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汉字下面的两个发音一个是当时发音,另外一个应该是韩国的汉字读书音(待确认),实在是上好的资料。老乞大谚解面对这样的发问,多数人可能只会说古代有韵书,比如《广韵》,我们可以依靠广韵来确定古汉语基本发音啊!其实,这样回答还是显得苍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朝鲜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资料。今天我们要看的就元末明初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目前在网上查了一下《老乞大谚解》,只能查到一些古文截图,下图中每个汉字标注两个韩字,我们看一下这本书的影印资料:

由于中国古代过于强大,周边国家都以中国为尊,采用中国体制,用汉文书写本国历史文书。古代采用汉文的国家形成的圈子现在被我们称作“汉字文化圈”,这一文化圈包括现在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等国。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在引入汉字的同时,把汉字发音一并被带入,因此,这几个国家都保留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发音。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奇书,首先感谢一下古代朝鲜李朝人!

一直以来,中国研究古汉语发音,基本上都是用反切和各种古诗押韵推测。虽然中国音韵学研究得非常透彻,但是始终没有产生一种类似拼音的准确记录方法。因此,当你说古代汉语发音如何如何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被很多人提出质疑:

你听过古代人说的话吗?没有听过为什么你说古汉语是这么发音的?

面对这样的发问,多数人可能只会说古代有韵书,比如《广韵》,我们可以依靠广韵来确定古汉语基本发音啊!

其实,这样回答还是显得苍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朝鲜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资料。今天我们要看的就元末明初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
目前在网上查了一下《老乞大谚解》,只能查到一些古文截图,下图中每个汉字标注两个韩字,我们看一下这本书的影印资料: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1)

老乞大谚解

汉字下面的两个发音一个是当时发音,另外一个应该是韩国的汉字读书音(待确认),实在是上好的资料。

韩字呢,实际上就是韩国所谓的世宗大王创造的《训民正音》。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2)

训民正音

这是一种拼音文字,是用来拼写朝鲜语的工具。在这本《老乞大谚解》里,韩字被用来拼写当时的汉语发音,虽然没有声调,但是如果现在的中国人学过韩文字母的话,直接拼读应该基本上可以明白个七七八八。我们今天就着这本《老乞大谚解》的影印版中的一页看一下元末明初北京附近的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发音到底如何!

下面摘取图中的汉字,并把对应的韩字写成类似当前中国使用的汉语拼音的拼写方式。当然,拼写不一定百分之百规范,只是为了方便我们国人阅读,会韩语的同学可以自己试着拼读一下看看。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3)

老乞大谚解

老乞大谚解上(lao ki da yon gai siang)。

大哥,你从哪里来?(da go ni cung na li lai?)

我从高丽王京来。(wo cung gao li wang ging lai)

如今哪里去?(riu(声母待定) gin na li kü?)

我往北京去。(wo wang bo ging kü)

你几时离了王京?(ni gi si li liao wang ging)

我这月初一日离了王京。(wo zio yüo cu yi ri(声母待定) li liao wang ging)

既是这月初一日离了王京,到今半个月。(gi si zio yüo cu yi ri(声母待定) li liao wang ging dao gin bon go yüo!)

总结几个特点:

  1. 元明时期,入声已经消失很多。据说这本《老乞大谚解》里面有不少汉字是有入声的,后续如果可以拿到相关资料,作者会继续摘一些新的影印页面给大家分析。
  2. 元明时期的北京周边方言腭化尚未铺开。比如“去”的发音依然是“kü”,“京”的发音是“ging”,“几”的发音是“gi”。关于腭化的“蒙元影响说”基本上可以偃旗息鼓了!
  3. “m”韵尾已经部分消失。比如“今”发音是“gin”,而不是“gim”。当然,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老乞大谚解》中体现的元明时期的汉字发音中,有部分还保留着“m”韵尾。比如“怎”,发音是“zeum”。
  4. 用词和表达方式相对还是比较存古。比如“如今”和“既是”,看过古装剧的应该都挺熟悉的。据说《老乞大》中有部分的汉儿言语特色,后续我们再对其进行解读。

当然,从朝鲜语如今的发音可以推测,朝鲜语的汉字音在一定程度上有跟随汉语演化的趋势。比如说,在朝鲜的一些谚解汉语资料中,有一些注音把“中”的发音标记为“diung”。这个发音类似闽南语,但是在现代朝鲜语中,“中”字的发音接近“zung/jung”,明显是跟随汉语汉字发音在演进。

朝鲜史料丛刊(朝鲜李朝时期汉语教科书留存至今)(4)

古代朝鲜

这本《老乞大谚解》信息量非常大,不仅有元明时期的汉字发音,更有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和饮食文化的一些体现。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一样,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古代中国的生活场景。

针对这本书的解读仍在继续进行中,这估计是唯一一本中国人比朝鲜人研究得更加深入的朝鲜古书了。

希望我们能从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为我们中国的方言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