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5分钟快速了解抽动症)
抽动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5分钟快速了解抽动症)壹希望能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抽动症,更好地帮助孩子早日脱离抽动症的困扰。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将孤独症与抽动症混为一谈。然而抽动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医学上的干预,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为显著效果。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抽动症病因、早期特征和治疗方法。
导读: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抽动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年发病率已达到约0.5-1/10万左右......
当前受到抽动症困扰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在接诊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诸多问题,例如:
家长对抽动症知之甚少。
不知道孩子患抽动症的原因也不清楚该如何进行家庭干预。
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将孤独症与抽动症混为一谈。
然而抽动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医学上的干预,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抽动症病因、早期特征和治疗方法。
希望能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抽动症,更好地帮助孩子早日脱离抽动症的困扰。
壹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及共患病
抽动症的显著症状为:
频繁眨眼、耸鼻、撅嘴等面部扭曲表现;摇头、清嗓、耸肩、甩手、抖腿等抽动行为;以及怪叫、污言秽语等发声行为。
通常在3-15岁发病,且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4:1)。
大部分的孩子症状最严重的时期在9到11岁之间。
少数可持续至成年,有一部分孩子在成人期有持续重度或恶化的症状,只有极少数到青春期才能缓解。
大多数学者认为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还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病理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或环境因素等有关。
图源:稿定设计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共患病,约50%-90%的抽动症孩子伴有1种或1种以上共患病。
常见的共患病有:
图源:稿定设计
共患病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此外根据调查,抽动症还很容易被延误诊断,治疗延误或诊疗混乱患者约占75%。
诊断延误时间平均为3年,主要原因有3点:
①医师对此病不熟悉,或被其他病症迷惑。
②家长对此病不认同,多以为是不良习惯。
③孩子对抽动症状有一定抑制能力。
这些因素不但延误了抽动症孩子的治疗,还给儿童心身带来严重伤害。
所以,更新观念是当务之急,当发现孩子抽动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贰
抽动症的判定与区分
抽动症是由于大脑功能障碍造成的,以发声性抽动或躯体运动性抽动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其在发作时孩子的意识是清楚的,但不能控制抽动的出现或停止。
而部分家长容易将抽动症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比如:
多发性抽动患儿其快速、无节律性的运动和无目的性的发声抽动易被当作“活动过度”,加上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的特点,很容易被误认为多动症。
还有部分抽动症孩子出现经常眨眼睛的情况,家长以为是孩子眼睛出了问题,结果去看眼科没什么效果。
而这些错误的判断很容易浪费过多时间,以至于耽误孩子的康复治疗。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区分,并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图源:稿定设计
叁
抽动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诊断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
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因此在医生问诊时,会有很详细的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作为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更重要的是经过抽动症量表评估孩子是否有抽动症及病情程度。
配合智能测评、注意力测评、发育行为诊断、感觉统合能力测评、头颅CT、MRI等各项专业检测,排除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应的发育问题。
康复治疗
抽动症孩子的康复治疗,主要通过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注意力训练、感统训练和药物治疗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康复治疗方法。
▼
① 行为治疗
对于抽动症孩子的行为治疗方面,近来国际上有报道采用相反习惯训练(habit reversal training)治疗抽动症。
例如对于发生抽动的儿童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另外还有自我监视和松弛训练疗法,厌恶疗法等,但以相反习惯训练疗效最好。
②心理治疗
帮助孩子、家属、老师、同学以及与孩子亲密接触的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该病。
避免打骂、过分指责、讥笑、过分注意抽动症状,切勿制造紧张的精神环境气氛。
给孩子安慰、疏导,改善不良情绪,鼓励,帮助其逐渐改善症状,营造正常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③神经调控技术治疗
神经调控技术是21世纪大脑科学技术之一,常用的有脑电生物反馈仪、重复经颅磁等。
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影响孩子的脑内神经生理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网络重建,调节各种神经递质分泌水平及大脑功能网络,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④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不是减少抽动到看不见的地步,而是要以最小的药物剂量提升孩子的功能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进行其他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盐酸硫必利片、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口崩片、利培酮片、地牡宁神口服液等。
用药会根据孩子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家长需按医嘱给孩子服药,切忌随意添加、停止用药等。
图源:摄图网
肆
抽动症家庭护理及行为指导
很多家长觉得我是不是把孩子交给医生和康复老师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在孩子康复治疗路上不可替代。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份家庭护理清单,家长可根据下列清单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