%和13.5%。
③从分配结构看GDP
2000年-2010年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主因是营业盈余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挤占;2010年以后,劳动报酬占比重回上行通道,特别是2012年以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收入法核算的GDP只有年度数据,且收入分配结构一般比较稳定,因此只适合做长期分析。
④从支出结构看GDP
无论从贡献率还是拉动来看,消费都已经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因素,资本形成总额为其次,净出口占比最小。
⑤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历史经验来看,消费率一般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投资率则相反。在一国资本存量比较低的阶段,储蓄和投资都比较少,此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很高(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起飞阶段,通过大规模投资和资本积累,投资率上升而消费率下降(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当迈入中高收入阶段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促使投资率下降,消费率重新上升,并最终保持稳定(2010年以来)。
GDP的微观基础
1.GDP数据与上市公司业绩
√ 第一、二产业中的行业增加值增速与相应行业上市公司ROE具有明显关联,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增加值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趋势一致,但由于样本偏差等原因,其他三产行业增加值与上市公司微观指标关联度不高。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微观指标为名义值,因此我们采用行业增加值的现价指标,计算累计值同比得到增速。
√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行业上市公司ROE基本同步。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与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走势基本同步。
2.GDP数据与微观指标关联
√GDP存在广泛的微观基础,GDP各产业增速与行业相关景气度指标基本同步。
首先,第二产业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高度正相关性,除此之外,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粗钢产量等微观指标也与第二产业增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然后,第三产业中,我们对主要产业与中观和微观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交通运输业增速与货运量增速、金融业增速与股票成交量增速、房地产业增速与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速、批发零售业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都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
3.GDP数据与金融数据联动
√GDP增速同样与金融数据也较为相关,金融数据更多是领先于GDP增速。
信贷扩张要么来自货币政策宽松,要么来自实体需求改善,而两者都意味着未来经济景气度的抬升,因此金融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的领先变量。在经验上来看,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对名义GDP增速有6-9个月的领先性,类似地,其他流动性指标与名义GDP增速也有较强相关性,比如超储率同比差分经验上对名义GDP增速有3-6个月领先性,其原因在于信贷扩张使得更多超额准备金变为法定准备金,因此超储率下降往往也对应着社融扩张的阶段。价格角度来看,3个月期国债利率(或类似期限短端利率)对名义GDP增速有12个月的领先性。
GDP的预测方法
1.从生产法角度对GDP进行预测
√生产法角度对GDP进行预测主要依托各行业增加值与中微观指标间的相关性
中微观指标需要具有三点特征,其一是月度指标,能够较高频率地跟踪行业增加值的变化,其二是代表性强,与行业增加值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其三是时间序列较长,能够做比较长时间的回溯。
√采用混频回归(MIDAS)方式对GDP进行预测
由于GDP是季度指标,行业物量指数为月度指标,两者频率不一致,无论用插值法提高GDP频率,还是用平均数降低行业数据频率,都会人为增加或减少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混频回归的方式进行处理,拟合优度达到0.97,从历史数据来看,拟合效果也比较好。
√生产法月度指标可用于合成月度GDP指数
上述分析已经精炼出主要的月度指标,我们利用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对下一个季度GDP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计量方法合成月度GDP指数,以供我们及时地把握经济动能的整体走势。
2.从支出法角度对GDP进行预测
√支出法预测GDP是基于国民经济恒等式(或支出法GDP核算原理)
将GDP分解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4.4)式即为支出法预测GDP的参考公式,然后将GDP分解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依据可得的月度数据,寻找三项对应的替代指标,量化出替代指标和三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加总获得GDP增速预测值。
√正因为消费和投资的月度指标与支出法下GDP分项的统计差异,我们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数量关联,或叫转换系数。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支出大约0.73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约55%,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向GDP转化系数约为0.41;同理可得固定资产投资向GDP转化系数约为0.27;最后将美元净出口按照当月汇率转换为人民币计价的净出口总额,净出总额的同比变化可以直接作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