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罕见的年画(山东手造高密扑灰年画)
最罕见的年画(山东手造高密扑灰年画)经过“20道工序“的创作, 在艺人们的画笔下, 在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历经5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融汇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血,
原标题:山东手造|高密扑灰年画:“20道工序”赋彩“二度空间”
来源:闪电新闻
作为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的高密扑灰年画,
在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历经5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融汇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血,
在艺人们的画笔下,
经过“20道工序“的创作,
让”二度空间”更具立体感、透视感,
让扑灰年画这一古老画种
在新的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吐露独有芬芳。
戳视频 ↓
日前,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吕蓁立的画室里,
只见他正在案板前,
用一张炭条勾好的画稿进行拓扑,
他告诉记者,
这样的一幅画稿最多可以扑出50张图,
起稿后,还要经过“勾线”、“粉脸”、“涮手”、
“开眉眼”、“赋彩”等二十多道工序,方可成画。
2006年5月,
扑灰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扑灰年画的发源地姜庄镇,
扑灰年画从业人员达上百人,
吕蓁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自幼学画,
通过博采众家之长,
在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
与时俱进,并在色彩、人物线条等方面,
借鉴吸收国画的绘画技巧,大胆创新,
其画作呈现清丽飘逸、庄重典雅的独特风格,
兼工带写的神态、肆意流畅的线条
都展示了民间手工艺人精湛的
绘画技巧和古朴清雅的审美情趣。
吕蓁立告诉记者,
一张简单的扑灰年画需两天完成,
而一幅精品长卷动辄要画半年,
甚至更长时间,
高密扑灰年画的未来发展还需朝精品年画努力,
只有扑灰年画艺人踏实求索,
守正创新,扑灰年画才能发扬光大。
行云流水绕素笺,运笔走墨书非遗。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扑灰年画的传承力量渐渐壮大,
涌现出了吕蓁立、王树花、
石见亭等代表性传承人,
他们不断为这门老手艺上注入新活力,
不仅在年画选题创作上力求精致,
同时,在结构上也力求贴近现代人的赏析习惯,
注入鲜活的时代主题,
以最简要的方法传递美好信息,
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让扑灰年画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闪电新闻
本文编辑:刘抒音
审校: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