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笔都是谁(觉醒年代处处都是细致活)
觉醒年代笔都是谁(觉醒年代处处都是细致活)陈独秀家一天的戏,场景却搭建半个多月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大量以“写意”方式,艺术且真实表达当下历史场景的画面。例如色调。《觉醒年代》主要以灰色调为主,黄、褐、绿渗透其中,大面积纯色色调几乎被避免。李太平进一步解释道,灰色调主要承载了社会阶层严肃的的寓意,似乎灰色的场景,灰色的天空,更能完整地还原彼时的社会风貌,更能准确地折射百态人生,使观众真实感受到革命前辈当年所在的社会环境。鲁迅的色调偏灰黄。毛泽东在《觉醒年代》中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
《觉醒年代》是一部每一帧都可以当作史料品鉴的作品。在这部完美复原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程的重大历史题材剧中,新民学会、北大红楼、陈独秀故居、鲁迅补树书屋、甲寅编辑部、亢慕义斋……340个蕴藏绵长历史的场景,真实跃然荧屏。在此,观众可以亲身领略在那个战火纷飞、波谲云诡的年代,中国的革命先驱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笔耕不辍,唇枪舌剑,寻找到一条振兴民族的救国之道。
《觉醒年代》美术细节经得起推敲。
灰色调承载了严肃的的寓意
2018年6月,李太平作为美术指导之一参加了《觉醒年代》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了该剧“现实主义”的美术风格。作为一部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该剧无论是戏剧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化妆,还是道具的造型、色调、质感,首先要尊重历史,符合剧情内容,同时还要准确体现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风貌、事件性质和特点。美术部门必须在创作中走到前面。
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大量以“写意”方式,艺术且真实表达当下历史场景的画面。例如色调。《觉醒年代》主要以灰色调为主,黄、褐、绿渗透其中,大面积纯色色调几乎被避免。李太平进一步解释道,灰色调主要承载了社会阶层严肃的的寓意,似乎灰色的场景,灰色的天空,更能完整地还原彼时的社会风貌,更能准确地折射百态人生,使观众真实感受到革命前辈当年所在的社会环境。
鲁迅的色调偏灰黄。
毛泽东在《觉醒年代》中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
一天的戏,场景却搭建半个多月
陈独秀家
李太平说,《觉醒年代》中的场景不论大小,例如日本游轮、新民学会、煤矿、当铺、甲寅编辑部、学士居、亢慕义斋、湖南街道、法国留学生教室等上百个场景,有时一个场景只有几场戏,甚至一场戏,剧组都要大动干戈地投入精力、财力按照剧情进行精心改建。全剧340多个场景,平均每个景都要搭建15-20天,基本没有一个景是直接在横店场景基础陈设上拍摄的。
道具有年代感。
挑战性最大的还是北大红楼。作为李大钊、陈独秀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北大红楼是《觉醒年代》中最具历史价值、戏份最重的拍摄场景。但由于真正的北大红楼不具备拍摄条件,剧组只能从零开始重新“搭建”红楼。北大红楼走廊近120米长,两侧设有办公室、图书馆、教师阅览室等,这样大的摄影棚很难找;同时考虑到拍戏的调度、演员表演区域等限制,美术部门只能按照真实建筑的1:1.2进行还原,搭建时长将近45天。导演要求剧中红楼必须按照史料描述,图书馆、陈独秀办公室、蔡元培办公室等之间的关系、位置,楼层关系及物理距离都要准确,不能有一点差错。
复制的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想买下剧中道具
别出心裁的,还有《觉醒年代》的道具,大到鲁迅院中的两棵枣树、《共产党宣言》的复刻版,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杂志社的纸张、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剧组都力求真实再现。
《觉醒年代》置景力求真实。
美术部门曾前往北大红楼、北京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大量查阅、收集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反复进行对比核实、精准筛选。最终从这些史料中,再提取一些符合本剧的图片、服装、道具、陈设等,到北京潘家园或各个影视道具库照原样购买、租借;实在找不到,就重新按照1:1的设计制作。
据史料记载,当年北大红楼阅览室的报架,并非常规的把木棍插入轨道中,而是单摆浮搁地放置在架棱上,两头还有扁圆形的特殊设计。包括阅览室的椅子,也是李太平从业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的样式。“这些都买不到,也租借不到。导演要求一定要尽可能还原到极致,所以我们都是一件一件地按照史料进行复制制作。”拍摄完成后,北大红楼的工作人员都想把这些珍贵的道具保留下来。
北大红楼阅览室的报架
不仅细节和样式要复刻原物,不同年代的质感也需体现在每一帧的细节斑驳之中。例如,那个年代的人十分简朴,一件衣服通常会缝缝补补穿很多年。剧中一件制服被穿了两到三年,它的扣子也应该是“年轮”的质感,因此服装部门需要对所有崭新的扣子及其小道具进行符合其年限的不同打磨。
而这些细节,全部可以在剧中有迹可循。大量经过细致推敲考证,手工做的道具,导演、摄影师都会想办法囊括在镜头语言中,甚至给到特写,道具参与镜头语言叙事,变成强烈的视听语言,充分体现美术设计参与叙事的重要性。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