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不是手自一体(有着和特斯拉差不多的大屏)
特斯拉是不是手自一体(有着和特斯拉差不多的大屏)如果你连这个也没把握把车停好,那就把停车这个任务交给系统来处理吧,顶配的两款车型都配有自动泊车功能,你只要操作挡位和刹车踏板即可完成停车工作,不过这个耗时比较长,我计算了一下,无论是侧方位还是垂直车位耗时需要1分多钟。这个底盘透视功能在车速低于25km/h的时候可以随意激活,它能看到你底盘下面的大致路况,例如比较大件的物体啊,沙井盖等等。这在停一些非常狭窄的停车位时很有用,例如机械停车位泊车,这种车位相当狭窄,要停好不是一件易事,可是依靠这个系统,车轮和边上的距离就可以以毫米来计算了,相当实用。武装到牙齿的高科技从广州到宁波,就像是从酷暑直接进入到深秋,刚下大巴冷得直打哆嗦,可是看到几台蒙着玻璃的纳智捷U5,感觉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盲驾体验,很多试驾活动都有这个环节,主要用来体验它们的360°环景影像系统,可全都是简单的绕圈,或者是倒车入库,这次盲驾体验很不一样,它要你避免路面上的沙井盖和
“我们的车被堵住了,出不来。”我姐在电话里对我大喊,我自然也是着急,我心想要不拿个钥匙干点坏事,但又怕被抓,车子太贵赔不起:“什么车堵住了我们的车?”“我哪知道这些啊!车标我不认识,SUV来的,中控很大一块屏幕。”卧槽,特斯拉MODEL X啊?伤不起!伤不起!
这就是我跟纳智捷的第一次交集,堵住我们车的是纳智捷U6,12~16万的一款紧凑型SUV,从那时候起,纳智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科技感很足,但是品牌认知度不高。
认知度不高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年来,纳智捷就像闭关修炼一样好久都没出新车。很多车企即便没有新车出来,它们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持续曝光。可是纳智捷没有,没有试驾活动,也没有试驾车,连我都怀疑纳智捷是不是要放弃中国市场了。直到昨天,我终于能开上一台纳智捷U5,穿梭在蒙蒙细雨下的宁波。
根据纳智捷“510计划“,未来它们将会相继推出10款全新的车型,这其中包括SUV、MPV以及Crossover跨界车等等,这个系列下的车型将会主打纳智捷品牌一贯的制造品质及前瞻的科技配置,而纳智捷U5正是这个计划下的第一款车型。
武装到牙齿的高科技
从广州到宁波,就像是从酷暑直接进入到深秋,刚下大巴冷得直打哆嗦,可是看到几台蒙着玻璃的纳智捷U5,感觉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盲驾体验,很多试驾活动都有这个环节,主要用来体验它们的360°环景影像系统,可全都是简单的绕圈,或者是倒车入库,这次盲驾体验很不一样,它要你避免路面上的沙井盖和单边上独木桥,瞬间就刺激了起来。
纳智捷U5的目标人群是首次购车的用户,也就是驾驶经验不是特别足的,对车辆感觉不是特别好的消费者。为了能让这部分人不惧怕开车,纳智捷为他们打造了一个贴身保镖——AR View 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有比较常规的诸如360°环景影像系统、车侧并线辅助系统和倒车影像系统,还有一个独创的底盘透视功能。
这个底盘透视功能在车速低于25km/h的时候可以随意激活,它能看到你底盘下面的大致路况,例如比较大件的物体啊,沙井盖等等。这在停一些非常狭窄的停车位时很有用,例如机械停车位泊车,这种车位相当狭窄,要停好不是一件易事,可是依靠这个系统,车轮和边上的距离就可以以毫米来计算了,相当实用。
如果你连这个也没把握把车停好,那就把停车这个任务交给系统来处理吧,顶配的两款车型都配有自动泊车功能,你只要操作挡位和刹车踏板即可完成停车工作,不过这个耗时比较长,我计算了一下,无论是侧方位还是垂直车位耗时需要1分多钟。
侧方位还能帮你出库,这对于新手司机真是一大福音。
其实U5还有很多实用的辅助驾驶功能,例如并线辅助。我们从万豪酒店到小普陀需要上高速,上高速的时候最怕路口上的隔离带,挡住了很大一部分视线,根本看不到隔壁车道的情况,这时候U5上的这个功能就能帮忙了,广角非常大,可是范围非常广。
这台顶配的U5身上共有6个摄像头,几乎把车辆的所有死角都放到中控上面的9寸大屏上了。在这个小型SUV竞争已经入白热化阶段的市场,10万元小车居然已经武装到这个地步了,不仅有上面这些安全配置,车道偏离也都在其配置单上。
手机远程启动也是配置表内的,忘记带钥匙也没所谓,直接用手机就好了。
同样抢眼的还有它的外观
如果你刚刚接触这台车,哪怕是1秒钟也好,你可能再也忘不了它。U5上面有很多很独特的设计元素,眼角已经画到后视镜的前大灯、阶梯式的尾部等等,即便再怎么脸盲,你也能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一眼把它认出来。
这些夸张的设计元素也不全是为了夺目,例如它的眼角为啥画那么长,一个是为了避免现在如出一辙的设计,同时也可以充当车身侧面的转向灯;再例如它的阶梯式的车尾,是为了空气动力学的考虑,让它在高速路上尽可能稳当。
可以看到纳智捷在设计这款车的时候是下足了心血的,车身上的每一笔每一划几乎都能叫出个名堂,例如轮毂上的线条设计是为了致敬经典的“Pontoon Fender”,还有很多为了高速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考虑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等。至于好不好看,倒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采用一个17寸的双色轮毂,看上去也是蛮动感的。
侧面有类似鲨鱼腮的侧排气口装饰件,也是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车辆底部的防蹭块感觉也是下了功夫的,并不是简单的黑色一块,而是碳纤维纹路的。
虽然U5的身份是小型SUV,不过它的车内空间确实值得一赞,U5在台湾的竞争对手是缤智,它的轴距比缤智略微少了一点,2610mm,少了10mm,不过其后排的腿部空间却是令缤智无地自容,我177cm的身材坐进U5的后排,腿部空间大概有3、4个拳头。不过为了照顾U5的溜背造型,后排的头部空间就欠缺一点,几乎塞不进一个指头。
前排座椅的包裹性很不错,填充物也很柔软,坐起来挺舒服的,而后排座椅的坐垫感觉不够厚。
后排虽然支持4/6放倒,可是放倒后有一个很高的台阶,后备箱的门槛也有点高,再加上溜背的造型,这个后备箱的实用性有点打折。
动力是弱点,底盘调校出乎水准
虽然U5不过是一台7~10万的小型SUV,而且底盘也是采用这级别比较常见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挂,不过在它身上看到了很多自主品牌身上看不到的韧性,在日常驾驶中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低速软高速硬,既确保了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高速稳定性。
纳智捷U5采用的是1.6L CVT/5MT的动力总成,最大功率91kW/6000rpm,最大扭矩153Nm/4200-4400rpm,工信部公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6.5L/100km(手动车型为6.3L/100km)。虽然在数值上,U5和缤智的1.5L相差并不多,但总体表现远不及缤智,无论是动力输出给人的感觉,还是变速箱的匹配上,U5还是有进步的空间,不过油耗确实是比较低的,对于这台1.3吨的SUV来说。
噪音方面也是纳智捷U5的一个痛点,我想缤智的噪音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了,没想到U5会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小普陀上有一些沙井盖没盖好,你碾压过去,那盖与座之间的金属抨击声直接就传到了车厢里面,就像在路边听到一样。认真想想,NVH是需要成本去做好的,可是纳智捷把大量的成本放在了它的高科技上,所以隔音方面自然就欠缺一些。
后轮拱上的隔音处理看上去有点廉价。
一两个贴心的配置就足够让你为它埋单了
虽然这个价位区间的竞争特别剧烈,可是同质化的产品非常多,有时候能让你拍板付钱的就是那么几个能打动你的地方,例如这台纳智捷,有几个地方确实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细节。
第一个就是它的肩部喇叭,平时开车用导航最讨厌的就是放着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突然间导航来了句:“前面路口,右转”的提示语,关掉导航又不懂路,既恼火又无可奈何。而纳智捷最顶配的那几款车型都标配了肩部喇叭,导航的信息就像悄悄话一样只讲给驾驶员听,不会占用车上娱乐的喇叭,这一点让我瞬间有买它的冲动。
还有一个就是下车开门的提示功能,前段时间比较火的“荷氏开门”,就是下车的时候不要用靠近车门的手开门,这样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后方的情况,避免开门撞到人。而纳智捷U5也把这个考虑在内了。
只要你熄火了准备下车,中控的显示屏就会显示车辆后方的路况,让驾驶员看清楚了再下车,这个功能30秒之后就会自动关闭,不用担心锁车之后这个显示屏还是亮着的。
最后一个就是语音控制系统,现在的语音控制系统已经做到相当智能化了,纳智捷从以前的指令式的语音控制变成现在的对话式的控制方式。反应速度已经和现在科大讯飞提供的那套语音控制系统差不多了,而且容纳度非常高,普通话不标准的也可以轻松控制。
不过有一点做得不太好的就是,有很多控制系统它们的唤醒模式都是比较随意的,例如“你好,帅哥”和“帅哥,你好”都可以随便唤醒语音控制系统,可是纳智捷U5身上的只能通过“小纳,你好”来唤醒,换过来就不行,这一点不太人性化。
纳智捷在中国台湾可是高端品牌,U5这款车和本田缤智是同一个价位的,是很直接的一个竞争对手,而且销量也是和缤智相当的。可是在中国大陆的处境就有点问题了,因为台湾没有传祺、吉利、比亚迪这些自主品牌,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
可是看一下中国,传祺GS3、帝豪GS、瑞风S3,比亚迪元等等,U5想要突围,很难,所以必须另辟蹊径,把一大堆高科技的产品都装备上了,这也是中国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套路,但成功与否,只能交给市场去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