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用古文表示九月的最后一天(古文中望)

如何用古文表示九月的最后一天(古文中望)南宋文人周密的《观潮》中,第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这些上来就交代时间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古人创建农历的时候,把一些特定的日子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日叫“朔”,每月的十五叫“望”。“朔”的前一天叫“即朔”,也就是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这个比较绕一点)。“朔”的后一天叫“既朔”。这两个字:“即”读二声,“既”读四声。读声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哦。那么,“望”的前一天就是叫“即望”,是农历十四;“望”的后一天叫“既望”,是农历十六。像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在古文中就叫做“八月之望”,明天到了八月十六,古文中就叫做“八月既望”。怎么样,您看明白了吗?

古文中“望”、“即望”和“既望”分别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读完这篇小文章,让你明明白白

我们在读古文时,经常会看到“望”、“即望”、“既望”这样的表示日期的词,那么,它们到底是代表哪一天呢?

苏轼的《前赤壁赋》第一句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他的《后赤壁赋》第一句是:“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南宋文人周密的《观潮》中,第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这些上来就交代时间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古人创建农历的时候,把一些特定的日子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日叫“朔”,每月的十五叫“望”。“朔”的前一天叫“即朔”,也就是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这个比较绕一点)。“朔”的后一天叫“既朔”。这两个字:“即”读二声,“既”读四声。读声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哦。那么,“望”的前一天就是叫“即望”,是农历十四;“望”的后一天叫“既望”,是农历十六。像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在古文中就叫做“八月之望”,明天到了八月十六,古文中就叫做“八月既望”。怎么样,您看明白了吗?

如何用古文表示九月的最后一天(古文中望)(1)

如何用古文表示九月的最后一天(古文中望)(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