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当然,月牙儿并不总是阴冷的存在。在“我”遇到生命中,第一个"爱"自己的人时,我看到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清亮而温柔,"我"的心中充满温暖,觉得这是希望的开始。但一天天过着金屋藏娇的生活,男方却从来没有给过我名分,当我从他的头发上看那也在微笑的月牙,忽然之间,月儿却被云掩住了,这象征着我在欣喜的同时,有着隐隐的担忧。这里的景物描写,揭示了"我"内心希望与痛苦并存的微妙状态。连环画(李全武 徐勇民 编绘)在《月牙儿》中,主人公刚出场时,只是个七岁的小孩,“我”第一次凝视月牙儿,那时是爸爸去世,四外漆黑,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冷光,格外让人感到孤独。乃至很久之后,月光的一星半点寒气,老能跑到"我"的心中,让"我"重温那种孤独无助、挨饿受冻的感觉。后来看见月牙儿,是家里再一次发生变故,妈妈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的开支,重新嫁给另外一个人。那天,妈妈坐着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当时,“我”被新爸爸牵着手,走在轿

中秋佳节,赏月成为了全民共享的项目。"月"文化由来已久,在先秦两汉时代,月亮在人们心目中,是神灵般的存在;到了隋唐时代,对于月亮的崇拜已成为一种风俗,引发隽永的情思和丰富的联想,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月亮"的原型意象。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里就有"明月皎兮,佼人僚兮”,月亮渗透在"根文学"记忆中,阴柔沉静的月亮意象,赋予了文学作品丰富性与多面性,使人能够产生特定的情感经验、和文化模式来看待社会和人生。

在老舍的作品《月牙儿》里,作品中的一对母女,原本容貌妓好、清清白白,丈夫去世后,只希望勉强糊口、生存下去,但也无法做到。而作品中出现的"月牙儿"作为文章的抒情、以及指引故事发展的线索,与主人公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月牙儿残缺的形象,象征"我"的伤感情绪;月牙儿在暗夜笼罩下被吞没,暗示着"我"的处境和命运;而月牙儿作为美、纯洁和希望的使者,永远皎洁、给人间带来光明,又无时无刻不点化了"我"的灵魂,让精神得到升华。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1)

一."月牙儿"是情感的象征

在《月牙儿》中,主人公刚出场时,只是个七岁的小孩,“我”第一次凝视月牙儿,那时是爸爸去世,四外漆黑,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冷光,格外让人感到孤独。乃至很久之后,月光的一星半点寒气,老能跑到"我"的心中,让"我"重温那种孤独无助、挨饿受冻的感觉。

后来看见月牙儿,是家里再一次发生变故,妈妈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的开支,重新嫁给另外一个人。那天,妈妈坐着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当时,“我”被新爸爸牵着手,走在轿子的身后,“我”望向天空,觉得月牙儿像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我"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就像月牙儿也朦朦胧胧一样,这正是"我"内心深处迷茫不已的折射。

接下来,我慢慢长大了,而妈妈为了生存,跟卖馒头的掌柜走了。我无法再跟过去,只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的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人。晚上时分,为了排解寂寞,我一个人在院中走,却常常被月牙儿给赶进屋来,我不敢看月亮,是因为无法直视母亲对我的抛弃,也无法面对眼前令人悲伤的处境。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2)

连环画(李全武 徐勇民 编绘)

当然,月牙儿并不总是阴冷的存在。在“我”遇到生命中,第一个"爱"自己的人时,我看到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清亮而温柔,"我"的心中充满温暖,觉得这是希望的开始。但一天天过着金屋藏娇的生活,男方却从来没有给过我名分,当我从他的头发上看那也在微笑的月牙,忽然之间,月儿却被云掩住了,这象征着我在欣喜的同时,有着隐隐的担忧。这里的景物描写,揭示了"我"内心希望与痛苦并存的微妙状态。

正如老舍所说:"背景的重要不只是写一些风景或东西,使故事更鲜明确定一点,而是它与人物故事都分不开,好似天然长在一处的。"

"我"情绪上的波动,态度上的变化,都和月牙儿息息相关,它是"我"心理状态的外化表现。"诗人与哲人相结合"的作家老舍,在作品中通过"月牙儿",渲染着气氛与情调,创造了数个不同的情境,也展现了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3)

连环画(李全武 徐勇民 编绘)

二."月牙儿"是命运的暗示

神话学家把原始的人类文明分为太阳文化和月亮文化。他们认为太阳一直是强有力的父性神代表;而月亮,则充当着温柔的母性神,是女性化的象征。在《月牙儿》,也成功将"月牙儿"比拟成一个女孩子的命运,折射出"我"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

月牙儿本可以是满月,如果亲爸没有病死、新爸爸没有抛弃母女出走,"我"也可以不用去接触生活中最肮脏、破败的层面,有一个更幸福的生活空间。可是作为命运的象征物,月牙儿渺小而残损、动辄被黑暗掩盖着,也预示着“我”无法摆脱生活的苦难。

一开始,母亲希望用当东西的钱、或者洗袜子赚来的钱来养活"我",但现实的残酷,是她没有想到的,最后她不得不走上出卖肉体的不归路;而"我"害怕自己会走上母亲的老路,于是平时总是省下点钱,以防不时之需,并且想找一个正当的职业,可1、2个月无事可做。上过几年书的"我",懂得礼义廉耻,但是有的时候,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就像月牙儿一样,一点点乌云就能把它遮蔽。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4)

连环画(李全武 徐勇民 编绘)

随着情节的继续发展,月牙儿的象征意义更趋复杂。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发现,从"我"委身于男子,到被关进监狱这段时间,月牙儿却一直没有正面出现,因为此时,月牙儿已成为代表"我"的暗喻,"我"就是月牙儿,月牙儿就是"我"。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像月牙儿一样,从对社会的一无所知,到十分清醒地走向深渊,被黑暗淹没。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把"我"援救出来,而自己过去的挣扎和反抗都被打上了徒劳两个字。"我"不想走妈妈走过的路,却清楚它在不很远的地方等着,"我"只有屈从于命运,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从一开始,冷冷的月光,惨淡的气氛就交代了人物的状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始终伤感的情调也决定了人物的悲惨命运,衬托出无处不在的无助与无望。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5)

连环画(李全武 徐勇民 编绘)

三."月牙儿"是心灵的净化

月亮往往象征着高洁和光明,而这种固定的美感经验,也是人对于月亮崇拜的原因之一。人们望着月亮,很容易产生对光明未来的追求、以及想要保持高洁情操的执着之心。在《月牙儿》中,"我"从月亮的皎洁、清宁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虽然知道命途艰难,也不断设法想保持那种高洁与纯粹。

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境不好,身边没有朋友,月牙儿就是"我"的朋友、玩伴,乃至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我”读书学习、“我”帮助妈妈料理家务、典当东西,饱受劳累,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一个不错的未来;长大后,月牙儿也曾是“我”的倾诉对象,和“我”的一线希望。当"我"做了酒馆里的第二号招待员时,虽然可以获得养活自己的经济收入,但后来看清这个职业会让自己蒙羞,就果断请辞了。每一次,当"我"身处人生困境时,即使在白天,"我"也想望一望天上,寻找那一轮皎洁的月牙儿,希望通过它的光照,给我指引和解惑。

老舍的作品月牙儿节选(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6)

文章结尾处,在经历了长期的摧残、复杂的人事变故之后,"我"入了狱,在那里“我”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心里特别的安静,而当自己打算嫁人、不再继续堕落时,"我"又看见了儿时好朋友——月牙儿,似乎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天残地缺,但人月合一。从发散光芒的月亮那里,"我"认识到自己需要剥离庸俗无聊的官能感受,再一次去追求纯洁神圣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以及自己本来应有的存在价值。月牙儿,让人在绝望的处境中重新燃起希望,产生急待自我完善的使命感,净化了人的心灵。

#中秋晒团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