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字行书的各种写法(八级课程行书篇20-兰亭序用字分析12)
黄字行书的各种写法(八级课程行书篇20-兰亭序用字分析12)192随《兰亭序》「录」字,左边的「金」字旁刚才讲了,右旁「彔」,王羲之完全照隶书写法,先写石楯势移位,注意起手横竖不是折,隶书是移位的。下面的水字形,可分为蟹爪势加菱米势,七级课程17课讲过,整个笔势先写中间、再写两边,可认为是顾盼势的一个化势。彔「录」字右旁的「彔」,甲骨文、金文之形是井上汲水的辘轳,上有木架,以绳吊下汲水器具,旁边是水滴。小篆加了长弧线以美化,汲水器具也变形了,这一来脱离了原本的形象,很容易误解。第一种,隶变误解头上是「虍」,虎字头,如《度尚碑》、《孔谦碣》「录」字右旁就用了虎头。第二种,误解为「彑〔ji4〕」 「彑」字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有解释:「豕之头」,就是猪头。这猪头看上去像行草铁围势下加一横,上面两笔方向相反,后世遇到「彑」,都用笔势中石楯势〔彐〕替代。小篆「彑」第一笔原是竖横一弯,隶变时如果拉平,就类似后来的石楯势移位,如果拉直,就变成两横中间夹两竖
L8-20《兰亭序》用字分析12
191录
191,「录」字。序号2604。左边是「金」,右旁是「彔」。《说文》:「录,金色也」,这是本义,段玉裁注:「录与绿同音,金色在青黄之间也。」假借义为记录,本义反而被掩盖了。
先讲一下金字旁,七级课程36课讲过「金」,「金」字变化非常多,往往和章草写法相近。金字旁第一种写法,皇象先取撇捺交争势,其次两横一竖奋笔势,然后两点一横竖笔势。第二种写法,写了交争势后,取横竖奋笔势移位,有些同学喜欢用专称,说是曲尺势移位,当然也可以。然后三横奋笔势,和第一种略有不同。第三种取势,如邓文原「银」字金旁,先写撇捺交争势,然后两横奋笔势,余下的组成「土」字形,竖横横,挑土势。元人临帖,往往带有自己的意思,读帖时要小心,有时候字形看起来差不多,但取势是不同的。《兰亭序》「录」字的金字旁,可说是第四种,最后一横不是尖尾,而是圆尾,顿笔收,这一来竖笔就是最后写的。先写撇横瞑人势,或者撇捺交争势,但这次带笔写得很实、很长,就形状来看是向背势。下面两横奋笔势,然后写两横一竖「土」字。
彔
「录」字右旁的「彔」,甲骨文、金文之形是井上汲水的辘轳,上有木架,以绳吊下汲水器具,旁边是水滴。小篆加了长弧线以美化,汲水器具也变形了,这一来脱离了原本的形象,很容易误解。第一种,隶变误解头上是「虍」,虎字头,如《度尚碑》、《孔谦碣》「录」字右旁就用了虎头。第二种,误解为「彑〔ji4〕」 「彑」字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有解释:「豕之头」,就是猪头。这猪头看上去像行草铁围势下加一横,上面两笔方向相反,后世遇到「彑」,都用笔势中石楯势〔彐〕替代。
小篆「彑」第一笔原是竖横一弯,隶变时如果拉平,就类似后来的石楯势移位,如果拉直,就变成两横中间夹两竖点。真行两体就采用这两种写法,任择其一。
《兰亭序》「录」字,左边的「金」字旁刚才讲了,右旁「彔」,王羲之完全照隶书写法,先写石楯势移位,注意起手横竖不是折,隶书是移位的。下面的水字形,可分为蟹爪势加菱米势,七级课程17课讲过,整个笔势先写中间、再写两边,可认为是顾盼势的一个化势。
192随
192,「随」字。序号1701、1910。「随」字五个笔势:阜耳势、撇横瞑人势,月字形外框钩裹化势,两横是奋笔势,下面走之旁是衮笔势。左右两个字的走之旁不一样,右边这个少一点,但在笔势中都是衮笔势。
193静
193,「静」字。序号1405。「青」字在讲「情」字时解释过,上面是「生」,下面是「丹」,不重复。右旁是「争」,先取两撇向背势,其次石楯势,最后玉钩势。
194骸
194,「骸」字。序号1309。这个字笔势比较多,只要依次写,难度不大。左边是「骨」,先取竖笔势移位,框架中取了竖横一折,也是竖笔势,接下来是冖头势,下面的「月〔肉〕」两弧相对,铁围势,铁围势里面是龙爪势。右旁是「亥」,点横奋笔势,撇竖立人势,撇捺蟹脚势,但立人势最后是向左转出的,我想王羲之当舞鹤化势来写。标准的舞鹤势是「示」,化势是「衣」字,上面两横一个使,下面是连续的转动。
195临
195,「临」字。序号2208。左边是「臣」,上次讲过了。右旁「品」的「口」,都用点替代,然后两点连成横,这是采用了草书的写法,整个右旁是竖笔势三开。
196虽
196,「虽」字。有三个:序号0605、1312、2608。「虽」的左边有两个「口」,1312两个「口」都取竖笔势,0605和2608下面的「口」用圈,转一圈或一圈半,你可以把它们归入钩裹势这一组,钩裹势就是转动的。接下来取斸钩势,虽然「虫」最后有一点,行书可以省去。右旁是「隹」,我们很熟悉了,通常就是三个笔势,向背势,竖笔势移位,三横奋笔势。行书有个特殊的写法,跟草书、真书都不同,就是向背势可以和下面一竖连写,形成一个加长的向背势,然后处理余下的横竖笔画,如2608是连续四横加竖,奋笔势移位。这使我们看到当时的书写笔顺,和现在的笔顺很不同。
197骋
197,「骋」字。序号1005。左边是「马」,先写一竖三横,竖笔势移位,然后顺势写狮口加一撇,画出中线可以看到,等于写了一个「力」字,钩裹倒笔势,最后三点连写,连波势,「马」字完成。右旁上面「由」字形,一竖加四分之三圈,这是铁围势,里面撇捺交争势。下面一横加钩裹势可看成一个笔势,曲钩势移位。
198觞
198,「觞」字。序号0510、0703。左边是「角」,三个笔势,向背势,巾字形马桩势,龙爪势。右旁四个笔势,鸟雏势,两竖竖笔势,两横奋笔势,勿字形柳箕势。0703这个「觞」写得比较快,第一、第二两个笔势连写了,但大体和左边差不多。
199蹔
199,「蹔」字。序号1504。这个字同「暂」,上面是「斩」,下面是「足」,王羲之把「斩」字的「车」写得很长,占据整个左边。「车」用三个笔势:第一个横竖横竖,奋笔势移位,然后两横奋笔势,再加一个大十字。「斤」原本先写两撇,这里用撇竖立人势,接着,原来是横竖,奋笔势,因为收尾带出,看起来用了横裹。前面讲「亭」字时说过,裹属于竖笔,所以丁字形是奋笔势移位。要是仔细点,也可以认为是狮口移位。最下面是「足」,用一个四开竖笔势一次解决。
200 怀
200,「怀」字。有五个:序号1006、1206、1906、2305、2705。笔势顺次是:左边马桩势,右旁先写十字势,中间的四字形取竖笔势移位,上字形竖笔势,下面取凤翅势,交争势。
201类
201 「类」字。序号0909。《说文》:「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类」就是种类,狗的种类特别多,所以小篆左下角有一个「犬」字,余下左「米」右「页」是一个字,当声符。「犬」字形状在隶书中一路变化,「类」当然受影响,你看「类」左下的「犬」,和当时简牍写法是同步变化的。到东汉、西晋八分,「犬」字已经演变得近于「分」。还记得「分」字草书写法吗?七级课程15课讲过一点,当时说是贯鱼势加一捺,其实就是转动三圈半。
回过来看这「类」字,先写左边的「米」,两点一竖马桩势,横撇捺是又字形交争势。「米」下面是「分」,顺时针转动三圈半,所以是钩裹势。右旁是「页」,上次讲过了「领」字的「页」,这里有所不同,一横下的啄跟「贝」的左竖连写了。比较简略的分法,先写横竖横竖,奋笔势移位,然后三横,也是奋笔势,最后撇捺,交争势。
202躁
202,「躁」字。序号1406。这个字被乾隆皇帝盖了个大大的印章,看不清楚了。我把印章去掉,填入墨色,这就差不多恢复原来的面貌了。左边是「足」,右旁采用了草法。「足」上面是口,竖笔势,下面的「止」,本来是竖横撇捺三牵绾的化势,但最后一笔它是向上收笔的,所以王羲之的笔顺是先写左下竖横一折,竖笔势一开,然后写右边一竖一横,这一横写为向上的一策。右旁的写法,我没找到「躁」,以「操」为例子,秦隶是小篆的隶定,汉隶受章草的影响,出现了全新的写法,这就是《兰亭序》所本,略有小变。起手鸟雏势,然后三点左右中,马桩势,接下来写撇捺,交争势,最后小字形顾盼势〔可参考虞世南摹本〕。
203兰
203,「兰」字。序号0207。从上到下三个部分:头上横爻势。下面是「䦨」,声旁。「门」字18课讲过,当两个「日」字写,王羲之取竖笔势移位,龙爪势,钩努势和奋笔势。「门」里面本来是「柬」,这里照「东」字写,历代都有这写法。「东」先写横竖横竖,然后两横奋笔势,最后小字形顾盼势。
204听
204,「听」字。序号1011。左边「耳」,前面讲过了,「耳」下本来是「壬」,声旁,王羲之换用龙爪势。右旁上面本来是个十字形,这里取马桩
势,中间「四」字形是竖笔势移位,上字形竖笔势,下面「心」先写凤翅势,再取羊角势。
205揽
205,「揽」字。序号2105、2712。左边提手旁,戈法化势。接下来「臣」字,竖笔势三开移位。右上角竖横竖横,也是竖笔势,这个笔势之下本来有个四字形,省略不写。下面的「见」,讲「视」字时解释过了。2712还多省了一笔,右上角只有竖笔势一开。
206观
206,「观」字。序号0901。「观」字左边是「雚」,一种鸟,头上是「卝」,不是草字头,所以是先写中间两竖,竖笔势,然后左右两点,羊角势。中间两个「口」,草化为三点连波势。下面是「隹」,跟以前讲过的一样写法。「隹」字头墨有点多,可以参考虞世南摹本。右旁是「见」,讲过了不重复。
《兰亭序》全文324字,用字206,至此全部分析过了。《兰亭序》是非常好的行书入门教材,写熟了《兰亭序》,就有了「王法」,打下了行书基础。有同学给我来信说,希望讲讲文章意思和《兰亭》论辩,这属于作品研究,我放在十级理论课程中。八级课程主题是讲行书技法,课程系统还是要分清楚。下一课行书总结,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兰亭序》用字#191-206分析。
- 录、随、静、骸、临、虽、骋、
觞、蹔、怀、类、躁、兰、听、
揽、观。
复习思考:
- 今天讲解了16个字,如果包括重复字,共计25个。请临写这25个字,注意怎样取势,先写出大圈中线,逐步加粗。
- 这是清代王文治集《兰亭序》用字成五言一联,但风格是他自家面目。请找出《兰亭》原字,重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