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围天坑最新情况(广西又现世界级)
大石围天坑最新情况(广西又现世界级)天坑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起源于地下水流溶蚀崩塌作用的塌陷型(如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起源于地面水流溶蚀冲蚀作用的冲蚀型(如重庆武隆箐口天坑)。其实,“天坑”是喀斯特形态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大( 地下水位深埋) 、地下河与洞穴又非常发育的喀斯特山区。据了解,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有3个位于广西:最大的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共有29个天坑;其次是此次发现的那坡天坑群;第三是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发现天坑15个。那么广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天坑”呢?这得从什么是天坑说起。“天坑”一词,其实是来自中国的岩溶术语。“天坑之父”朱学稳给出的定义是:四周岩壁峭立(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缓坡,且不包括后生改造)。深度与平均宽度均不小于100 米的地表陷坑。
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此次新发现的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城厢镇和龙合乡,系目前北回归线以南发现的最大天坑群。
图片来自新华社
那坡天坑群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树龙、香木莲、棕榈树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天坑中央香木莲树高50米,仅次于大石围天坑香木莲。
图片来自新华社
据了解,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有3个位于广西:最大的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共有29个天坑;其次是此次发现的那坡天坑群;第三是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发现天坑15个。
什么是天坑那么广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天坑”呢?这得从什么是天坑说起。
“天坑”一词,其实是来自中国的岩溶术语。“天坑之父”朱学稳给出的定义是:四周岩壁峭立(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缓坡,且不包括后生改造)。深度与平均宽度均不小于100 米的地表陷坑。
其实,“天坑”是喀斯特形态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大( 地下水位深埋) 、地下河与洞穴又非常发育的喀斯特山区。
天坑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起源于地下水流溶蚀崩塌作用的塌陷型(如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起源于地面水流溶蚀冲蚀作用的冲蚀型(如重庆武隆箐口天坑)。
研究成果表明,天坑的发育、形成,与强烈的地下水动力活动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天坑与强大的地下河系统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而峰丛喀斯特正是地下河系统最为发育的地区。
据上世纪70~80年代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的统计,仅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湖南、云南诸省( 市、区) 就有2836条地下河系统,水系总长度为13919km( 水文地质量度为主,而非实测) 。这就表明,峰丛喀斯特地貌及其地下河的发育,是天坑形成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图片来自新华社
广西境内碳酸盐岩分布面广、厚度大、质地纯、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和气候湿热等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广西南近海洋,北连大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东亚季风区,年降水量为1100 ~2700 毫米。广西是世界上潮湿热带亚热带岩溶发育最完美的地区,岩溶类型多种多样,著名的“桂林山水”实际上就是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因此,广西境内出现众多世界级“天坑群”,也就不奇怪了。
在广西,有这样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就拥有世界级“天坑”,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由相邻的乐业大石围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包括八大景区和两个地质博物馆。
大石围天坑东西走向长600多米,南北走向宽420米,垂直深度613米,像个巨大的火山口,四周似刀削的悬崖峭壁,异常险峻。灌木丛生,发现有比世界上与恐龙时代同期生长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还古老的短肠蕨类植物,稀有绿色兰花,还有我国首次发现的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带刺方竹等。
大石围地下洞口宽约20米,高约40米,地下溶洞中,巨大的石笋、石柱、石瀑、石帘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犹如一片巨大的宝藏,铺满晶莹闪烁的宝石,令人惊叹。
图片来自梁世忠
除了广西的北部和西部,贵州的南部和北部、长江三峡两岸(主要是重庆和湖北)、四川的东南部、湖南的西部以及云南的东南部等地区也有天坑存在。在重庆武隆就有一个“网红”打卡地——武隆天坑。
重庆市武隆县境居长江支流乌江的两岸、河谷深切、地形高差悬殊、沉积厚度很大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层分布区,为包气带厚度达数百米以至千米以上的峰丛( 洼地) 喀斯特区,除目前国内最深的竖井“气坑洞”(深920m) 就在那里发现外,还发现还有诸多塌陷天坑,特别是冲蚀( 侵蚀) 型天坑,以中石院、下石院、青龙和神鹰四处的天坑最为重要。
天坑是目前各种喀斯特形态中规模最大和自地下深处向地面发展的唯一形态类型,多给人们以奇幻、深邃、险峻、峭削、秀丽的意识反应与感受,具有特殊的旅游观赏价值与感官属性。它与当地的地缝、洞穴、地下河和奇峰怪石等旅游资源共存于一体,常构成高等级的旅游资源。
目前,四川兴文天坑群、重庆武隆天坑群和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等都得到了游客的喜爱,其旅游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地质科普教育价值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旅游开发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期待新“坑”——那坡天坑群能得到妥善保护,早日建成集保护与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参考文献
1、程晓洁. 广西的天坑群. 中国三峡,2018 11:44-45.
2、程晓洁. 什么是天坑. 中国三峡,2018 11:14-15.
3、程晓洁. 陕西汉中天坑群. 中国三峡,2018 11:32-39.
4、朱学稳 朱德洁 黄保健. 喀斯特天坑略论. 中国岩溶 2003 22(1):51-65.
5、朱学稳 陈伟海.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 中国岩溶 2006 25:7-34.
6、税伟 陈毅萍 王雅文. 中国喀斯特天坑研究起源、进展与展望. 地理学报 2015 70(3):4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