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水利援疆感受(我和我的家乡陈行时)

水利援疆感受(我和我的家乡陈行时)2015年8月,陈行时被调往原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工作。这期间,他率领勘查团队在内蒙古乌拉盖地区首钻见锰铅锌银矿体60米,经勘查评价为大型铅锌银矿;在伊东林场金矿普查项目,实现找矿突破,经勘查矿床规模已达中型;在三合屯金矿普查项目又实现了新的找矿突破,为今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奠定了基础;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带领史冬岩、韩彦东、吕明奇、唐伟等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历经寒冬酷暑持续奋战在三道湾子及其外围,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跑遍了近百平方公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沟。实地核查了地质工作者十年间完成的各种山地工程。对地质工作者做过的各种数据和图件进行了重新处理。通过各种找矿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对三道湾子及周边成矿规律、找矿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新发现了多个找矿靶区。陈行时带领技术团队进行地质矿产勘查。陈行时,二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省政府

编者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日起,东北网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报道。对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龙江的平凡人,对他们不平凡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刻画和挖掘,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家乡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和深情告白。

东北网10月10日讯(记者 霍枭涵) 1983年,一个从小生长在呼兰河边、从未见过大山、从未走出小城的有志青年,看了电影《李四光》后,便决定报考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立志要成为李四光那样踏遍青山、为祖国找矿的地质人。他就是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技术专家陈行时。

水利援疆感受(我和我的家乡陈行时)(1)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技术专家陈行时。

陈行时,二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12月,陈行时被黑龙江省总工会选树为“龙江工匠”,创新团队被命名为“陈行时创新工作室”、2021年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选树为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他主持国家级18项、省级16项重要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率领技术团队发现宁安英城子岩金矿、大兴安岭呼中碧水铅锌矿、下嘎啦奥伊河铁铅锌银矿、嫩江永新金矿等大中小矿床(矿点)17处,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及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各级奖项二十多项,主持完成专业报告及专著三十多部。

1987年,陈行时毕业后回到家乡,来到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地质队员。三十五年来,他在龙江大地上对地质矿产勘探方面创新求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为黑龙江地质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陈行时主动提出辞去行政职务,专心从事技术工作。他带领多个技术团队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完成部省合作项目,共发现永新金矿、孟德河金矿两处矿床、同时还发现9处金银矿点;带领农业地质团队在黑龙江两大平原通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大片富硒土壤,并成功在黑龙江省海伦、绥棱、宝清等市县开展大比例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并取得丰硕成果;带领航磁查证技术团队、城市地质调查技术团队、全省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团队完成一批部省合作项目,诞生十余项地质矿产勘查方面的科研成果。

水利援疆感受(我和我的家乡陈行时)(2)

陈行时带领技术团队进行地质矿产勘查。

2015年8月,陈行时被调往原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工作。这期间,他率领勘查团队在内蒙古乌拉盖地区首钻见锰铅锌银矿体60米,经勘查评价为大型铅锌银矿;在伊东林场金矿普查项目,实现找矿突破,经勘查矿床规模已达中型;在三合屯金矿普查项目又实现了新的找矿突破,为今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奠定了基础;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带领史冬岩、韩彦东、吕明奇、唐伟等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历经寒冬酷暑持续奋战在三道湾子及其外围,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跑遍了近百平方公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沟。实地核查了地质工作者十年间完成的各种山地工程。对地质工作者做过的各种数据和图件进行了重新处理。通过各种找矿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对三道湾子及周边成矿规律、找矿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新发现了多个找矿靶区。

水利援疆感受(我和我的家乡陈行时)(3)

陈行时和团队在黑河市三道弯子金矿区。

陈行时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吕明奇告诉记者,找矿是一项艰辛且漫长的工作,需要深入没有路的大山,雨水、蚊虫、暴晒更是野外工作时常要面临的恶劣条件,而作为团队带头人,陈行时总是身先士卒,坚持亲眼看到实地资料。“他总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我们地质矿产勘探的思想理念、技术方法和认真精神。他有着极致的工作态度,单在取样工作上,他就会采取四、五种方法,通过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应黑龙江特点的绿色矿产勘察方法。”吕明奇说。

让团队成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道湾子金矿的重新复产。当时,三道湾子金矿已探明的可采资源量已经枯竭,合作方对找矿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几经考量决定出让股权、撤出合作,但陈行时带领技术团队经过三年的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认定三道湾子金矿及外围区域具备再发现大矿的成矿条件。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陈行时带领找矿团队在全区运用创新的、高精度的地物化遥综合方法全面开展各项找矿工作,他大胆决定打破常规在矿区东北角一处没有地表槽探工程揭露、没有化探金异常,只是其它成矿指示元素异常套合很好的位置确定并实施了一个600米深的钻孔。这一钻,带来了惊人的发现:在地下530米深处发现了全矿区最高品位的金银矿体,这充分验证了他对该矿区深部仍然存在富矿体的判断。

陈行时和团队在黑河市三道弯子金矿区。

陈行时经常对同事及团队说的找矿感悟是,有一支团结务实、装备精良,优质高效、各种专业密切配合,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创新团队是找矿突破的前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微观与宏观不断联系、综合分析与深入研究的循环往复是找矿突破的法宝。高质量、高精度地质矿产绿色勘查综合方法的有效实施是找矿突破的途径。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准确、真实、可靠是找矿突破的根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装备的创新运用对找矿突破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过三年的勘查工作,三道湾子金矿为矿区新增金资源量7吨多,同时在探矿权区内新发现找矿靶区8处,新发现金、银多金属矿体50余条,矿化体上百条,实现了在三道湾子地区找矿新突破。为黑龙江省危机矿山找矿攻关工作,提供了创新方法、创新思路。

团队成员史冬岩说,“我们在勘探过程中遇到很多体力上、技术上的困难和不利的自然条件,顶风冒雨、爬冰卧雪是常态,陈行时老师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他的工作态度一直激励着我们在地质事业路上前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