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的衰落史(网络社群二十载的兴衰沉浮)
天涯论坛的衰落史(网络社群二十载的兴衰沉浮)无论怎样的大牛,都战胜不了时间,这是一道黄金法则。在自然中,强大如恐龙,也在地球上消失了。在社会中,曾经无比强大的帝国,最后都衰败,让位于新主。春天,本不是一个告别的季节,相反,应该是个勃勃生机的季节。然而,在这一周,我们看到的却是它的反面。过去这一周,心里很不平静,先是科技大牛霍金的离开,后是商界大佬李嘉诚的「离开」,最后是文坛怪杰李敖的离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英文「leave」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是「离开」,然而却具有不同的涵义。霍金和李敖的「离开」是去了天堂,而李嘉诚的「离开」则是退休,去养老了。难怪老外学中文有时候会学到「内心崩溃」。
文/刘兴亮(刘兴亮时间)
图/来源于网络
↡
01
过去这一周,心里很不平静,先是科技大牛霍金的离开,后是商界大佬李嘉诚的「离开」,最后是文坛怪杰李敖的离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英文「leave」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是「离开」,然而却具有不同的涵义。霍金和李敖的「离开」是去了天堂,而李嘉诚的「离开」则是退休,去养老了。
难怪老外学中文有时候会学到「内心崩溃」。
春天,本不是一个告别的季节,相反,应该是个勃勃生机的季节。然而,在这一周,我们看到的却是它的反面。
无论怎样的大牛,都战胜不了时间,这是一道黄金法则。在自然中,强大如恐龙,也在地球上消失了。在社会中,曾经无比强大的帝国,最后都衰败,让位于新主。
当然了,看到后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崛起,即使没有「血友」事件,贴吧估计也会走下坡路。只是这个事件让贴吧背上了道德的镣铐,使它跌落得更快了。
06
贴吧的衰落,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互联网世界的变化。PC互联网时代结束,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微博,微信,知乎,豆瓣,还有无数的APP自带论坛。
这些新的工具,一方面带走了KOL,而KOL就是流量,是各个平台争夺的对象;另一个方面,平台通吃的局面被打破,一个大而全的兴趣平台被切割,明星带着娱乐八卦去了微博,微信由于巨大的黏性通过其公众号带走了巨大的流量,微信和QQ的各种群形成了私密的圈子,兴趣圈子比较专业一点的人的投奔了知乎,而文艺青年则投奔了豆瓣。
而各个和兴趣有关的APP,大部分都自带自己的论坛,体育的,旅游的,财经的,在APP内部就完成了交流互动,不需要到专门的平台上去交流。
KOL走了,围观者走了,流量也走了,贴吧还剩下什么?
互联网已经不需要一个大而全的兴趣社区了,各种兴趣的爱好者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兴趣永远是吸引人气的武器,然而,爱好者都「各找各妈,各回各家」了。
爱好相同的人依然自然的聚集在一起,只是,聚集的地方,分散在互联网不同的角落,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有一个庞大的「中心」。有点意思,说起来好像有些「去中心化」的特质了。
这是互联网自然发展的结果使然,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使然,这种发展无可阻挡。
只能感叹,在这个阶段负责贴吧这个产品,纵然有再好的想法,再强的能力,想扭转乾坤,也是无比艰难。
辞职,是一种解脱。
07
BBS衰落了,贴吧衰落了,兴趣的社群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前有一个明确的组织,一个明确的聚集地,就如同一个大咖啡馆,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现在,则分化成无数个小咖啡馆,然后这些咖啡馆分别在不同的地方。
人多少是有点爱好的,这一点不会消失,基于兴趣的网络就不会消失,无论是从线下,还是线上,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多个产品,无论是一个社群还是多个社群。
这种社群散落在无数个产品中,具有几个特性,这些特性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1)核心是共同爱好
(2)圈子文化
(3)有意见领袖
(4)有粉丝
(5)内容很重要
评价指标还是那些:
(1)人气
(2)流量
(3)活跃程度
从BBS到贴吧,纵观二十多年,兴趣能够聚集人气,但是,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那就是「然后呢」。如果光有人气,看不到商业模式,解决不了如何变现的问题,最后在「免费」的久而久之之后,那自然就是「没有然后」了。更何况人气这个东西,若非持久经营,则难以长久,平台如何维护用户免费持久经营的热情?所以,一旦有更好的平台,自然离去。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BBS无数,论坛无数,贴吧甚至背靠大树,最后都说不上成功。
路在何方?前面迷雾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