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争先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赶超发展)
奋楫争先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赶超发展)近年来重磅出台“湖八条”“湖九条”“湖十条”“人才新政4.0版”等政策,聚焦人才的“关键小事”,推行“上管老下管小”生活服务,建立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常态化保障机制,唱响了“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双城记”。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是城市竞争的制胜变量,湖州一直求贤若渴。5年前,领略了南太湖畔的山水之美后,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官、国家级人才梁朋决定在湖州市长兴县打造商业化生产基地。彼时的湖州正迎来“区域交通一张网”的快速发展阶段,多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在长三角区域的众多城市中选择湖州,梁朋起初也有过些许担心,这里的募资渠道、投资环境、企业运作等与周边不尽相同,是否会“水土不服”?凭借主动高效的服务和真心诚意的政策,湖州提供的营商环境,很快让梁朋看到了在这里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如今,“三叶草生物”已在当地落地生根,并顺利在港股主板块上市。
2022年1月13日,浙江省湖州市委人才工作暨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在湖州大剧院举行。会上表彰了湖州市人才强市创新强市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天能控股集团、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州师范学院党委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曾庆华 摄)
在长三角地理中心,磁场越来越强大:过去5年,浙江省湖州市累计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9.3万人,相当于每天有200多名大学生来湖就业创业……如今,心怀“浙北再崛起”的梦想,已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1400多个,在2021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湖州列第29位……连续8年获评浙江省人才工作考核优秀市的湖州,何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磁性1:最硬的措施
5年前,领略了南太湖畔的山水之美后,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官、国家级人才梁朋决定在湖州市长兴县打造商业化生产基地。
彼时的湖州正迎来“区域交通一张网”的快速发展阶段,多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在长三角区域的众多城市中选择湖州,梁朋起初也有过些许担心,这里的募资渠道、投资环境、企业运作等与周边不尽相同,是否会“水土不服”?
凭借主动高效的服务和真心诚意的政策,湖州提供的营商环境,很快让梁朋看到了在这里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如今,“三叶草生物”已在当地落地生根,并顺利在港股主板块上市。
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是城市竞争的制胜变量,湖州一直求贤若渴。
近年来重磅出台“湖八条”“湖九条”“湖十条”“人才新政4.0版”等政策,聚焦人才的“关键小事”,推行“上管老下管小”生活服务,建立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常态化保障机制,唱响了“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双城记”。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厚待人才,建设高能级人才平台、拓展人才干事创业空间,同样是湖州打造聚才“强磁场”的有力之举。
湖州市以“五谷丰登”为核心的创业平台,目前已引进科学装置1个,签约重点科研项目19个、总投资36.1亿元。布局打造的“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吴兴区数字经济、南浔区光电产业、德清县雷甸装备制造等专业化人才园区7个,成功创建省人才创业园2个。
湖州还始终把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17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52家。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通过党管人才引领、人才工程牵引、人才改革驱动、人才平台跃升、人才服务优化‘五位一体’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湖州市委人才办介绍。
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2021年,全市聚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40人,同比增长14%。
磁性2:最优的环境
在吉利汽车湖州市长兴县生产基地,每隔2分钟就会有一台第4代吉利帝豪下线,目前该基地月产量已突破一万辆。三年前,湖州历史上单笔最大投资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落户长兴。以此为核心,长兴县开始着力打造智能汽车产业万亩千亿大平台,成立电池、电机等7个配套产业攻坚小组,根据相关供应商分布情况,制定招商留才路线图,为吉利项目“招兵买马”。
“这里有最好的投资环境与‘店小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据介绍,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程序,该项目签约170天后就开工建设,一般需要两年才能下线的变速器工厂,长兴只用了16个月。
位于吴兴区的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物料搬运行业输送分拣领域的龙头企业。为让“德马科技”发展快马加鞭,当地服务专班仅用10天时间完成该企业周边20亩地块内土地政策处理、电线杆搬移以及周边65亩低效土地收储,保障了企业扩能需求。另外,通过人才公寓配套、稳岗补贴和社保补贴等举措,为企业留住高层次人才“加码”。
如何留下人才和项目?以百分百的诚意、百分百的效率与百分百的服务,全力以赴服务好、保障好、推动好,是湖州给出的响亮回答。
据了解,湖州开发云上人才“综合体”,整合9部门71项业务,推动政策申领、公寓申请等人才事项全部实现“掌上办”;打造“人才项目全链通”,实现人才“引进、跟踪、评价、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丰富“人才码”应用场景,推出“免费游”“免费行”等服务,覆盖线下服务机构208家。截至目前,已提供服务30余万人次。相关做法获评2021年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
“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这便是湖州的视野。
磁性3:最真的梦想
2022年1月4日,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该合作区将与辐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西呼应,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集聚发展新势能,加快从长三角“地理中心”迈向“舞台中心”,寄托了湖州在新时代下更好更快发展的城市梦想。
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中,湖州这个“小个子”有着大梦想:它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新路径,过程是绿色的;它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蓝图是远大的;它契合湖州300多万人民的真切渴望与现实需求,未来是富裕的。
眼下,湖州正在按照“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布局,擘画全市生产力的新画卷,加速“浙北再崛起”的进程。
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经济,这是“浙北再崛起”的追梦路。
而城市梦想的“高光”,无不来自每一个角落的微光汇聚。它不仅在企业的研发室、生产车间,还在广袤乡村的田野里、竹海中……
2021年,湖州共有农村实用人才9万余人,他们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梦想的有力支撑。
一起迈向富裕和成功,是城市和个体共同的梦想。
从2021年11月23日湖州“共富班车”首发至今,全市11趟班车踏上各自征程,约50万名“乘客”相继登车。一趟趟立足民众易懂、满足民众所急、缩小民众差距、实现民众受惠的“共富班车”,在前行中创新、在创新中迭代,留下一路好风景。
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这是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2021年,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湖州创新指数列第3位。
1月10日上午,湖州发布了扩投资、稳增长、促开放系列政策,政策共计在支持项目加快建设、促生产稳增长、发展外贸新业态等25个方面投入超250亿元。
以沸腾状态托举起的,不仅是“浙北再崛起”的美好明天,还有更多人才在太湖南岸成就的美丽人生。
湖州市委书记王纲表示,要创新打法,激发动能。坚持用系统思维和整体理念,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做到人才链集聚裂变、创新链提能造峰、产业链提质增效、资金链全链配置、政策链最强供给,全力构建高效协同的人才创新大格局,让高端人才和创新力量在湖州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徐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