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林日朗答:“因为它的光太微弱,只有在黑暗中才能被看到。”儿子问:“(萤火虫)为什么在灯光下就不亮了呢?”陈思诚等人在影片中通过“围观群众”这一群像,狠狠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某些群体和某些现象的嘲讽。《误杀2》的英文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直译过来就是“白日萤火”。影片中林日朗(肖央 饰)的儿子和林日朗之间也有一段对话:

《误杀2》上映3天,票房过3亿,票房成绩无疑是成功的。

或许影片的口碑稍有分化,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值得探讨的电影。很多观众喜欢将其和第一部的《误杀》作比较,但如果仔细去思考影片中的一些象征和暗喻,你就会明白,陈思诚、肖央等主创人员已经并不满足于一部纯商业电影的追求,而是开始在影片中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

此篇文章,就试图从“围观群众”、“萤火虫和灯光”、“通风管道的老鼠和特警”、“医院的上层和下层”、“林日朗”,五个部分来探讨影片可能存在的暗喻以及试图表达的内容。

“围观群众”:

医院发生劫持事件,医院周围来了一大群围观群众,俗称“吃瓜群众”。这些“吃瓜群众”在影片中获得了不少的镜头。有意思的是,这些“吃瓜者”们的情绪和判断是摇摆不定的——

  • 当发现医院发生劫持事件后,“吃瓜群众”在“吃瓜”的同时,纷纷指责劫持罪犯的不义行为;
  • 当劫持犯林日朗(肖央 饰)通过直播向外界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后,群众们开始纷纷指责泰国当局的腐败,并为劫持犯呐喊助威;
  • 当看到林日朗枪杀特警,又开始转向对于林日朗的口诛笔伐,希望警察快速将他绳之以法;
  • 当最后真相大白,“吃瓜群众”再次义愤填膺,甚至差点发生暴乱,并纷纷表示自己不想成为下一个林日朗;

陈思诚等人在影片中通过“围观群众”这一群像,狠狠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某些群体和某些现象的嘲讽。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1)

萤火虫和灯光:

《误杀2》的英文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直译过来就是“白日萤火”。

影片中林日朗(肖央 饰)的儿子和林日朗之间也有一段对话:

儿子问:“(萤火虫)为什么在灯光下就不亮了呢?”

林日朗答:“因为它的光太微弱,只有在黑暗中才能被看到。”

在这里,不能简单地将萤火虫单独来分析,而是要和灯光放在一起看,也就是说,萤火虫的微光在灯光的强光下无法被注意到,但这并不意味着萤火虫不发亮,虽然被强光压制,但萤火虫依然在发光。而当萤火虫置身于完全的黑暗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光亮耀眼动人。

言至此,显而易见,这里的萤火虫和强光分别暗指着什么。

我想,至少,林日朗的父爱是微光,林日朗是萤火虫,他只有将自己打入绝对黑暗才会被关注,而谁又是强光呢?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2)

通风管道的老鼠和特警:

影片中,当特警试图通过钻进通风管道来狙杀林日朗的时候,通风管道里出现了一只老鼠。老鼠的出现,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了反映通风管道的脏乱,而是一种暗指:

之后,林日朗指着特警问警察队长张正义(任达华 饰),“他(指钻通风管道的特警)到底是猫,还是老鼠啊?”。

是啊,只有老鼠才会在阴暗的地方干着一些阴暗的事情,当然说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个特警。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3)

医院的上层和下层:

关于这一点,并不能过多剧透。但凡看过影片的观众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但试想一下,这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呢,就一如奉俊昊的《雪国列车》(2013年)一样,是一种阶层的象征,医院底层的血雨腥风,上层的安稳静谧。你一个底层的人,拿什么和他们拼?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4)

林日朗:

当然,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影片中的林日朗因为父爱而爆发出的“凡人之怒”让人肃然起敬。他在影片中说道:“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努力工作,可为什么赢的还是你们?”

为了让自己的光亮被看见,林日朗只能将自己置身于绝对黑暗,才能被看见,正如只有“医院”下层的人突破防卫界限,事情闹大到无法收场的时候,诉求才会被正视。

林日朗,就是底层的普通人,就是如大多数人一样的凡人,从这方面讲,影片展现着普通人的悲歌与伟大,《误杀2》确有开始一些不同以往的思考,又何必一定要和第一部的《误杀》做什么比较呢?

误杀2到底在说什么(误杀25个暗讽)(5)

猜您喜欢: