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水不在深有仙则名2、宁德霍童山——三十六洞天之首福建宁德霍童山,是中国道教南方发祥地——“霍林洞天”,其中鹤林宫古时为道教四大名宫之一。闽东宁德西北部的霍童山大童峰居五岳之首。靠霍童得名,源于三千年前西周时有——“霍桐真人”炼修隐居霍童山丛林中,故号“霍林洞天”。山不在高

1、你所不知晓的第一洞天

洞天福地,源于道教对仙境的尊崇,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福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今人言之,乃生态绝佳风光绮丽之处。

众多景区都以能排上第几洞天为荣。如福建武夷山 ,位于第16洞天, 那你知道第一洞天在哪里吗?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位于洞天之首的——霍林洞天。

2、宁德霍童山——三十六洞天之首

福建宁德霍童山,是中国道教南方发祥地——“霍林洞天”,其中鹤林宫古时为道教四大名宫之一。闽东宁德西北部的霍童山大童峰居五岳之首。靠霍童得名,源于三千年前西周时有——“霍桐真人”炼修隐居霍童山丛林中,故号“霍林洞天”。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1)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2)

“霍童山”在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玄宗敕改为“霍童山”亦称“游仙山”。并敕石偈篆刻“霍童洞天”四字。原立在鹤林宫内,因宫被洪水冲走,而碑偈尚存,虽残缺,文物犹存,现立在重修宫内。

第一洞天历史悠久,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洞天(第一霍桐)又名“霍林洞天”。道教《白云经》云: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都将霍童山列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之首。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49年)张君房奉命校对。《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将霍童山列为“第一洞天”。

洞天福地道教辈出,古观道士名人盛闻。曾有韩众、葛玄、左慈、王玄甫、邓伯元、褚伯玉、陶弘景、白玉蟾等二十多位著名道人修炼霍童山。

霍山乃是仙巢,古有“未登霍童空寻仙”之说。古诗云:“鹤林仙子宅,宫阙漾浮岚,晓霁楼十二,晴光景六三,仙归诗泳仟,客到笔题酣,紫气童光外,还疑遇老聃”。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3)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4)

3、第一洞天—司命之府

著名的汉学家施舟人教授到霍童考察后,写了《第一洞天:闽东宁德霍童山初考》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到,当年,道家到霍童的重要任务是采药、炼丹。霍童山上现在还有着丰富的贵重药材资源,光凭这一点,霍童山就足以荣登洞天之首了。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5)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上清派为早期道教派别,是东晋中期杨羲托言魏华存等众仙真传《上清经》逐渐传播后形成,至梁代陶弘景广泛收集了上清派流传的典籍编《真诰》一书,并广集上清法术纂《登真隐诀》二卷,经陶弘景的阐扬,上清派人才辈出,成为隋唐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上清派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杨羲为第二代玄师,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司马承祯第十二代。大司命“南岳夫人”魏华存和“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茅盈,司命之府就在霍童。

4、霍童洞天开启申遗序幕

2019年6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蕉城举行,开启了“霍童洞天”联合申报“洞天福地”世界文化遗产的序幕。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6)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洞天福地(Chinese Natural Sanctuary),是中国本土信仰中生命的养护与度化圣所,也是历史上的自然环境保护区,洞天福地文化不仅仅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更是富有历史底蕴的民族瑰宝,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是难以复制、甚至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城市扩张与旅游开发的影响,“洞天福地”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众多洞天福地亟待进行跨学科文化梳理、研究与保护。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7)

古洞仙岩介绍(三十六洞天之首)(8)

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蕉城区政府、市文旅局、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保中心联合主办,在“洞天福地”预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背景下,来自中、德、荷、日、韩各国和台湾地区的25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实地参访、个案研究等,建立针对洞天福地的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对话与研究,将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学术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让我们一起期待“霍童洞天”的申遗成功吧!

来源:游在蕉城

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