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勇气是怎样的美德(美德即知识)

勇气是怎样的美德(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表明:第一,人的幸福并不系于冷面无情的命运,而存在于人自身的趋善(做符合人性之事)的心灵与追求真理(知识)的实践,因此人是自我成全的。其二,追求真理与完善道德是一个过程。因为既然美德是受真理(知识)督责的,那么真理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价值,人对真理的探索本向也就体现为“至善”行为。苏格拉底认为,达到“至善”境界的标志应该是公正。“善性知识”是一个体系,它的核心内容为公正,而其余的德性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如自制是以理性履行公正,虔诚是以神圣守护公正,爱是对公正一往情深,智慧是参悟公正,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善性”表现为“美德即知识”。人们能不能实现“至善”,关键在于能不能获得善性的知识。因为:1,知识是“至善”的必要条件。“公正以及所有别的美德都是明知,……凡是能够辨别、认知那些事情的,都不会选择别的事情来做而不选择它们;……因此,明智的人总做光荣的和好的事。”这

题记:人恐惧,因为他生存在一个可怕的、恐怖的世界中(杜威语)。然而,在这个世界,人的幸福并不系于冷面无情的命运,而存在于人自身的趋善(做符合人性之事)的心灵与追求真理(知识)的实践,因此人是自我成全的。归属于我的“面向产业船长(captain of industry)的产业哲学”主题。

勇气是怎样的美德(美德即知识)(1)

那一年那一天,与苏格拉底的邂逅

1,

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精神的慧眼由自然转向人:是谓“认识你自己”,并第一次概括出了人的价值追求目标——“善”。善的意义实际上是good,好或美好的意思。由于西文中的good对应于中文的“好”与“善”二词,因此,当被中国学者把good“善”或“至善”时,有时隐匿了好与美好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是趋向于“绝对之善”的,因为此“善”乃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本体,是神旨的合目的的措置。

苏格拉底认为,“善性”表现为“美德即知识”。人们能不能实现“至善”,关键在于能不能获得善性的知识。因为:

1,知识是“至善”的必要条件。“公正以及所有别的美德都是明知,……凡是能够辨别、认知那些事情的,都不会选择别的事情来做而不选择它们;……因此,明智的人总做光荣的和好的事。”这就是说,人们只要掌握“至善”的知识,就必然会从善如流而嫉恶如仇,因为趋善是人性的本能。而如果有人择恶去善,那么该人肯定是最大的无知。

2,知识是履行“至善”义务的能力基础。苏格拉底指出,能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并造福于社会者都是那些深谙业务的人。这说明,知识能使人赢得成功并增益他人,因而体现出“善”的价值。反之,一个技劣的匠人,一个屡败的将军,连其本分都不能尽,更别说履行社会道德责任了。因此,美德是受知识指导的,无知识不能为善,所以人们要想“至善”,就必须不懈地求知。

苏格拉底认为,达到“至善”境界的标志应该是公正。“善性知识”是一个体系,它的核心内容为公正,而其余的德性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如自制是以理性履行公正,虔诚是以神圣守护公正,爱是对公正一往情深,智慧是参悟公正,等等。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表明:第一,人的幸福并不系于冷面无情的命运,而存在于人自身的趋善(做符合人性之事)的心灵与追求真理(知识)的实践,因此人是自我成全的。其二,追求真理与完善道德是一个过程。因为既然美德是受真理(知识)督责的,那么真理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价值,人对真理的探索本向也就体现为“至善”行为。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的缺陷是:人性本善难以说明人生的驳杂生相:美德即知识论过于强调理性道德而偏废了感情幸福。

2,

有如下几点需要思考:

1,生活的真正价值究竟应该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应当从一个不容变动的永恒秩序中去寻找?

2,知识是否可以区分为:a)关涉于生活的价值是什么的价值性知识,b)关涉于如何实现生活的价值的工具性知识。苏格拉底是否是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3,以我的判断,现代是一个工具知识高度发挥,而价值性知识极为失落的时代,我们需要挖掘美德即知识、善知识这些命题与范畴的时代意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