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最新(每日一学NO.20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最新(每日一学NO.202)4、关节B超检查:关节腔内可见典型的“暴雪征”和“双轨征”,具有诊断价值。关节内点状强回声及强回声团伴声影是痛风石常见表现。3、关节液检查:急性期关节滑囊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晶体,具有确诊价值。痛风诊断要点如下:1、痛风性关节炎:中青年男性多见,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h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持续数天至数周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两次关节炎发作间歇期缩短。2、痛风石:未经治疗的患者首发症状20年后约70%可出现痛风石,常出现于第一跖趾、耳郭、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痛风石可小如芝麻,大如鸡蛋或更大,受挤压后可破溃或形成瘘管,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
编者按
不忘初心,医路前行。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赋能医护的宗旨,为帮助广大医护、医学生提高自己,现开设《每日一学》专栏,万丈高楼平地起,希望每日的点滴积累,能够助你成功!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既往HUA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因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420μmol/L(不分性别),超过此值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腔和其他组织中沉积。因此,共识将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mg/dl)定义为HUA。
HUA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也有学者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为痛风。
HUA患者突发足第一跖趾、踝、膝等单关节红、肿、热、痛,即应考虑痛风可能,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逐渐累及上肢关节,伴有痛风石形成。根据病程,痛风可分为4期:①无症状HUA期;②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④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痛风诊断要点如下:
1、痛风性关节炎:中青年男性多见,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h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持续数天至数周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两次关节炎发作间歇期缩短。
2、痛风石:未经治疗的患者首发症状20年后约70%可出现痛风石,常出现于第一跖趾、耳郭、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痛风石可小如芝麻,大如鸡蛋或更大,受挤压后可破溃或形成瘘管,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
3、关节液检查:急性期关节滑囊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晶体,具有确诊价值。
4、关节B超检查:关节腔内可见典型的“暴雪征”和“双轨征”,具有诊断价值。关节内点状强回声及强回声团伴声影是痛风石常见表现。
5、双能(源)CT:特异性区分组织与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具有诊断价值。
6、X线:早期急性关节炎可见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痛风石沉积者可见骨质呈凿孔样缺损,边缘锐利,缺损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骨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诊断痛风既往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分类标准,符合3项中任意1项即可分类为痛风。近年关节B超检查和双能CT检查逐渐普及,建议采用2015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当表中分值相加≥8分即分类为痛风。目前研究显示,2015年分类标准更科学、全面、系统,诊断痛风的敏感性显著提高。(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参考文献: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国内科杂志 2017 3:56(3).
编辑:邓晓君
审核:王欣
终审:郭涛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
为了方便泌尿男科医生交流、分享,
学习联盟特意搭建了一个知识分享群,
可以实时了解泌尿男科会议直播信息,
欢迎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