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高质量发展建议(冲刺江苏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泰州高质量发展建议(冲刺江苏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今年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高质量发展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泰州市两会频传好消息,让与会的代表委员感到骄傲和自豪。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郑重提出:审视自身,泰州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区域竞争、更为直接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共同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今后五年是泰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为总牵引,加快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奋力走好具有泰州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瞭望2022江苏13市两会⑧
“我们持之以恒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6000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我们致力创造更多‘尘世间的幸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再次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
2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泰州市两会频传好消息,让与会的代表委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郑重提出:审视自身,泰州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区域竞争、更为直接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共同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今后五年是泰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为总牵引,加快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奋力走好具有泰州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今年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高质量发展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
地处长江之滨、背依里下河腹地的泰州,是我省较为年轻的设区市,过去一直被看做“扬泰地区的东部”,“笼罩”在苏南诸多工业明星城市的光环里。但近几年,随着一个个“全省第一”“全国第一”桂冠的摘得,泰州让人刮目相看。
泰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本”理念,系统推出“三比一提升”行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科技创新积分管理等重大举措,奋力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五年来,全市将项目建设作为一以贯之的主抓手,将制造业培强作为集中攻坚的突破口,将动能转换作为常抓不懈的发力点,累计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29个,长城整车、新浦轻烃、乐叶光伏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
“祥泰之州靠的是大家的负重和坚守,顺风顺水靠的是大家的担当和汗水。”朱立凡表示,过去的五年,是泰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极其关键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60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刚刚过去的2021年,泰州迈出“开局之年”稳健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高质量发展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定下“小目标”,成就大梦想。
今后五年是泰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泰州市将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加快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奋力走好具有泰州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突出转型升级,强化创新引领,提升产业能级。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产业“内生动能”。通过模式创新推动现代农业提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通过业态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力求在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和智改数转项目、绿色低碳项目方面持续突破。
——突出转型提级,强化品质追求,提升城市能级。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空间精明、功能精致、治理精细的精品家园,让城市归属感更强、幸福味更浓。调优城市架构,促进要素聚合;塑强城市功能,注入发展活力;改善城市治理,彰显“祥泰”特质。
——突出群众满意,强化精准服务,提升民生能级。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取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落实民生“七有”要求,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靠做大“蛋糕”更好满足基本类需求,靠均衡配置更好满足改善类需求,靠优化供给更好满足品质类需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共享发展中织密兜底保障网。
“瞭望君”了解到,“致力民生、聚力转型”是泰州谱写新篇的战略选择,“提升三个能级”是泰州打开新局的战略抓手。泰州将聚焦“三个能级提升”抓统筹,始终把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定盘星”,真正做到不喊口号、一抓到底。
一定聚焦“三个能级提升”抓重点,始终把“人民城市”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的“金钥匙”,真正做到不务虚功、久久为功。
一定聚焦“三个能级提升”抓突破,始终把对历史负责、对城市负责、对人民负责作为“指南针”,真正做到不尚空谈、埋头力行。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泰州新一届政府履职第一年。泰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集中发力关键抓手类工作。持续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启动“一轴三极三城”建设。
统筹展开重大支撑类工作。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添开放开发活力。
精心抓好发展品质类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创新生态
对于未来发展,泰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立足新阶段、打开新局面,贯彻新理念、丰富新实践,融入新格局、塑造新优势。“瞭望君”注意到,“创新”一词贯穿整个报告,通篇出现了37次。
如此高度重视创新,源自于泰州对自身发展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如泰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在全省和长三角中,泰州作为追赶型、成长型城市的特点没有改变,泰州在城市群中的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独树一帜的产业地标,没有不可替代的创新能力,发展的辨识度不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泰州市市长万闻华说,要以创新的思维催生创新的成果,摆脱对“舒适区”的依赖,增强闯“无人区”的勇气,完善与新经济需求相匹配的制度设计,创新与新治理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手段,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当前,泰州正加快构建“1234”工作体系,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
“1”是不断深化一个机制,不断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2”是用好两个抓手,加快组建科创集团,加快设立科创基金;
“3”是建强三个中心,抓好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分中心建设,抓好科创中心先导区建设,抓好离岸创新中心建设;
“4”是建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型企业家、成长型青年人才、技能型人才四支队伍。
着眼长远、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泰州大力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全市基本公共教育百姓满意度跃升至全省第一。今年2月8日,泰州召开全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继续把教育作为“新春第一会”。“要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坚持‘三个最’,努力让泰州教育如虎添翼、虎虎生威,为泰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支撑。”朱立凡说。
“三大融合”加快中部崛起
“苏中之中”泰州是全省的地理中心。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中,被省委赋予“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从体制机制入手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等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
跨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既是省委对泰州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推进泰州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路径,必须持之以恒抓出成效。面对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新境界,泰州将如何更好地答好“三大融合”这道考题,进一步突破地域空间的制约,拉长短板?
下一个五年,泰州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融合,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抓融合,以更加紧密的联动促融合,着眼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于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着眼于深度融入全省“1 3”重点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找准泰州的比较优势、短板不足和目标定位,更好实现错位融入、特色融入。
城市是发展的载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首位度、提升城市能级,来更好地支撑下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泰州结合区域特点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中心城市重在做强硬核功能”的理念,加快构建“一轴三极三城”新格局。前不久,泰州“一轴三极三城”建设指挥部成立,编制38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正实打实地抓推进抓落实。
在悟透国之大者中“锻长板”,在主动对标找差中“补短板”,在坚持发展为民中“做实事”。在新的发展赛道上,泰州如何创造城市发展的新跨越,值得期待。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赵晓勇
摄影 高卫东 泰轩
编辑: 陈珺璐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