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但在临床咨询案例中,我却看见了很多人,从小因为有一个冷酷或严峻的父亲,而留下很多心理阴影,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留下深远影响的。没有做过数据调查,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多少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处于缺席状态的。老胡说中国爸爸,除了缺席,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站得太高,对孩子太冷酷,彼此的链接淡到似乎不存在。这样的状态,不仅让爸爸和孩子越走越开,父子/父女之间关系更加生疏。还会孩子一直活在仰望爸爸的状态下,会疑惑,究竟是做自己,还是做“爸爸”。公众号:胡慎之(ID:hushenzhixl)

作者:杨思远

胡慎之公号签约专栏作者

向日葵工作室签约心理咨询师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1)

胡慎之

老胡说

中国爸爸,除了缺席,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站得太高,对孩子太冷酷,彼此的链接淡到似乎不存在。这样的状态,不仅让爸爸和孩子越走越开,父子/父女之间关系更加生疏。还会孩子一直活在仰望爸爸的状态下,会疑惑,究竟是做自己,还是做“爸爸”。

公众号:胡慎之(ID:hushenzhixl)

没有做过数据调查,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多少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处于缺席状态的。

但在临床咨询案例中,我却看见了很多人,从小因为有一个冷酷或严峻的父亲,而留下很多心理阴影,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留下深远影响的。

有很多媒体,都曾对“中国爸爸”口诛笔伐过,还有娱乐节目推出爸爸带孩子的主题节目,旨在唤醒父亲这个角色,对家庭的回归。

中国爸爸们,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或许,问题在于,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2)

胡慎之心理

一、“中国爸爸”常见的几种心态

如果“中国爸爸”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一些共识性的普遍心态,这些心态中,以以下几种最为常见:

1.“带孩子,不是我的事儿”

走在大街小巷,或者去街坊邻里串个门,你会发下一个很常见的家庭现象,就是孩子跑过来找爸爸,刚开口“爸爸、爸爸……”,下文还没说清楚是啥事儿,这位父亲高手一抬,指向孩儿他妈的方向,开口道:“去,找你妈”。

之所以这个现象很常见,是因为很多男性觉得带孩子这事儿,不是男人该干的活儿,是女人的事儿,在孩子出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提供一颗健康的精子。

2.“我只要给钱,就是个好爸爸了”

在家庭关系里,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战争场面:

女人说:你看看你,对孩子的事儿不管不问的,你算是个好爸爸吗?男人说:我这累死累活的,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你们嘛!这要学钢琴就学钢琴、要去国外夏令营就去国外夏令营,如果不是我给钱,拿什么去?!我这还不算好爸爸?那天底下就没好爸爸了!

这类父亲呢,比只是捐一颗精子的爸爸们要好一些,毕竟他们还知道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经济条件。

但是,他们之所以会被妻子讨伐,多是因为他们缺少和家庭的情感链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更是不管不问。妻子获得不了情感上的支持,而孩子呢,也得不到父性关爱,所以被指责和讨伐也在情理之中。

3.“我是你老子,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

还有一种很典型的中国爸爸,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都要听我的”,这有点类似《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爸爸,贾政。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贾宝玉听闻贾政找他,通常都变得心虚脚软,很怕劈头盖脸地又被父亲骂一通。

在这类父亲面前,孩子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自我”,你自己想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想让你做什么。你要是胆敢反抗,不是棍棒加身,就是断绝父子关系,面对这么严厉的惩罚,孩子通常都会乖乖听话,当然,听话的同时,也会丧失掉“自我“。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3)

胡慎之心理

回望这几种常见的“中国爸爸“的心态,你会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性:我很重要,我是权威,我是家里的天。

这种心态,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集体无意识传承的一种结果,中国男性普遍认为,女人和孩子天然属于弱势群体,自己作为男性,是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与这种地位匹配的,就是自我的权威感、家庭里的话语权,等等。

因为这样的集体无意识,父亲这个形象,对于孩子而言,就显得有些生冷而疏远。

那么,这样的父亲形象,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二、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孩子

知名电影导演李安,出生在要给非常传统的家庭,父亲李晟,是台湾一位有名的教育家,但与此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比较传统思想的父亲。

据李安介绍,父亲李晟,原本是江西一个大户人家的长子,后因战乱,家道中落,李晟也漂泊到了台湾。到台湾后,李晟接到家中长辈的教诲,让他另立门户,传承家族门楣。

同样作为长子的李安,也被父亲给予了相同的厚望。

据李安自己介绍说,父亲一直希望他做个像他一样的教授。当初在台湾,复读两年都没有考上本科的李安,读了一所艺术学校,希望将来当导演,父亲为此一直闷闷不乐,并且希望李安尽快出国深造,然后去教书。

直到李安拍《理智与情感》的时候,父亲还在说:“这样再拍几年,你就能得奥斯卡了,到时候就退休,去大学教书吧“。

就这样,其实李安的父亲,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发自内心认同过自己的儿子。他不太在乎李安是不是真正的想做电影,他更在乎的是,他能够完成长子的任务,继续弘扬家族门楣。

而这背后,深藏的就是一位父亲的“权威“思想。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4)

胡慎之心理

因为没有真正得到过父亲的认同,李安说自己平时哪怕很轻松,可是只要一回老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紧张。此外,他觉得自己平时也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快乐的人。

父亲去世的时候,李安没能回到台湾,这成了他一个心中的痛。所以在拍《少年派》的时候,他让派在那艘小木船上,对着装载着父母的那艘沉默的巨轮,大声重复着“对不起“。

这声“对不起“,是派替李安说的。

他对不起的,可能不仅仅是没有在父亲生命最后的尽头去为他送行,他更觉得自己对不起的,是对父亲意愿的违背。

李安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愧疚,这愧疚来自对父权的违抗。“到底是听从父亲的“,还是”坚定地做自己“,这两股力量拉扯着李安。

他是成为了自己,可是这成为的背后,却藏着由于对父亲歉意而产生的自我攻击,所以他才说,自己不是那么一个容易快乐的人。

李安还是幸运的,至少他有反抗的勇气,至少父亲还是给他留有了做自己的空间。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由于父权的绝对威严,自己又缺乏对抗的勇气,他们一辈子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一辈子都活得郁郁寡欢。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5)

胡慎之心理

三、如何才能做一个“中国好爸爸“

既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中国好爸爸呢?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好爸爸“形象涌现出来,影视演员黄磊,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翻看黄磊的微博,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要么在写关于两个女儿的段子,要么在给孩子们做饭……就连出差乌镇戏剧节,发的都是萌娃的照片。

这些消息状态,传递出来的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陪伴,他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陪同孩子的成长上面,他希望参与更多孩子们成长蜕变的时刻。

除了关注和陪伴,黄磊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个情境:

剧组送给多多一条狗,陆毅的女儿贝儿也很喜欢,抱着不撒手,并且问黄磊能不能把狗狗抱走。

黄磊说:狗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多多。

多多找黄磊诉苦,说贝儿有些折腾小狗,她很心疼。这时候,黄磊答道:“不用和我诉苦,告状没用,你要自己想办法“。

在这样的情境中,黄磊并没有以父亲的姿态参与其中,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本质上,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抱怨父母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常见的三种心态)(6)

胡慎之心理

类似的例子还非常多,透过这些具体表现,我想,想要做一个“中国好爸爸“,要做到几个基本点:

1. 放下权威意识,平等地去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关照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一些支持。

2. 不是给钱了就完了,孩子也需要父亲的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会内化来自父亲的力量感,从而面对生活的磨难。

3. 主动和孩子互动,多参与Ta的成长,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港湾里不仅有稳定的温柔的母亲,同样有一个恒定的阳刚的父亲,父母双性的内化,会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

电影《美丽人生》也讲述了一个父子之间的故事。犹太青年圭多和他儿子被关进了集中营的监狱,那里充满了杀戮、血腥。

为了保护儿子约书亚,他欺骗儿子说这是一场游戏,最终坚持成功将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儿子信以为真,在集中营过了一段没有被恐怖、不安填充的时光。

什么是好爸爸?

圭多就是好爸爸。不是教条地对儿子说“你要勇敢“,而是还原自己的天真和童心,去保护另外一颗本就天真的童心。

所以啊,中国爸爸们,拆掉自己的权威形象吧,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让这仅有一世的父子情,多些温情,少些冷漠

< The End >

作者介绍

杨思远,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个人拉姐(ID:byjzlajie)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